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這句名句有什麼來歷或者故

時間 2021-08-11 17:36:13

1樓:嬌倪

水能夠載船,也能夠翻船。

資治通鑑 唐紀十三

閏月,辛亥,上(唐太宗)謂侍臣曰:「朕自立太子,遇物則悔之,見其飯,則曰:『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

』見其乘馬,則曰:『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其乘舟,則曰:

『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民猶如水也,君猶舟也。』見其息於木下,則曰:『木以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閏六月,辛亥(初四),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朕自從立李志為太子,遇見任何事情都親自加以教誨,看見他用飯,就說「你知道農民耕種的艱難就能經常吃上這些飯。」看見他騎馬,就說「你知道馬要勞逸結合,不可耗盡馬的力量,就能常常騎著它。

」看見他坐船,就說:「水能夠載船,也能夠翻船,人民就像這水,君主便如同這船。」見到他在樹下休息,就說:

「木頭經過墨線處理才能正直,君主能採納意見才為聖君。」

張衡(78-139),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乙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木聖(科聖)。

2樓:蝦公尺泡泡糖

[釋義] 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穩的航行,也能使船沉沒。

[謂喻]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亦作「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簡稱「載舟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 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也就是說最早表達這個意思的孔子,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則是荀子總結提煉出的。

有一次,太宗問魏徵:「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徵說:

「乙個人的智慧型到底有限,君王若多聽各方面意見,就明智;若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列舉了歷史上堯、舜等名君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昏君的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麼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們想蒙蔽他也就做不到了。

」太宗聽了連連點頭稱是,並時刻提醒自己時刻牢記。隋朝皇室與唐皇室有親戚關係,唐太宗對隋在很短的時間裡亡國的歷史記憶猶新。有一次,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對左右大臣們說:

「隋煬帝這個人,學識淵博,也懂得堯、舜好,夏桀和殷紂王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那麼荒唐廣魏徵介面道:「乙個皇帝光靠聰明和學識淵博還不行,還應該虛心聽取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幹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越來越糊塗,就自行滅亡了。

」魏徵乘機勸太宗以隋亡為鑑,並引用《荀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君喻舟,以民比水,勸太宗體恤民眾。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這句名句有什麼來歷或者故

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孟子·bai盡心(下)》du「民為貴,社稷次zhi之,君為輕。」dao意思就是,版百姓是最重權要的,國家是第二重要的,君主要重視這兩者。為君者,尤其要重視民意。

因為國家土地都會更換,只有百姓是不可以更換的。

其實,說白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本思想。

希望能幫到你。

夫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這句話的作者和出處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那就是出自《荀子.哀公》,作者是荀子。

5樓:聖卡瀾蒂阿馮

魏徵,出自《諫太宗十思疏》

夫水所以載舟 亦所以覆舟 的意思是什麼

6樓:百度使用者

唐朝貞觀之治時期,由唐朝宰相寇準提出的:意即老百姓可以輔佐支援皇帝統治,也可以推翻廢掉皇帝的統治。百姓為水,皇帝為舟。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君愛民,民載舟。

水可載舟的下一句是什麼?

7樓:可可可****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原意:在水上,水可以載著舟行駛,同樣也可以讓舟覆滅。對於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眾多水滴匯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時,一樣事物往往存在兩面性。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皇甫規傳》注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示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曾說過,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話告誡眾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儒學派的荀子曾經引用過這句話。

原本,「君舟民水」是一句傳統格言,在《荀子·王制》篇我們可以看到此言的引用,告訴君王愛護庶民的重要意義。在格言中。荀子把君主比作舟,把庶民比作水,謂之: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覆——乃傾也……

荀子引用這句格言,又將庶民比作馬,把君主比作坐車的人。說馬兒如果害討厭車,坐車的人就一定不會安寧;若庶民不安寧,甚至害怕你的政策,那麼,君主的地位也不會鞏固。要讓馬兒不害怕車子,首先要讓它安靜下來;要讓庶民不討厭你的政策,首先要給庶民一定的利益。

因此,君主必須愛護庶民,使庶民安寧,自己才能安寧。

中國歷史上,貫徹這一思想的英明君主之中,以唐太宗最為突出。他做皇帝不久,和大臣魏徵談論古代國家的興盛和衰亡時說道,做君主的,按照仁義的原則辦事,大家就擁護他;不按仁義的原則辦事,大家就拋棄他,實在是很可怕的事。魏徵說,皇上懂得這一點,就一定能夠使國家平安,統治長久。

古人有句話說,君主是航船,百姓就是水,水能承載航船,也能使航船顛覆,確實是非常令人害怕。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唐太宗虛心聽從臣子們的建議和批評,有時批評非常尖銳,他實在難以接受,甚至也想殺掉那些尖銳批評他的臣子,但是想到這些批評是為了國家平安,也就壓制自己的怒氣,接受這些批評。為了使人民有個較好的生存環境,他做出許多尊重百姓,讓利於民的事情,讓百姓得以安心生活。所以在他的統治下,形成了乙個長期安定、富足的時期。

他所採取的政策,也得到後代人的稱讚。

8樓:匿名使用者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李世民

9樓:心是淨土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出自李世民

10樓:妖妖丶伊萱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我們這屆初三就學的這個。

至於別人回答的「亦可覆舟」我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

我們這屆書是新版,所以寫亦所以覆舟這個不會錯。

但是你上一句是水可載舟,我就不清楚了。

11樓:步旺詩素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求古代關於治民、民生方面的書籍和語句之類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政寬**慢,慢則糾之以猛。猛**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唐·李世民《晉宣帝總論》黎元:平民百姓。 凡考慮天下之事,首先要想到廣大平民百

●天地間,人為貴。三國·魏·曹操《度關山》天地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國之所以為國者,以有民也。漢·王符《潛夫論·愛日》意為有民才有國。

●為國者,以民為基。《三國志·魏書·華歆傳》基:基礎。意為國家以人民為基礎。

●為國之要,在於得民。宋·葉適《民事中》治理國家的關鍵,在於爭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民無不為本也,國以民為本,君以民為本,吏以民為本。漢·賈誼《新書·大政》民無不為本:沒有不是以人民為本的。史:泛指大小**。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社稷(jì):國家。

●民者,萬世之本也。漢·賈誼《新論·大政上》萬世:這裡有永遠之意。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惟:是。邦:國家。固:穩定。寧:安寧 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民心穩定則國家安寧。

●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濟:成功,成就。 大事:指國家大事。

●善為國者,順民之意。《戰國策·齊策》善於治理國事的人,總是順應人民的意願。

●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莊子·天運》適應民心、民意;順應天道、天意。《易經·兌彖》:「順乎天而應乎人。」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史記·商君列傳》得人心的人就興旺,失掉人心的就會垮台。

●國將興,聽於民。《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國家將昌盛,聽憑於人民。

●爭天下者,必先爭人。《管子·霸言》要取得天下,必先爭得民心。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離婁上》得到了人民,於是,便得到天下了。

●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吏以民為貴賤。漢·賈誼《新書·大政議》君以民為威侮:國君之取得威嚴或受到輕慢,均以人民的向背為依歸。吏:泛指大小**。

●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唐·白居易《辯興亡之由策》邦:國家。人:指人心。

●苟無民,何以有君?《戰國策·齊策》苟:如果。君:國君。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禮記·緇衣》君:指國家,統治者。君得民心則君存;君失民心則君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孔子家語·五議解》君:

統治者。庶人:百姓。

李世民《自鑑錄》:「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貴:重要。社稷:國家。君:國君。

●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三國志》得民:得到人民支援。治:安定。亂:混亂。

●自古而至於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矣。漢·賈誼《新書·大政》古今一切與人民為敵的人,遲早都要失敗。《賈子新書》:與民為敵者,民必勝之。國之有民。

●得民之勞者昌;得民之憂者康。宋·崔敦禮《芻言》卷上 勞:勞累。康:安樂。人民肯為國家出力的國家就會昌盛;人民肯為國家分憂的國家就會安樂。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人:

百姓。載舟覆舟:百姓象大水一樣,可以供船航行,也可以使船翻沉。

所宜深慎:應該很謹慎地對待。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汜論訓》常:準則。利民:為民謀利。

《論語》記載:「季康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敬不能則勸。』」

孔子本人也有這方面的論述:「上好禮**使。」「使民如承大祭。」「其養民也惠,使民也義。」「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使民以時。」

《成之聞之》中也有:「聞之曰:古之用民者,求之於己為恆。

行不信則命不從,信不著則言不樂。民不從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念德者,未之有也。故君子之蒞民也,身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民孰弗從?

形於中,發於色,其誠也固矣,民孰弗信?是以上之恆務,在信於眾。」

《尊德義》篇指出:「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樂。善者必眾,眾未必治,不治不順,不順不平。是以為政者教導之取先。」

《緇衣》曰:「長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有勸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有免心。」

《論語•子路》記載:「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之,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

《尊德義》說:「仁為可親,義為可尊也,忠為可信也。學為可益也,教可類也。

教,非改其道也,教之也,非改倫也,學己也。」「教以禮,**果以勁。教以樂,**弗德爭將。

教以辯說,**藝□長貴以忘。教以藝,**野以爭,教以技,**少以吝。教以焉,則,**訏以寡信。

教以事,**力嗇以湎利。教以權謀,**淫混,遠禮無親仁。」

0 5 32,所以16是0 5的倍數 對嗎

鮮鮮兒 不對,因為我們所說的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係中只有整數,沒有研究小數,當然也不包括零 因為16除以0.5 32所以16是0.5的倍數對不對 水瓶魅力小公主 我覺得是錯的。因為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因為0.5不是整數 16 0.5和...

斗羅大陸所以人物介紹,包括配角的

唐三 千手斗羅 第一武魂 藍銀皇 第二武魂 昊天錘 等級 一百小舞 柔骨斗羅 武魂 柔骨兔 等級 九十五奧斯卡 食神斗羅 武魂 香腸 等級 九十二寧榮榮 九彩斗羅 武魂 九寶琉璃塔 等級 九十四朱竹清 幽冥斗羅 武魂 幽冥靈貓 等級 九十三戴沐白 白虎斗羅 武魂 白虎 等級 九十五馬紅俊 鳳凰斗羅 ...

因為家裡窮 所以做什麼都沒自信,因為家裡窮 所以做什麼都沒自信

還有生活條件不如你家的呢。那人家怎麼活的,人活著要有信心和骨氣。加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明天的生活會變好的。你少在這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只要是農村的孩子誰家不是三四個,我家也三個,我比你還慘,我弟兄兩個,還有個姐姐,這又怎麼說啊,難道我們都死掉,有本事得靠自己去闖,不是在這說話,頂個屁用,不要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