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卜新榮闖天涯
大唐帝陵》是繼《西漢帝陵》之後的又一部歷史題材動畫紀錄片,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數字動畫技術講述大唐帝國的10位帝王數首信及其陵墓之間神秘莫測、蕩氣迴腸的千古故事。打破了傳統的真人實拍方式,為歷史類紀錄片開啟新的起點,實芹絕現新價值,再現大唐帝國輝煌燦爛的國家形象以及張揚浪漫的英雄主義進取精神。
pwd=iwhe 提取碼:iwhe《大唐帝陵》從劇情內容看, 有很強的故事性和歷史揭密性。其次視覺效果鮮活,再搭配引人入勝的解說文案,可看性極強,屬於越看越興奮的那種。
大唐帝薯輪陵》可以說是一部科學與歷史結合的優秀作品。
它打破了傳統真人實拍的方式,而是運用動作捕捉、數字動畫技術,通過情景再現、遺址復原和實景拍攝等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將帝王生活及墓葬文化,與當時經濟、生活等相聯絡,重現了從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到容宗李旦期間的傳奇歷史故事。這在紀錄片的發展史上,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
唐太宗李世民,他的陵墓是否真的被盜過?
2樓:丸子閒談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確實被盜過。當李世民順利登基之後,他就非常用功。他通過篩選德才兼備的人才,得到了孫無忌、魏徵等著名**為他的得力干將。
他聽從建議先是穩定國內局勢,後又大力發展社會經濟。並派遣李靖等強大的軍事指揮官平定叛亂和擴大領土。大唐在李世民的領導下,一度發展成為了當時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然而,李世民生前怎麼也沒有想到,在他死後,他的陵墓居然會受到盜墓賊的入侵。後人有乙個叫溫韜的使者,他和唐朝李家有仇,像瘋了一樣去盜竊唐朝的陵墓。據記載,溫韜前後共發掘出17座唐代墓葬,溫韜也因此被稱為唐墓的屠夫。
就是這樣乙個盜墓者,挖出了葬有李世民的昭陵,不僅埋藏的寶物被盜,就連李世民的屍身也被損壞。更讓人感到氣憤的是,當時溫韜居然把李世民的頭顱當成了玩物賣給了乙個商人,簡直是喪心病狂。
溫韜之所以看中李世民的昭陵,是因為與他同埋的文物。據說李世民在世時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並留下遺囑要將手稿同他一起安葬。當溫韜決定挖掘唐代墓葬時,無意間聽說了這件事。
之後,溫韜二話沒說就把軍隊帶到了昭陵。當他拿走墓中的珍寶時,他還偷走了李世民的屍身。
直到北宋年間,北宋宰相趙普在無意間聽說這件事後。便發誓要將李世民的頭顱歸還昭陵,他尋找朋友幫忙,花了很多錢才將李世民的頭顱買回。就這樣,出於對李世民的敬佩,趙普歷經千辛萬苦才購回了李世民的頭顱,並把它和李世民的遺骸一起送回到他的故土。
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當時還是深得人心的。
唐皇李世民的陵墓是否真的被盜過?
3樓:淮安有年
李世民的陵墓在歷史上是真的被盜過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君王,他在位的時候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國家繁榮昌盛,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奠定了非常雄厚的基礎。在李世民去世後他被葬在了昭陵。至今為止,李世民的陵墓並沒有被大面積挖掘,但是歷史上卻多處被盜墓賊所盜,尤其是被乙個叫溫韜的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毀壞慘重。
一、盜走陵墓大量的奇珍異寶古代帝王下葬,往往都會陪葬許多奇珍異寶,其中不乏有大量的文物真跡、珠寶、以及錢財。溫韜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盜墓賊,他盜取的陵墓不止有李世民,還另外盜取了其他唐朝人物的陵墓,他挖掘的大唐陵墓達到17個,被稱為唐墓屠夫。溫韜決定盜李世民的陵墓,與文物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有關,為了拿到《蘭亭序》,溫韜帶領軍隊對李世民的陵墓進行盜竊。
盜走了陵墓中的大量金銀珠寶和文物古蹟,可見,李世民的陵墓在唐朝陵墓中是比較悲慘的陵墓了。
二、毀壞李世民遺體溫韜這個人不僅貪婪,還極其陰險。在對李世民的陵墓進行盜取的同時,連帶著李世民的遺體都不放過。他們盜取金銀財寶的同時還把李世民的遺體盜竊出去,更可笑的是,李世民的頭骨還別當成買賣的東西,被商人當成玩具把玩,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李世民真的慘極了。
後來北宋時期,趙普花了大價錢把李世民的遺骸收購回來,並送回到了昭陵,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歷史上對於盜墓的事情數不勝數,但是像溫韜這種如此殘忍的行為實數少見。儘管現在李世民的陵墓沒有被挖掘但是隨著歷史上各種盜墓賊的出入,估計現在的昭陵也不復從前。
4樓:記憶邂逅
有。李世民的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挖掘,但是他的墓穴已經被盜過很多次了,昭陵中有《昭陵六駿》的巨大浮雕,其中「颯露紫」、「拳毛駒」兩塊浮雕被盜買美國,餘存西安碑林博物館,一些陵墓中的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時就被其它國家搶走了。 現在只有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也沒用被髮掘,其它陵墓基本上全部被盜過。
李世民的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雖然被盜了,但盜的主要是金銀等細軟或器物,還遺存的大量的歷史文物,現如今陳列在昭陵博物館內,展示著唐代前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盛況。
5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李世民的陵墓並沒有被盜取過,因為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裡面是很難進入,至今沒有發現有人進入過。
6樓:韓諾諾
被盜過,晚唐有個軍閥叫溫濤,此人愛好盜墓,幾乎把唐朝所有皇帝的墓都挖了個遍。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什麼地方
7樓:匿名使用者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禮泉縣城東北20多公里處。陵園周長60多公里,總面積2萬餘公頃,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從唐貞觀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
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瞭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昭陵首開中國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河,是唐代改革開放的乙個縮影。
8樓:喜影改騫騫
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於今禮泉縣境內的九嵕山,是李世民自己擇定的。
9樓:飄落等你
唐太宗陵墓叫昭陵,是唐太宗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禮泉縣城西北公里的九嵕山上。
10樓:匿名使用者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東22公里的九峻山主峰。
唐代李世民的陵墓在**
11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東北公里的九�山上。貞觀十年 (636)葬長孫皇后時開始營建,至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入葬方完成,歷時13年。
1962~1979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部分陪葬墓進行了調查和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陵「因山為陵」,陵寢位於九�山南面山腰,居於整座陵園的北部最高處。據文獻記載,玄宮規模巨集大,整座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約 200平方公里。陵寢四周迴繞城垣,殘存少部夯土地段。
地面建築分佈在陵山的周圍。北面有祭壇和玄武門,正南面有朱雀門和獻殿,西南面有下宮。
1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唐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禮泉縣城東北20多公里處。陵園周長60多公里,總面積2萬餘公頃,陪葬墓180餘座,
唐太宗李世民墓地**
13樓:網友
3全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叫昭陵(今陝西禮泉煙霞鄉九嵕山)。謝謝。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有沒有被挖
14樓:羨慕寶貝
尚未挖掘。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城西北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陽市30公里,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公佈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景區。
昭陵陵園周長60公里,佔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餘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中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餘座陪葬墓;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從唐貞觀十年(西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瞭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我想知道唐朝皇帝李世民他陵墓昭陵是被盜過,
15樓:網友
唐太宗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於咸陽市禮泉縣九嵕山,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昭陵開始營建於貞觀十年(636年),是為埋葬臨終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墳墓的長孫皇后而開鑿。1961年,***公佈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昭陵博物館建成,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旅遊景區。
16樓:網友
是的本來在60年代之前,還有考慮學家希望能把武則天的墳墓挖掉。
結果***出來發言,如果你挖了武則天的墳,那裡面的文化寶藏(包括二王的字跡)全都立刻腐化了怎麼辦?我們要一對廢棄的東西有什麼用,不如等待技術成熟能夠保管裡面文化物品不會被腐化的時候,在說。
李世民是唐太宗嗎,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貞觀帝 他是唐初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 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軍事家 詩人。唐太宗一般指李世民。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
大唐李世民是什麼民族,唐太宗李世民是不是鮮卑族的
你懂你麻痺啊,李虎和楊堅之父楊忠都是北魏六鎮武川鎮的鎮守,娶的都是鮮卑女人為妻,鮮卑化了。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二兒子被北涼滅國,二兒子的兒子李重耳投了南朝宋,北魏攻宋,李重耳投北魏,李重耳生李熙,李熙生三子,老二李虎,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淵。懂你麻痺啊 有學者認為是鄂倫春,在不就是鮮卑,反正不是漢族,當...
李世民簡介,唐太宗李世民簡介簡短
趴著百科全書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649年7月10日 隴西成紀 今甘肅省秦安縣 人。唐朝第二位皇帝 626 649年在位 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軍事家 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生於武功別館 今陝西武功縣 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