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正確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時間 2021-06-06 13:07:50

1樓:雪

在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訓,勤政愛民,善於用人,虛心納諫,聚集了不少人才,如魏徵、杜如晦等;完善國家制度,實行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這些都是有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礎,並為以後的統治者所繼承,對後世影響較大。

在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使唐初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在文化上,重視文化教育,從**到地方開辦學校,設有專業分科。這一點有利於文化的發展,是唐朝科技文化得以發展的關鍵。

在民族關係上,採取正確的少數民族政策。北方各族稱他為「天可汗」,說明他平等的民族觀,有利於民族團結和發展,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鞏固。

在對外關係上,採取開放的政策,注意吸收外來文化,使唐朝文化生機盎然,活力四射。

總之,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封建社會時期,有如此見識、貢獻的皇帝是不多的,雖然他在晚年有驕傲情緒,有一些過失,但觀其一生,我們仍應肯定其歷史地位。

如何正確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2樓:遊子逸

bai唐太宗李世民是傑出的政治家du、戰略家zhi、軍事家、

詩人dao。

李世民少年內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容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優秀帝王,不會有太多轟轟烈烈的事蹟,要想在乙個複雜的社會力把老大內當好,沒容

有那麼容易,必須要夠精明,說白了要夠奸!李世民是乙個政治家,並不是單純的乙個好戰的將軍,乙個優秀的政治家就是要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好的結果,所以他並沒有打多少大戰,但是正是在他的精心布局之下,才滅掉了詰利,如果你熟讀一下歷史就會明白,想要創造乙個盛世,是沒有那麼容容易的,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可以達到那樣的盛世的!所以才會有千古一帝的稱號!

他的成就肯定有前人的功勞,但是也沒有幾個人可以把這種強大發揮到極致,他的目標是盛世,他做到了。知道崇禎嗎?知道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嗎?

他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一生都在為恢復大明的強大努力,兢兢業業,但是最終他失敗了,出去歷史背景和運氣的原因,他的能力確實有些欠缺!說道納諫,納諫的惡人有他的考量,但是作為皇帝,他有更多需要考慮的因素。

4樓:匿名使用者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老實的人,他的老婆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最賢惠的女人!這一對夫妻真配!

5樓:彭文帝

貞觀來王朝是李世民大帝自建立起來的。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淵只是名義上的)。在中國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出身也最為高貴。

他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

在中國這個高度集權缺乏民主和人權觀念的國家裡,最高領導人的素質決定國家的命運。

怎樣評價唐太宗,你怎麼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

如何評價李世民,對唐太宗的評價

mm歷史 李世民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 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 趙國公 對唐太宗的評價 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649年7月10日 即唐太宗 626年 649年在位 bai,生於...

請問你怎麼評價李世民呢,你怎麼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間吸取隋亡教訓,積極採取革新措施,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王教訓,居安思危,知人善認,虛心納諫,以人為本,減輕勞役,行成歷史上有多的勝世劇麵,是一位有做為的皇帝,但他晚年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主觀原因 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因此他勤於政事,虛心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