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的關鍵,誰對

時間 2022-11-06 20:40:07

1樓:沉墨i方之城

其實無論是龐統,還是諸葛亮他們對荊州的戰略定位都是對的,只是由於他們在荊州處於不同的時期,根據時局的發展各自做出了判斷。如果非要說對錯,我更傾向於諸葛亮的看法:荊州是未來一統天下的關鍵。

整個三國時期,其實就是荊州的爭奪史,特別是在三國後期,荊州的歸屬直接決定了三方勢力的強弱。荊州最先在劉表治下非常的強盛,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資源充沛,而且荊州之地處於東漢末年時期最優的戰略地位。根據當時劉表治下的荊州各方面來看,劉表是完全有實力一爭天下的,只是劉表沒有那個志向和抱負,只想守住荊州過太平日子,一再錯失了戰機,最後導致了被曹操吞併。

曹操、孫權在赤壁一戰,兩敗俱傷,最後佔據荊州的是賣草鞋的劉備。劉備取得了荊州後,完全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在進行戰略布局,首先是苦心經營荊州,並以此為基地,再向西、南發展。佔據益州後,以天府之國為基礎,打通漢中到荊州的通道,讓益州、荊州連成一片,蜀漢要發動統一天下的戰爭就很有優勢。

以荊州為橋頭堡,東出可以吞併孫權,北上可以和漢中之兵夾擊曹魏。

諸葛亮提出這個戰略想法的時候是在赤壁之戰之前,也就是劉備三顧茅廬時候,那個時候的荊州還在劉表手中了,諸葛亮提出的這個戰略方向其實是有乙個前提的,那就是劉備能夠和平接收荊州,換句話說,無論是劉表讓荊州給劉備,還是劉備擁立劉表庶長子劉琦為荊州牧,變相控制荊州。諸葛亮要求得到的荊州是乙個完整的荊州。

當曹操南下,吞併了荊州後,並對東吳發動了赤壁之戰,雙方兩敗俱傷,曹操北逃,孫權又損失不小,真正損失最大的卻是荊州。原本完整的荊州人口多,軍隊強,水軍更是天下第一,赤壁之戰後,荊州的眾多人口流失,軍隊更是被投降曹操的蔡瑁等人在赤壁之戰損失殆盡,關鍵是荊州還有兩個郡落到了孫權的手中。劉備得到的其實是乙個衰落的荊州。

這就是龐統說荊州是累贅的歷史背景,龐統在赤壁之戰後對劉備進言:"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簡單分析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荊州已經和劉表時期的荊州大不相同了,各方面都衰敗得非常的厲害,但是荊州又佔據著天下最好的戰略地位,各方勢力對其虎視眈眈。

如果要穩步發展,荊州其實是個累贅,累贅的關鍵在於本來實力最弱的蜀漢必須要拿出很大部分的兵力來維持荊州地區的安全。

那麼龐統的說法和諸葛亮的看法,哪個更對呢?從格局來說,諸葛亮的眼光更長遠;從現實來說,龐統的說法又很有道理。

2樓:小虎有話說啊

主要還是關羽剛愎自用,得罪了東吳,違背了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才形成腹背受敵,最終失敗。

諸葛亮了解劉備心思,知道劉備想統一,那就必須拿荊州,因為這是出川向東的連線東吳而後北定中原的連線點。龐統是實事求是,荊州問題處理好了是聯吳抗曹,處理不好就是吳蜀決裂的導火索。

孔明和龐統說的都對,如果劉備取得是完整的荊州的確有奪天下的機會,和後面的朱元璋一樣,但是最後成了夾生飯,只拿到了荊州幾個郡,北面有曹操,南面有孫權,劉備在中間,關羽就走麥城就是例子。

諸葛亮說的沒錯,這裡的荊州是指襄陽一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羽也是做了襄陽太守,後來兵敗樊城,只能說兩個人的想法都沒錯,這是一步險棋,佔的好可以讓吳魏如鯁在喉,但同時也會讓兩者視之如鯁。

荊州不失,諸葛亮就不用六出祁山了。可以水陸一起用兵了。糧道也可以走水路。

不用因軍糧耽擱用兵了。這是荊州的意義。地理位置就更不用說了。

兵家必爭之地。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龐統法正不早亡,哪怕只是早亡乙個都好,然後讓比較穩重的趙子龍守荊州,也許天下格局就不一樣了!可惜龐,法早亡,劉時期的趙子龍當保鏢居多,可惜,可惜沒有如果!

劉備成也荊州敗也荊州,諸葛先生只看到成的一面,而沒有看到敗的一面。荊州是借來的,借而不還不仁亦不義,本來孫劉力量就相當,這叫孫怎麼嚥下這口氣。所以孫劉聯盟破裂是早晚的事。

三國以劉備勢力最弱,如果劉備在荊州,他將面臨東吳的威脅和曹操,相反益州,有天險,遠離東吳和曹魏,而且川蜀之地物產豐富,是和養病屯糧,劉備入益州只有他去打別人。

荊州是塊肥肉,地理位置又處兵家必爭之地。大耳賊棄荊州取西川,己知守之無望,明則交付羽守,陰則借魏吳手除去羽矣。漢後史家學人多有微詞惑疑?

苦無據。至於統謂固荊力不逮,棄荊全力取西川一事果若其言確,則統之戰略頭腦當遠勝孔明!孫劉聯盟。

誰佔荊州另一家都會得利。此時蜀漢和曹魏鷸蚌相爭,稍有不慎東吳就吐了勝利果實。蜀漢不足以一國戰兩國,那只能按照諸葛亮待天下有變。

估計蜀漢名將都會在等待中老死了,而後代人才凋零。

如果荊州不丟,劉備得了蜀地,前後夾擊曹,東吳會袖手旁觀嗎?一旦前後夾擊打敗曹,就會威脅到東吳,前後夾擊曹操時,東吳肯定會出兵攻打關羽,這樣一來東吳和曹操聯盟那時對劉備會很不利的,倒不如送個人情給東吳。

曹魏佔據戰略,願景制高點:中國大一統,結束紛爭局面,還天下太平。而蜀漢和東吳戰略都是稱霸一方,三足鼎立,這個跟秦末楚漢相爭是一樣道理,格局夠大,代表著進步方向,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訴求,才能最終得勝,改朝換代。

擁有這個最高指導思想,整個集團就會聚合一切資源力量,排除異己,迎難而上,推動歷史發展。人類社會最高層次的戰爭還是對心智的爭奪,對人性的征服。

從古至今湖北有戰事那次四川不出兵不出糧的,湖北四戰之地,沒得大後方大後勤佔的住嗎,劉表佔的時候劉璋不打他,他只跟孫權乙個打,當然沒問題,劉備佔了後,曹操加入進來了,沒得四川這個大後方早晚都是失敗。

隆中對雛形貌似是魯肅先提出來滴。後來才有的吳劉聯盟。魯肅一直覺得單靠吳是無法拼過曹老闆的。

所以在劉備孤家寡人的時候已經在出此策開始想聯劉表後來劉表不行又想培養劉備當炮灰,然而炮灰會咬人。

沒了荊州,就是永久防禦姿態了,失去主動權。就像下圍棋一樣,關鍵位置沒有子力,必輸無疑!龐統這句話不是他目光長遠,相反,正是他眼界不高,他只想讓劉備當個山大王而已!

最終也就是讓劉備變成第二個孟獲。

如果徐庶不走,最適合守荊州的是他。諸葛雖然很強但也是當地人脈廣泛的士族防著他也會,法證蜀地人士肯定不能出去,龐統不死應該漢中歸他經略,徐庶熟悉荊州地鏡也算老資歷。龐統之說也不完全,荊州乃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前期或許沒用因為群雄割據一方誰都眼饞,可是後期諸葛亮北伐曹魏就要長途跋涉過秦嶺 祁山,荊州不失可東討吳國北擊曹魏。

龐統是無稽之談,怎麼可能放棄荊州,荊州可不小噢而且是兵家必爭之地,金庫在自己手中,誰願意放棄,肯定不可能的,後面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後來劉備又義氣用事去打吳國,才完蛋的。荊州還是很重要的,但是荊州的問題和東吳的關係說實話是沒處理好的,劉備拿下西川主要靠的就是龐統和法正,諸葛亮勝在了內政和大局觀。開疆擴土孔明其實還是差點意思的。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出兵攻打別人糧草難以維持。易守難攻爾。

荊州四通八達兵家必爭之地。諸葛隆中對策也是西川和荊州兩路兵馬並進。奈何聯盟如此脆弱爾虞我詐。

臥龍鳳雛這四個字已經說明後世之人對他們的評價了,所以不可能成功。臥著的龍飛不上天等於沒用,沒長大的鳳凰說明沒有力量。所有人都覺得這是褒義詞,但沒看到明褒實貶。

3樓:楓殺

諸葛亮對,因為想要統一天下,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只有佔據荊州才有可能統一天下。

4樓:勤意智

龐統對。據歷史記載,雖然荊州所處交通要塞,但是赤壁之戰後慘白不堪,不僅不是關鍵而且因為失掉荊州後續一連串戰敗。

5樓:帳號已登出

諸葛亮對,諸葛亮看問題比較全面,分析的比較透徹,荊州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6樓:情感老故事課堂

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誰高誰低?

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誰高誰低?

7樓:斑徽噠

有一句緬懷諸葛亮的詩句是這樣寫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這句話非常肯定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功勞,而史上也是由諸葛亮制定的「三步走」戰略,這才使得劉備撥開雲霧見月明,諸葛亮也因此成為了一國雄主。

諸葛亮的「三步走」戰略將荊州和益州,明顯地放到了乙個戰略的高度上。益州當然是不必說的,這是在三國時期最小的蜀國地盤,但是荊州呢?諸葛亮是這樣評價的:

「荊州之地從北面可以挾持曹魏,從東面可以制衡孫權,一旦時機成熟了蜀漢只需要兵分兩路就可以輕取天下!」

不過諸葛亮的這個說法令乙個人不信服,這個人就是龐統,龐統是當時另外一位謀士,他說出了與諸葛亮截然不同的觀點。龐統曾經跟劉備說,荊州這個地方以前在劉表的統治下很繁榮,但是在經歷了赤壁之戰後,這個地方已經變得很荒涼,而且完全頂不住吳魏兩國的壓力了!

龐統認為荊州完全就是乙個累贅,他並不贊同劉備對荊州投入太多,而是想讓他把精力放在益州這個地方。不過最終有事實證明龐統的策略是對的,公元219年蜀國被吳國偷襲了,不但失去了荊州而且連關羽這位大將都死了,可謂是得不償失啊!那麼為何劉備沒有採納龐統的意見呢?

其實這與劉備當時的年紀有關係。

劉備當年起家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了,入蜀之後都五十多歲了,如果按照龐統的方法放棄荊州,那麼恐怕他自己就不會有登基的時刻了!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方法,雖然是冒險了一些但是如果運氣好的話,有生之年還是希望光復漢室的。可事實上荊州丟失了,想要再次奪取荊州也已經沒有機會了。

8樓:情感老故事課堂

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誰高誰低?

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關鍵,誰高誰低呢?

9樓:ug大師時代

總體上來說,劉備能夠稱霸,奠定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是依靠的謀士就是諸葛亮、龐統和法正,其中諸葛亮是奠基性的,法正是幫助劉備走上人生巔峰的,龐統助力最小,主要是幫助劉備奪取益州。

可以說,這些人各有優缺點,諸葛亮也不是神,龐統和法正也不能小窺,那麼,為何會出現龐統說荊州是累贅,而諸葛亮卻說荊州是蜀國一統天下的關鍵這樣截然不同的觀點呢?

我認為,所處的境遇不同,看待的問題自然不同,諸葛亮可以說是乙個理想化的謀士,如果按照他的方略,也許蜀國可能真的會成功,但是龐統是比較現實主義的謀士,他的說法最終一語成戳,預言了關羽失荊州的結局。

接下來我為大家詳細分析!

劉備在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給劉備的第乙份大禮就是《隆中對》,為劉備分析了當時的局勢,並且極為精準的**了天下大勢的走向,並且給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策略,即先奪荊州,對於荊州的情況,諸葛亮說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其實天下最好的地方都不用想,要麼是關中,要麼是中原,要說荊州是割據之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諸葛亮之所以跟劉備這樣解釋,那是因為劉備正在這裡。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劉備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如果連荊州都得不到,那還談何爭奪天下,奪取荊州是劉備匡扶漢室的第一步,在奪取荊州後,並沒有完全結束,而是要奪取益州,「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三足鼎立,與曹操、孫權相抗衡的局面。

劉備在完成這兩步之後,按照諸葛亮所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隆中對》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較為有可行性的軍事著作,它不單立足於軍事,而是結合了地理、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最終得出的,按照這個劇本發展,劉備奪取天下還是有機會的。

但是在具體實操中,也有很多問題,所謂計畫沒有變化快,劉備好幾次都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在赤壁之戰後獲得的也只有一大半的荊州,在取得益州後,還不得不歸還孫權一部分。

當然,最根本的,還沒等到北方有變,劉備就因為關羽被孫權所殺,向東吳開戰,最後慘敗夷陵。

可以說,諸葛亮的政策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問題就是實踐當中存在太多的變數。由於劉備幾乎無寸土之地,因此奪取荊州是其對劉備反覆灌輸的理念,實際上,只要是個人,都想奪了荊州,就是魯肅在給孫權獻策的時候,也表示「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

那麼,為何龐統說荊州是累贅呢?其實這是理解的有偏差。

根據《三國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中的記載,龐統曾向劉備進言:「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龐統的意思是,經過赤壁之戰後的荊州(劉備還未全取)不足以成為劉備奪取天下的資本。

可以說,諸葛亮說《隆中對》的時候,是讓劉備襲取整個荊州,以圖鼎立的局面,當時應該是夠資本的,但是等到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乙個殘缺的荊州後,想要成霸業,是很難的。

為何說龐統死因是精心策劃的自殺,他讓賢諸葛亮,卻為成全司馬天下

可愛的小雨山 因為龐統的整個死亡的過程都是他自己設計的,並且他為此花了很多的心思。他不希望讓劉備覺得自己的死要怪罪於諸葛亮,也不希望讓諸葛亮覺得他是因為屈死在諸葛亮的手中,他坦誠相待自己是主動讓賢。龐統的行為著實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對劉備的忠心竟然到了如此地步。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劉備身邊的忠臣,他...

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說的是誰

關羽。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 南郡 武陵 零陵 的典故。故事概況為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 曹操 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 四川 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 南郡 長沙 零陵 桂陽 武陵 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 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 相當於還了南郡 但是孫權還是貪得...

有人說諸葛亮的才識是從他夫人那裡學來的,是真的嗎

我們不否認諸葛亮的夫人是乙個非常有才的人,必須上也是被承認的。但是諸葛亮的才是並不是從他夫人那裡學到的,因為在兩個人相識之前,諸葛亮已經才名遠播。不過,兩個人結婚之後,諸葛亮有沒有像他的夫人請教過知識 確實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妻子是黃月英,三國時荊州沔南白水 今湖北襄陽 人,沔陽名士黃承彥之女,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