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選拔的是文人而不是能人,科舉制度與文化的關係

時間 2022-02-15 08:00:12

1樓:結局很美

因為學文可以為帝王服務

為何歷代文人命運多坎坷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的說法欠妥。

中國文人並非歷朝歷代都命運坎坷。例如宋代,可謂文人的天下。宋太祖趙匡胤在建國之初即立下誓言,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有宋一代,皇帝沒有殺過乙個文人。即使是秦代著名的焚書坑儒,也只是限於儒家乙個學派而已。其它學派並未波及。

真正對於文人實行高壓政策的的,是元代和清代。因為這兩個朝代均為異族入主中原,所以受到漢族知識分子的反對。統治者害怕文人的能量,所以對於文人殘酷鎮壓。

至於其它朝代,雖然一些文人由於政見與統治者不合等種種原因,故而仕途坎坷。但大部分有才華的文人還是能夠通過科舉踏入仕途的。中國古代的官僚體系,由於實行科舉制度,考試合格就能做官,從而保證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精英人才進入統治階層。

這是古代中國的創舉,在世界上是先進的政治制度。所以中國古代的文人與外國的相比還是比較幸運的。但是為何人們總覺得古代文人懷才不遇呢?

這是因為科舉制度儘管與外國相比是先進的,但它不是完善的。總體上科舉制度選拔出大量人才,但由於它的不完善,同時也埋沒了很多驚豔絕世之才。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指責古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科舉制度。

畢竟我們是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古代,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古人的弊病,是因為古人的經驗教訓被我們所吸取。另一方面,現代的制度放在古代是行不通的。因為任何乙個制度都不可能獨立存在,都需要一系列相關的制度來支援,都需要乙個特定的社會環境。

而社會環境是由所處的科技、人文及自然條件共同決定的。

科舉制度與文化的關係

3樓:假面

好處是:開放考copy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一考試—做官三者聯絡,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弊在於: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清末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4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中國古代科舉制是選官制上的新發展,是中國封建政治的一項偉大創舉。科舉製作

科舉制度的作用,和對教育有什麼影響。

科舉制度的由來,科舉制度的由來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建立於隋朝,自隋唐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平民通過讀書考試獲取入仕機會,基本就是靠科舉。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據記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為開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 刺...

唐朝的科舉制度,詳細的唐朝科舉制度

較為先進! 秋聖嵐 唐朝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完備 推翻隋朝的統治後,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時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

科舉制度是怎樣被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

廢除科舉制 100年前,就是1905年,中國在做什麼?清廷宣佈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最為震動的大事。羅茲曼主編的 中國的現代化 一書稱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於是,由此開始,一個貫穿百年的現代化教育在中國艱難地興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