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性質,商鞅變法的性質是什麼

時間 2022-01-21 02:20:5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次比較徹底、全面的地主階級政治改革

2樓:慶陽劉繼東

我認為商鞅變法,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向守舊的奴隸主階級爭取社會政權和影響力的一次成功嘗試。

3樓:心肝寶貝

使秦國更加強大,是成為秦統一全國的重要因素,軍隊戰鬥力增強,經濟發展,變法全面,徹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強的國家

4樓:蜀河娃

一次封建前夕地主階級的改革自強運動

商鞅變法的性質是什麼?

5樓:1天_堂

1、性質

商鞅變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

2、商鞅變法簡介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3、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4、結果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 但變法得以繼續實行下去。

5、評價

進步之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侷限之處

但是商鞅變法中輕視教化,鼓吹輕罪重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廣大人民所受的剝削與壓迫,在一定程度上給廣大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並未與舊的制度、文化、習俗徹底劃清界限。「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輕視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顯的歷史侷限。

6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變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

7樓:

商鞅變法首先是發展農業生產,增強經濟實力。商鞅變法中有關經濟方面的措施: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意義和性質。

8樓:匿名使用者

背景。戰國時期鐵製工具和牛工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

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

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 ,以求富國強兵。在兼併戰爭中取勝。目的。

發展封建經濟社會。增長秦國實力。完成統一大業。

時間。西元前356年。人物商鞅秦孝公。

內容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使其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為以後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實質。徹底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變法運動。成功原因。

秦孝公的支援,商鞅個人的才能。商鞅精神。勇於改革開,拓進取,不畏艱難,勇於同守勢力作鬥爭。

啟示。一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二,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趁勢。

三改革會遭到舊勢力的反對,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四堅持改革。

商鞅變法內容中最能反映變法性質的是哪條

9樓:最強大腦花

商鞅變法內容中最能反映變法性質的是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為田開阡陌封疆」是商鞅變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對它的基本含義,自古至今就有較大的爭論,佔主流的意見是:廢除舊的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並允許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它的實施,標誌著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在秦國得到確立。

但是這種說法早在古代就受到某些人的質疑,他們認為「開阡陌」實際上是「置阡陌」,不過,在他們眼裡,商鞅變法還是起破壞井田制作用的,只是那叫做「隳經界,立阡陌」,變國家土地公有為個人土地私有。

現代不少學者沿著「置阡陌」的思路而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辨。田昌五等主編《秦漢史》(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認為:開阡陌封疆只能解為設定阡陌封疆,而不能說成是掘掉井田的界。

具體地說「為田開阡陌封疆」是指「按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或十萬頃的標準,以縣為單位計算出土地總面積,除去山澤道路邑居,其餘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畝的標準授予農民。授定之後,設立阡陌封疆,不許私自更動。」袁林《論商鞅田製》(載《趙儷生先生八十壽辰紀念**集》,山東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一文也認為,商鞅變法後實行土地私有制的說法不能成立,而是完善嚴密的田界系統,設立阡、陌、阡道、陌道,使隨意改為田界變得十分不易,既保證了國家的土地所有權,同時又保證了農民的土地使用權。

10樓:生氣小鯉魚

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從經濟上,推翻了舊制度,廢除了奴隸制土地國有,激發了百姓生產勞動的積極性。

11樓:壓力山小大人

連坐, 首先這是商鞅變法特有的懲罰,強制性的遵守秦國律法。以嚴苛治國

12樓:匿名使用者

郡縣制,去除封地,**集權。去奴隸戶籍,戰功封爵。

商鞅變法的影響,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

假裝某人 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 吳起等法家在魏 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發展,後來居上,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他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

商鞅變法的影響是什麼,商鞅變法的意義和影響是什麼?

莫問清歡 春秋以前,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春秋以來,由於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並出租。他們轉化成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到了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後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

商鞅變法所體現的經濟思想,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

秦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關東各大國。反映並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的賦稅改革,也遲於關東各國很多。如魯國 初稅畝 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國的 初租禾 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後186年。可是這時,秦國已使用鐵製農具,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