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打仗,明朝能調動幾十萬士兵,為何清朝沒有這麼多

時間 2022-01-16 23:35:28

1樓:滿屋新鮮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明朝的軍事實力堪稱一絕,無論是**製作方面,還是調兵遣將方面,明朝都能做到游刃有餘。而對比之下,後來的清朝軍事實力就不如明朝了,明朝一調兵,動輒幾十萬,但是清朝不行,為什麼明朝與清朝的調兵能力相差如此懸殊呢?這是由於各方面原因綜合導致的。

制度不同,調兵能力不同

首先兩個朝代奉行的制度不同。明朝採用的是衛所制,也就是寓兵於民,這是一種將軍隊融於百姓的制度。他們沒事的時候就種種田,一旦有事,便會被調去戰鬥,而且衛所制是允許世襲的。

後來還多了乙個募兵制度,不過與衛所制不同的是,募兵更正規,更專注於打仗。所以在這些制度之下,明朝可供調遣的士兵也就比較多。

而反觀清朝,他們最初採用的是八旗制度,在這個制度之下,八旗兵被分散在各地,各司其職,所以一時間如果想要統一調遣,難度有點大。而且到了後期,八旗兵內部變得越來越懶散,士兵作戰能力越來越差,雖然後來多了綠營、北洋水師等,但是奈何士兵人數還是不及明朝,所以清朝朝的調兵能力客觀上一直不如明朝。

國家環境不同,軍隊需求量不同

除了本身固有的軍事實力之外,國家環境對於軍隊的需求量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明朝時期,國家面臨的威脅比較多,比如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明朝頭疼的物件,他們經常需要派遣兵力與之抗衡。而且除了游牧民族,他們還需要抵禦西域異族等等,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們必須擁有充足的兵力,才能在戰亂中擁有獲勝的籌碼。

而清朝相對於明朝來講,戰爭壓力會少一點,比如明朝時期和蒙古打的不可開交,但是到了清朝,清朝與蒙古的往來相對來講,就比較平和。此時的國家環境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動盪不安,而明朝經歷的很多都是大規模戰爭,所以需要調動的兵力也多。所以明朝時期戰爭對於軍隊的需求量比清朝大的多。

待遇不同,養兵能力不同

除了大環境與制度之外,還有乙個因素,也影響著國家的士兵人數,那就是養兵能力。

前文提到明朝時期的衛所制之下,士兵平常被要求種地,有戰亂的時候就需要出征。這個制度的好處是,士兵可以自給自足,省了國家一大筆養兵的支出。所以明朝時期養兵成本不大,士兵多。

但是清朝的八旗兵與明朝的士兵相比,待遇好多了。不僅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還有相應的經濟**。這樣一來,士兵的待遇上去了,國家的壓力也就大了。

那麼多的士兵,需要耗費的軍資可想而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沒有能力養那麼多閒兵,清朝的士兵人數自然比不上明朝。

時間不同,記載偏差不同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乙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調兵能力的真實性。雖然明朝的調兵能力總體來說確實是比清朝強,但是是不是真的是幾十萬與幾萬的差距,這個倒不一定。因為清朝相對於明朝來說,離我們的年代更近,對於戰事這塊的記載也就更詳盡,可考查的部分就比較多。

而明朝畢竟比較久遠,留下的資料不夠多,而且年代越早的朝代,在軍隊記載這一塊,虛報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兩個朝代的軍事實力差距肯定是有的,但至於是不是相差如此懸殊,這個有待考究。

總而言之,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調兵遣將的能力,與當時國家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與國家的重心所在之處息息相關,也與其經濟實力難脫關係。所以,對比兩個朝代的總體情況,明朝和清朝的調兵能力相差大的答案也就顯而易見。

而且每個朝代的軍隊制度不同,也各有優劣。明朝時期的衛所制雖然可以節省軍事開支,擁有更多軍隊,但是弊端也很明顯,讓士兵自給自足,不給優待,容易引發不滿,導致逃兵數量也隨之增多。而清朝的八旗兵雖然數量不如明朝軍隊,但是待遇好、質量高。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後期兵力下降,但是前期的他們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不然也不能取明而代之。所以,調兵能力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軍事實力,但不夠全面,每個朝代的情況不同,在軍事這一塊的措施也就不同。

2樓:霄瑤

我覺得明朝能夠調動這麼多的兵馬,主要是明朝的統治者,是漢族人,漢族人口比較多,也比較聽話。而清朝的官兵基本都是滿族人。滿族人當時特別的少。

3樓:暗黑貝爺

首先就是因為兩個朝代的制度不一樣,鎖定的國策不一樣,還有就是每個朝代所需要的招兵量也不一樣。

為啥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

4樓:啤酒

到了清朝,由於清初實行八旗制,只有進營的士兵才算士兵。臨時徵集的平民兵不計入部隊人數。清朝軍隊戰鬥兵和輔兵,加在一起也只有明代的三分之一。

清朝所培養的士兵大多是優秀將領,因為精所以數量比較少,這些都與軍事背景、經濟實力有關,明朝雖然士兵比較多,但是也會有虛報的情況,清朝相對於來說士兵人數沒有那麼多,但是好在個個都一頂一的強兵強將,明朝派遣部隊一次幾十萬人的情況也是有的,清朝的士兵人數本來就不多,又要求每個士兵的素質,所以能夠出來打仗的數量就特別的少,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派兵的時候會和明朝有這麼大的差距。

當然年代越久遠,很多情況越弄不清楚,明朝記錄的幾十萬的數量也不能完全確定有這麼多。

為何明朝一調兵就是幾十萬,而清朝調兵最多只是幾萬呢?

5樓:貼神仙冥鬼

這個可能是服兵役的情況不一樣吧,明朝好像是腦子滿16就必須去服兵役,到了清朝人多了,就沒這個必要了。望採納,謝謝

6樓:jjppppp啊

明朝好像是腦子滿16就必須去服兵役,到了清朝人多了,就沒這個必要了。而清朝採取八旗兵制度,騎兵較多,算是一種精簡。

7樓:思汝星河

我記得這兩個朝代調兵的規則是不一樣的。在清朝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戰略,而且他們由於採用的是閉關鎖國的策略,所以需要的軍隊數目不是很多。

8樓:

調兵的許可權和規則不同吧。

9樓:小馨馨

明朝的軍隊比清朝人數多很多,可以說是清朝的三倍,明朝為了鎮壓西南土司叛亂,所以一般預備的有幾十萬規模的軍隊。清朝經過一系列的戰爭,軍隊的人數慢慢減少,再說明朝兩軍隊比清朝便宜,所以明朝養了很多軍隊。

10樓:小石頭隨記

制度不一樣。明朝時期屯兵較多,戰事也叫多,而清朝採取八旗兵制度,騎兵較多,算是一種精簡。

11樓:八度大人閣下

明朝人多屯兵多。但是戰力不強。所以一調兵就要幾十萬。人少了根本打不過別人。清朝初期,人口少。但是他們戰力強。所以調兵相對要少一點。

12樓:珍惜你

造兵也不是容易的事,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有足夠的保障才能夠養的起很多的兵。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以前大家吹牛的 並沒有那麼多 10萬也可以叫幾十萬對吧

14樓:來自湄洲島的喬巴

可能明朝戰是多吧,屬於戰爭年代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八旗子弟統共有多少?

清朝調兵最多幾萬,為什麼明朝一調就是幾十萬?

16樓:

明朝之所以保持龐大兵力,乙個重要原因是北方邊境防禦需要駐守重兵集團(九邊總兵力長年維持在40萬至60萬,正統年間甚至超過百萬),到了帝國中後期北方邊患、東南沿海倭寇蜂起,明軍不維持一支規模驚人的常備軍也不行啊。

明朝遍封朱姓宗室,到了中後期為養活這群人數不下百萬之眾的寄生蟲集團,國庫就已經入不敷出了,更別提還有各地藩王拼命兼併土地、榨取民脂民膏,萬曆皇帝小兒子福王朱常洵搜刮河南一省還不夠,又把手伸到了山東、湖廣。反正在古代農耕社會帝國每年財政收入相對固定,權貴階層多撈一點,最後分配給國防和軍隊的就少一點。

人數多的戰爭最容易出現在內戰或者內線作戰兵力方便輸送的時候,要不沿黃河在開封、洛陽打,要不沿長江成都、襄樊、南京一線調兵水路並進,要不沿運河在南京、北京打,要不割據勢力孤注一擲,再或者唐和吐蕃戰隴右、宋和契丹戰燕雲這種方便吐蕃、契丹集結的地方。一旦遠征,人數就不會特別多,真正賭上國運的作戰其實多在十萬左右這個數量級而且還是分兵。

清軍駐防主要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黑龍江、吉林、盛京一帶,以保衛龍興之地;二是察哈爾、熱河、密雲、山海關一帶,以監視北方的蒙古族,保衛京師;三是戍守西北邊疆地區;四是監視內地各行省。其中監視內地各行省是最重要的,分去了絕大部分的駐防力量。

清朝因為初期實行八旗制度,只有入營旗丁才算兵,臨時徵召的民夫不會統計在軍隊數量裡,所以實際上清朝的軍隊只包括明朝的戰兵和輔兵而已,統計口徑只有明朝的三分之一。

所以明朝軍隊200萬人,清朝領土比明朝大,軍隊才80萬。事實上你們仔細看看明朝的總兵數量就能算出來真正的兵力,明朝末期乙個總鎮下屬戰兵不超過三千,全國亂七八糟加起來得有200多個總兵,合計能作戰的披甲戰兵也就60萬到80萬左右。

17樓:淘淘淘奇

因為明朝那時候國家比較發達,實力比較強盛。

18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調兵最多幾萬,因為清兵能征善戰,以一當十,以一當百

19樓:匿名使用者

那個時候明朝的人口基數比較多,明軍不維持一支規模驚人的常備軍也不行啊。

20樓:四十隻獅

因為那個時候明朝的人口基數比較多,所以會這樣。

21樓:你罵我我吃虧

因為明朝的國情是十分強大的,清朝的實力衰弱了很多。

22樓:不羨仙

清朝是靠武力征服而建立起的高度**集權的政權,軍隊是其支柱。

23樓:轉身回眸之間

因為明清年間的軍事力量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會這樣差距大。

24樓:c2百賬號

因為明朝打仗時需要的人力更多了,都是比較大的戰鬥。

25樓:他咯兔卡

這個是因為明朝那個時候,實力強大,兵力眾多。

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呢?

26樓:chenqiuyu你好

首先,清朝常備軍總兵力長期維持在60萬至80萬人,只相當於明朝鼎盛時期200萬左右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數小決定了清軍每次調兵規模都不可能太大。其次,明朝之所以保持龐大兵力,乙個重要原因是北方邊境防禦需要駐守重兵集團(九邊總兵力長年維持在40萬至60萬,正統年間甚至超過百萬),到了帝國中後期北方邊患、東南沿海倭寇蜂起,明軍不維持一支規模驚人的常備軍也不行啊。

在清朝前期,他們根本不敢調動綠營的漢軍。那時儘管綠營漢軍已經佔到了清朝軍隊的大多數,但主要任務是地方駐軍,而不是戰略部隊。即便在三藩之亂前期,面對實力超強的三藩叛軍,康熙還是首先考慮調派滿將率領八旗應戰。

不過,他們表現不佳,戰局膠著,導致康熙不得不呼叫漢將漢兵投入戰鬥。

明軍出征,自備行裝。清軍是公費辦理行裝,1個綠營兵6兩**,1個騎兵10兩**,另外給予口糧。綠營兵如果出省打仗,1000人乙個月的賞金,薪餉和鹽菜銀就有7000兩。

因此,清軍待遇比明軍好,特別是出征的時候。而八旗軍則待遇更高,就不說了。明軍作戰除了朱元璋,朱棣時代。

基本都是內線作戰,土木堡戰役都沒有出河北,而出動大軍比較多的歷次西南土司戰爭,明軍主要兵源也都是附近地區其他土司部隊。

而清朝在西北戰爭中,萬里饋糧,後勤運輸距離過長,能支撐幾萬部隊的消耗就壓力很大了。戰爭中,戰略部署、動員機制、後勤供給都會直接體現到兵力數量上,所以關於兵力數量要具體分析,不要一鍋粥。

明朝的皇帝都是昏君嗎,明朝皇帝有哪幾個是昏君?緊急!!

明朝的皇帝並非都是昏君。明君有挺多的 明太祖,明成祖,明代宗朱祁鈺,明孝宗朱佑憆都是明君。昏君也有挺多的 明宣宗,整日沉迷於玩樂,不理朝政,對蒙古作戰屢戰屢敗,為今後的 土木堡之變 埋下禍根。對東北的女真部落管理不善,以至於以後出現女真人的入侵。明武宗朱厚照,整日玩樂,愛好美色,本性好鬥,並善於挑起...

c調布魯斯口琴怎麼吹e調,C調複音口琴 能吹 E調簡譜嗎

首先說明下,c調的口琴可以吹任何調子的簡譜。旋律都是不會變的。變的是音高,e調的口琴整體音要第一點的。如果需要用c調口琴演奏e調音高的曲子,不是不可以,只是對演奏技巧要求比較高,需要換把演奏的。簡單的說下,口琴的第四孔吹氣是1,但是要保證e調的音高第四孔吹氣音就要升高大三度,變成3了,於是吸氣音就是...

請問三國演義裡面為什麼幾乎每次打仗都是大將先上陣,這在歷史上

是確有其事的,是為了鼓舞士氣,哪方武將單挑失敗,另一方就會士氣大振,容易取得戰爭的勝利。王士禛在 池北偶談 中說,古代真有鬥將之事,並非稗官之妄說。王士禛又舉了兩個例子,以 劇談錄 中李臨淮部將白孝德斬賊將劉龍仙,及 五代史 中周德威生擒陳夜叉等舊事為證。不過臨陣單挑往往靠的是一鼓作氣,一擊得手。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