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中國的文學如何,文藝復興時期中國文學如何

時間 2021-12-25 06:26:18

1樓:冰柔雪

一、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    在比較中國與西文的思想文化史時,不同的學者對中國的文藝復興所存在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看法。梁啟超認為

晚清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胡適和蔡元培認為五四時期是中國的文藝復興;而現當代的許多著名學者則認為宋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之所以不同的人對中國的

文藝復興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為學者自身的歷史侷限和對文藝復興這個概念理解的偏失。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指的是14至

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文藝復興雖以發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復甦古典文化為旗幟,但實質上並不是為了恢復

古代的舊文化,而是藉此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和新文化。由此看來,「借古

文化」和「創新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兩個根本要義。(「借古文化」並不是單純的仿古、擬古,而是在借古文化的形式上來創適合時代要求的新文化。「創新文

化」不是毫無憑據的創新,而是以古文化為依託。這兩者是乙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也只有這種「肉」與「靈」的關係才能構成完整的文藝復興。)有這兩

個要義來衡量晚清時期的文學,(文藝復興並不僅僅存在於文學方面,還存在於藝術、哲學等領域。但由於本人的才識侷限,僅以文學為證來加以闡述),有提倡復

興古典文化的,如同光體詩人陳三立、鄭孝胥等作詩宗宋;漢魏六朝詩派的王

運推尊漢魏六朝。也有提倡創新的,如「新詩派」的黃遵憲等人。但是晚清的復古與創新是分離的,也就是說這種現象是東西方文化衝突與碰撞中有志

之士作出的不自覺的文化選擇。因此梁啟超提出的文藝復興在晚清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其次,五四運動是2023年由一群北大教授、學者領導的新

運動,是一場「完全自覺的、有意識的運動」、「其領導人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知道為獲得自身的所需,他們必須反對什麼」(《中國的文藝復興》第76頁)。然

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的是五四運動所借的是「科學」和「民主」。傳播的是布林什維克,以此來反封建反列強,並沒有提及復興,也沒有提出新的思想文化,因此

這場偉大的政治文化運動僅具有時代色彩,與「文藝復興」相去甚遠。  最後來論述文藝復興不在宋代,是因為這個問題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宋代、現當

代很多中外學者都趨向於這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從張擇端畫上所反映的五光十色的汴京生活,或從柳永詞中所描繪的欣欣向榮的市井情形,抑或《宋史》所記載

的確鑿記錄都可以得知宋朝城市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絕不遜色於唐朝。生產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形成新的意識形態似乎是歷史的必然,而這段

時期並沒有成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為什麼呢?縱觀宋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不斷地遭受著北方異族的侵擾。在這種動盪不安的情況下,作為中國學者代表的士族

大夫做出的改革和創新僅僅是封建制度的自我修復與完善,新興的市民文化思想也很難得以突破、發展。即便是那場轟轟隆隆的古文運動,也只是從形式上打破了五

代時期華麗浮靡的文風,換了一種形式來宣傳封建思想觀和價值觀罷了。我們所比較的文藝復興,是帶有資產階級意識的以人文主義和世俗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

而宋代文學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復古和創新是封建文化的大中興,與我們比較的西方文藝復興不是乙個概念。  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少數民族統治之後,朱

元璋在元末農民戰爭中掃滅群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又乙個漢人統治的王朝——朱明王朝。它建立於公元2023年,至2023年滅亡,歷時276年。明初,朱

元璋為了鞏固統治強行把元末隱遁心野的文人籠絡於自己身邊,實行「寰中士夫不為君用」者「皆誅而籍其家」(《明史•刑法志二》張廷玉

著,2023年版嶽麓書社1376頁)的政策。士人在血的事實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擔個人對封建政權的服從義務。加之朱元璋屢興***,對文人進行嚴歷統治,

於是明初到隆慶之前,文人少有建樹。但從另一角度看,明初政治、軍事上的革舊鼎新,在經濟上的有利措施,為明代中後期的社會穩定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

正是基於此,中國才會產生中國式的文藝復興。  明王朝在異族政權統治之後建立,為人們提供了乙個復興漢人正統文化的大背景,人們希望恢復漢人的

思想文化。程朱理學理所當然的便成了明初社會的統治思想,表現封建綱常思想宣揚、復古思想便成了明代前期的文學主流。然而從明代中葉開始,商品經濟發展,

市民階層壯大,叛逆思想抬頭,成為突出的社會現象。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從經濟到意識形態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重大變化。單純的復古主義不可避免地沾染

了時代色彩,而復古主義也不再是簡單機械地照搬古人之法,它反映了當時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市民階層的意識。假如王守仁(即王明陽)的「心學」是主觀唯心主

義的復古的話,那麼做為王明陽學派分支的「王學左派」則發展到了相反的地步,敢於批判道學,反對封建禮教。萬曆年間的進步思想家李贄則更是把矛頭直指封建

禮義道德,強調發展個性,與歐洲文藝復興的實質人文主義有極其相似之處。  因此,明朝中後期的「復古」是反映時代要求的「復古」,「創新」則是建立世俗主義、人文主義的「創新」,與同時代的歐洲文藝復興有表面和本質上的相似,所以說中國的明代中後時期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中國文學如何

2樓:

歐洲的文藝復興是十四十五世紀,那麼與之對應的中國處於明代後半期至清初這段時間,中國文學史的角度來講基本就是**戲劇等市民文學蓬勃興起的時代。比較文學界曾經的重點研究物件即是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差不多同一時期以同一種形式描寫人類的純粹感情以及人間世事。如需詳細了解,直接翻明代文學史就可以了吧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具有哪些特點?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具有鬥爭性。當時的**家、詩人、畫家、建築家、**家都以人文主義為思想**,矛頭指向封建主義的精神支柱——教會和宗教神學,向統治中世紀的神權政治進行了英勇的挑戰。其次,樹立了注重現實和實際的務實精神。

文藝復興肯定現實世界和現實生活,肯定人的偉大,相信人類的發展。他們以人為本,突出人的作用,認為人有改變現實世界的能力,認為血肉之軀並不是什麼汙濁罪惡的東西,人應享受人間的幸福與愛情。義大利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家薄伽丘在他的代表作短篇**集《十日談》一書中,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把人的聰明、才智和思想感情從神的禁錮和封建枷鎖中解放出來,強烈地反對禁欲主義,熱情地歌頌現實生活。

他的這部巨著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描寫了人的世俗生活。深刻地刻畫了活靈活現的「人」,不再著筆於那些夢幻般的虛無飄渺的「神」。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不朽名言。

當時義大利有著濃厚的學習風氣,佛羅倫斯新成立了美術學校、雕刻園、畫院以及研究古典文化的中心等。隨著新文化迅速向西歐各國傳播,歐洲人把義大利視為「歐洲的學校」,紛紛派遣留學生前往學習,從中汲取新文化的養分。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歐洲許多國家先後發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深刻變革,它是在歐洲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宣告了中世紀的結束和現代社會的誕生。

文藝復興則是資產階級以世俗的形式借用古代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來向封建思想體系發動的一場大衝擊,它集中在哲學、教育、文學、藝術等思想領域和文化領域。

文藝復興」並非是指簡單地復活古代的奴隸制文化,而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識形態,建立資產階級的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文化體系。

人文主義思想處處體現了與中世紀封建思想相抗衡的特徵。它以人反對神,宣揚人性人權,反對神性神權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的宗教文學和貴族文學繼續存在,民間的詩歌、傳說、笑話、寓言、戲劇等文學作品也很盛行,但是人文主義文學興起之後,便以其迅猛之勢波及各國而成為當時歐洲文學的主流。

這時期歐洲的人文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民族特點,更富於民族歷史內容,充滿愛國情緒。人文主義作家拋棄了中世紀以來著書立說所慣用的拉丁文,採用各自的民族語言進行寫作,這既使文學作品具有了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風格,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又對近代各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穩定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創作方法上,人文主義作家擯棄了中世紀文學象徵、寓意、夢幻等表現方法,十分注重寫實,人文主義作家們描述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創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藝術形象,豐富了歐洲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

近代歐洲文學中的許多體裁都在文藝復興時期奠定了基礎,如詩歌中的十四行詩,趨於成熟的短篇**和長篇**,打破悲喜劇界限的戲劇,以及隨筆式的散文等。

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從14世紀開始,持續到17世紀才告結束。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人文主義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1、人文、民間、封建三者並存,以人文為主流。

2、鮮明的反封建反迷信思想。

3、在現實主義方法的運用上更加自覺。表現在對社會現實有更廣闊的反映。在忠於現實的同時,又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如誇張的形象,抒情的氣氛,對烏托邦的嚮往。

在人物塑造上達到新的高度,出現許多典型形象。

4、民族文學和民族語言的定型期。

1彼特拉克" 弗蘭齊斯加"彼特拉克(英文francis petrarch,意文francesco petrarca, 1304~1374)學識淵博。他蒐集古希臘、羅馬的抄本,研讀並推廣古典名著。他起初用拉丁文寫作政論和敘事詩,後來用義大利語寫他的抒情名作《歌集》。

《歌集》主要歌詠對蘿拉的愛情,其中也有些政治抒情詩,歌頌祖國,呼籲統一。詩人一反中世紀詩歌的出世的神秘的思想,讚美蘿拉(laura)形態的美和精神的美。" 他的抒情詩發展了「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風格,拋棄了中世紀抽象、隱晦的風格,突破禁欲主義的束縛,表達以個人愛情幸福為中心的人文主義精神。

他的創作也反映出他思想的矛盾,一方面追求愛情和生活的幸福,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擺脫宗教禁欲主義,因而造成他內心的痛苦。《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詩」為主,達到藝術上的高度成就,為後來歐洲抒情詩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2 薄迦丘

" 喬萬尼"薄迦丘(1313?~1375)是第乙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者。他是乙個多產的作家,著有長篇傳奇、史詩、敘事詩、十四行詩、短篇故事集、**等,代表作是短篇**集《十日談》(1348~1353)。

作品開端寫十個青年男女,為逃避黑死病在鄉間住了十天,每人每天講乙個故事,十天共講一百個故事。" 通過這些故事,作者揭露了封建貴族的罪惡, 抨擊了教會的腐化和教士 的荒淫,否定了中世紀的宗教世界觀及禁欲主義道德觀。在嘲笑和諷刺貴族僧侶階級的同時,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新興資產者的形象,歌頌他們的聰明才智,讚美其中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

" 作者指出幸福並不是在來世的天堂而是在現世生活中,男女愛情是人的正當的自然要求。但是,**在反對禁欲主義的同時,卻又宣揚了一些享樂主義" **集的成就還在於它廣泛地反映出14世紀義大利的社會現實,描繪出各個階級、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並利用框形結構,把故事串連起來,使之成為乙個有機的整體,給歐洲後來的**以很大的影響。《十日談》文筆精煉,語言豐富,善於刻畫心理,描繪自然,奠定了義大利散文的基礎,並對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文藝復興文學特徵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對人的關注成為其精神核心。反對中世紀封建教會鼓吹的以 神 為本,主張以 人 為本,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2.著力描寫現實生活,肯定人的權力,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這也是其基本題材與主題。3.藝術風貌發生巨大變化 1 展示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特徵 慾望要求等成為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

文藝復興時期女人的服裝是怎樣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型別

house餘格月 歐洲中世紀的女人,大都是細腰長裙,腰會勒著,裙襬很大,很華貴的感覺 月和晴 14世紀,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興起,簡單的褶皺樣式變成了貼身的服裝。這是第一次至關重大的轉變。輪廓鮮明的縫合和裁剪技術的興起使得服裝更加貼近了人的身體。鈕釦和蕾絲的發明也使得服裝更加合身。 雨後落葉 箍裙束身...

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 15

小肥皂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 黑暗的時代 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 什麼藝術 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 教的經典 聖經 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 裡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