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要短的,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簡短200根據五年級下冊

時間 2021-09-15 05:04:49

1樓:化驗員小張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既是一次極為艱險的外交旅行,同時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科學考察。張騫第一次對廣闊的西域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工作。

他不僅親自訪問了位處新疆的各小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諸國,而且從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烏孫(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裡海、鹹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又稱大食,今伊拉克一帶)、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國的許多情況。

回長安後,張騫將其見聞,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報告,對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這個報告的基本內容為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傳》中儲存下來。

這是我國和世界上對於這些地區第一次最翔實可靠的記載。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古地理和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名,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2樓:橘說娛樂

漢武帝建元年(西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奉漢武帝之名,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3樓:

漢武帝建元元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後張騫復勸武帝聯合烏孫(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騫為中郎將,率300人,牛羊金帛以萬數,出使烏孫。張騫到烏孫,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國。烏孫遣使送張騫歸漢,並獻馬報謝。

4樓:匿名使用者

你知道著名的「絲綢之路」是誰開拓的嗎?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張騫。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西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

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

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乙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乙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絡。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

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於13年後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西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

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並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畫的就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有人曾依據此圖論證了漢武帝派張騫赴大夏國問金人(佛佗)名號,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對觀點,認為這是附會之說。但不管怎麼說,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的歷史功績是真實可信的。

此圖是現存最早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5樓:譚千千

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6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至大夏,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

7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139年,張騫率領100多人,浩浩蕩蕩從陝西西行。因為以「斷匈右臂」,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張騫一行一路提防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明攻暗襲。

他們還是與匈奴馬隊遭遇。除張騫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全部遇難。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過了11年後,趁匈奴不備,逃離了匈奴。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後啟程回國。

8樓:

。。。。。。。。。。。。。 。。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簡短200根據五年級下冊

9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建元年(西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內出隴西,經匈奴,被容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五十字

10樓:cy辭言

張騫出使西域:西元前138年,為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張騫第一次前往西域,司馬遷稱之為「鑿空」。西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示西域,這次的目的是加強聯絡,也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礎,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作出卓越貢獻。

拓展資料: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公尺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參考資料;

11樓:來自夫子廟顏如舜華的小雛菊

張騫出使西域,指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200字 250字

恏乄亖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西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

張騫出使西域的小故事,張騫出使西域的小故事50字

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前126 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

張騫出使西域的國家都有那些,張騫出使西域去過哪些國家

不熄 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 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 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經樓蘭國,西行至大宛 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 經康居 今烏茲別克和塔吉克境內 抵達大月氏 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 再至大夏 今阿富汗的汗瓦齊拉巴德 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