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前後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其過程與歷史作用又有何

時間 2022-09-11 05:15:12

1樓:南次郎與手冢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是聯合大月氏(應該念zhī吧)夾擊匈奴(未遂)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問 加強與外界聯絡 建立與西域各過的友好關係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當時匈奴控制著西域的大部分地區,漢王朝通西域的路線也受匈奴控制,行進非常艱難,途中還被匈奴抓住,到西域後,西域各國有的不敢得罪匈奴,還有的如大月氏等國在匈奴的壓迫下遷往別處,不再想和匈奴發生戰爭,所以說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沒有達到,只是增進了雙方了解,探明了路線.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匈奴已被漢王朝打敗,匈奴各國也擺脫了匈奴的統治,而且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增進漢王朝同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並且這次張騫出使西域受到了各國的歡迎,中原的絲綢、瓷器等物品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傳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馬、香料及水果等特產傳到了中原,西域各國紛紛譴使來漢,開始了廣泛交流,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達到了張騫這次出使,經歷了許多國家,知道了西域的許多情況。他第一次以漢朝使者的身份,與西域的一些國家交往,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絡。

歷史上稱他的這次出使是「鑿空(孔)」,意思是張騫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漢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過他的旅行觀察,卻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張騫把這些地理知識寫成報告上奏漢武帝,後來司馬遷即據此寫成了(大宛列傳),得以儲存至今。

這次出使西域,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張騫通西域的意義,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而且直接促進了中國和西方物質文化交流,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特別是絲綢、漆器、玉器、銅器傳列西方,而西域的土產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蠶豆)、胡瓜(黃瓜)、大蒜、胡蘿蔔,各種毛織品、毛皮、良馬、駱駝、獅子、駝鳥等陸續傳入中國。西方的**、舞蹈、繪畫、雕塑、雜技也傳入中國,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樓:鼴鼠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問,加強與外界聯絡,建立與西域各過的友好關係,傳播文化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的共同點分別是什麼

3樓:情歌悠揚

第一次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第二次出使西域:促進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加強政治交流是在設定西域都護之後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首次出行:

目的: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

作用: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於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二、二次出征:

目的: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

作用: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5樓:林潔亮晶晶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問,加強與外界聯絡,建立與西域各過的友好關係,傳播文化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是去死的,結果沒死成,第二次終於死了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目的過程結果

西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

7樓:茅玉枝稅子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第二次出使西域,作用是開闢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重大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1、意義

(1)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2)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3)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2、張騫出使西域簡介

漢武帝建元年(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3、出使原因

當時,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乙個著名的「行國」,40萬人。他們曾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之間,被匈奴一再打敗後,剛遷到這裡不久,並且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不願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

因此,大月氏與匈奴是「世敵」。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並沒有完成本身任務。

漢朝日趨強盛後,計畫積極地消除匈奴貴族對北方的威脅。武帝聽到有關大月氏的傳言,就想與大月氏建立聯合關係,又考慮西行的必經道路——河西走廊還處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於是公開徵募能擔當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西元前138年,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從官,沒有固定職務,又隨時可能被選授重任。

4、張騫簡介

張騫(約西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漢代傑出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西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出發,中途被匈奴被扣十年,並娶妻生子。西元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故里。

9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4·宜昌)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鑿空」西域,為漢代開啟絲綢之路的使者是張騫。

(2017·鄂州)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出現與張騫通西域事件有關。

10樓:啊幾年級

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反問,加強與外界聯絡,建立與西域各過的友好關係,傳播文化

12樓:匿名使用者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目的過程結果,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結果怎麼樣

在漢代以前,西域對幾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漢初年的時候,人們逐漸從東西往來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況,仍很有限。西元前138年,終於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這塊未知的地方發出挑戰,他就是張騫 西元前195 114年 張騫出使西域,不是他個人的願望,而是當時西漢王朝政治上的要...

張騫出使西的歷史意義,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

張騫通西域的意義在於 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而且直接促進了中國和西方物質文化交流,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特別是絲綢 漆器 玉器 銅器傳列西方,而西域的土產如苜蓿 葡萄 胡桃 核桃 石榴 胡麻 芝麻 胡豆 蠶豆 胡瓜 黃瓜 大蒜 胡蘿蔔,各種毛織品 毛皮 良馬 駱駝 獅子 ...

班超跟張騫都是兩次出使西域麼,班超跟張騫都是兩次出使西域麼? 5

手機使用者 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 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前126 匈奴內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