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關於諸葛亮的記載,為什麼不同呢

時間 2021-09-05 14:15:04

1樓:野人的貓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說“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意思就是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治理國家的才能比行軍打仗的才能要更好。《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描述。

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解釋一下,諸葛亮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殘害忠良陷害關羽魏延,斷劉備的左膀右臂,陷害不知從何說起,”一開始給關羽戴高帽子,導致關羽野心膨脹,經舉妄動,進攻魏國,被吳國偷襲“

戴頂高帽,關羽就會野心膨脹,你也太小看”武聖“了吧,你以為關二爺也和你都是豬一樣被拍幾下馬屁,就找不到北,就拍馬屁這手就叫殘害,真是第一次聽說。至於輕舉妄動,進攻魏國,關羽同志水淹七軍,打得風生水起,好不瀟灑,被東吳偷襲,應該不是諸葛亮授意的吧?”兵者,詭道也“既然打了,勝敗自然難料。

但是關諸葛亮何事呀?

害死劉封,”劉封與孟達一起駐守上庸。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出兵夾擊曹魏,但是劉封未能擅自出兵,關羽兵敗後,孟達又叛漢投魏,劉封也兵敗歸成都,劉備聽取諸葛亮的建議,責難劉封,並賜劉封死。“換你是劉備,你打算給他發錦旗表彰嗎?

就算是殘害了,但劉封他丫的是忠良嗎?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的才能誇大了,所以魯迅說《三國演義》中:“孔明多智而近妖。”而《三國志》則是按照歷史事實來寫的,主要體現了諸葛亮對民眾施行的仁政,以及依法治國的嚴厲。

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有描寫,但是不多。

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本來主要就是一個政治家。《三國志》中寫道:“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還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因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說明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只是體現在治理軍隊上。打仗時的出謀劃策不是諸葛亮的長處。

2樓:獨愛樑大大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的才能誇大了,所以魯迅說《三國演義》中:“孔明多智而近妖。”而《三國志》則是按照歷史事實來寫的,主要體現了諸葛亮對民眾施行的仁政,以及依法治國的嚴厲。

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有描寫,但是不多。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本來主要就是一個政治家。《三國志》中寫道: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還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因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說明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只是體現在治理軍隊上。

打仗時的出謀劃策不是諸葛亮的長處。

3樓:美而佳

諸葛亮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

4樓:顯顯

三國志》則是按照歷史事實來寫的,主要體現了諸葛亮對民眾施行的仁政,以及依法治國的嚴厲。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也有描寫,但是不多。

5樓:小陳

三國演義是一部**,會略有誇張。而三國志確是一本史書,更加準確。

6樓:雅澤美食大世界

三國志是根據歷史事實編寫的,三國演義是賦予作者的思想。

7樓:

文化傳承的差異,而且肯定會有虛化的人物形象。

8樓: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摻雜了很多天命不可知的觀念,描寫諸葛亮思想深遠有謀略。《三國志》的作者觀點不同,側重點不同,諸葛亮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描寫刻畫的。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有哪些不同?

9樓:徐叔話遊戲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演義中的諸葛亮: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

葛亮太聰明而所作所為已經像一個妖人了,比如借東風的時候,諸葛亮的行為就像是個江湖術士

一樣,諸葛亮在演義中的智慧用神機妙算來說在貼切不過了,算無遺漏。

而三國志中則沒有那麼多誇張的東西,就是諸葛亮的生平,比如促成孫劉聯盟抵抗曹操,蜀漢建

立之後被立為丞相,因關羽被殺,劉備遷怒吳國,率軍攻打,戰敗後再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此後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與孫吳修好,南征平叛,北抗曹魏,先後五次出兵魏國,最後一次

積勞成疾死於五丈原。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區別

10樓:0璟瑜

說到諸葛亮,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是三國

演義裡的那個借東風,祈天星的諸葛形象。但對比三國志中的諸葛形象,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個形象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現將幾條個人意見 分析如下:

第一,真實的諸葛形象並不是如此的可以“逆天象”。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量關於諸葛祈天的段子,如在赤壁之時的借東風,在臨終之際的觀自己之本命星,至於其中如在關趙等一干人等的死去之時可以通過將星的隕落來推測出來,在我們現在看來,則更是天方夜譚。正如魯迅先生所言:

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我們細讀,便很難發現這種字眼,這固然體現了正史與**的不同對待歷史的方式。但無疑,三國志中的諸葛亮的形象更符合事實。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更多是服務於作者的忠君思想。

第二,真實的諸葛亮並不像三國演義中的一般用兵如神。就大多數現在的觀點來看,諸葛亮實際上更加偏向於政治家而非軍事家。按三國志中所述: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可做此說的一個重要依據。

而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戰績,所有的軍事成就大多需要加以辨別,幾乎除了失街亭和北原渭橋外未嘗敗績,這明顯有著誇大的成分。是作者有意尊劉而為之。在三國志中,諸葛的軍事才能並未到達鬼神莫測的程度,而是相對三國演義來說,相當客觀的。

只是屬於上等水平而已。

第三,諸葛亮的地位問題。在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地位,個人感覺,並不是十分突出,誠然,這可能是和正史的體制有關,但更多的原因,我感覺是陳壽理性的分析佔據主要地位,他並未如同後世羅貫中般存在著強烈的尊劉意識,故能保持更多真相。

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作為劉備集團的頭號謀臣,當然這點我是無疑的,儘管有學者提出法正等人之說但終歸不如此傳統觀點之固,我個人也持諸葛為劉備集團第一謀士之說。在三國演義中,諸葛既然作為劉備集團的頭號謀士,並且我們都清楚全書的基調是尊劉為正統。

故而為作者所大幅渲染,以致我們有諸葛亮之智慧空前絕後,世所無匹之感,當從正史中分析,曹操集團中的荀彧,郭嘉,賈詡等人,孫權集團中的周瑜,陸遜等人則恐未必遜色。我個人以為陳壽在做三國志之時,並未料到後來人對諸葛的推崇如此備至,故而比較客觀 ,或者說是對其他謀士而言相對公平。

總之,個人認為,諸葛作為劉備集團第一謀士當無疑問,做三國之最,則應存而不議眾謀士的時期事件不同,難以作比,各種排行終歸無聊,無用之功而已。

第四,諸葛的政績的重視程度問題。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關於諸葛治國的記載,如:“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此條評價。

而對比三國演義中,對諸葛的政績描寫實在少之又少(個人在這十來年讀三國演義的印象中就是沒有,此說可能過於絕對了)。可能也是出於服務讀者的需要,畢竟戰爭的場面更加吸引眼球。而政治方面的描寫則會比較無聊,難以令人引發興趣。

但作為嚴謹的歷史來講,則實在是說不過去。書中對諸葛的戰爭的各種描寫,巨集大等詞已被後人用盡,自是不必贅述。個人感覺在第二條中已經提到,我更傾向於把諸葛作為一個政治家而非一個軍事家。

故而對比這兩書中對於諸葛的不同側重點,可以明顯體會出兩者對於諸葛形象的不同要求,即陳的記載更加符合史實,而羅書則更多的服務於自己的目的,如服務讀者。後者相比更為學者所詬病。諸葛的政績個人以為,應該在現在的基礎上更加被人們廣為所知,相比較而言,個人以為我們更應該重視他對蜀國的政治之治。

在政治經濟的基礎上,才會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綜上所述,諸葛亮在兩書中的形象差別還是相當大的,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無疑更應該參考三國志中的記載,理清自己的思路,辨明自己的觀點,在自己的研究中找到自己的方法併為自己所用。還原歷史上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11樓:咋的他還在

1,外貌: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是三國志的描寫。

三國演義更誇大了一些。

2,三國志裡面的諸葛亮,不擅長奇謀,也就是說,人家諸葛亮不擅長兩軍對戰,我坑你來你坑我的把戲。諸葛亮擅長於治理國家。收拾政務。

收拾政務不僅僅是後勤,還要**遠矚。諸葛亮明白蜀國現在該和誰聯手,該發展的是兵力還是農業,但是並不太擅長於坐在小車車裡,指揮士兵該怎麼打仗。三國志裡的諸葛亮是帥才,他的智慧在於領導國家的方向。

顯然他的確這裡很強,年27就能看出未來世界的走向,並且促使發展為三足鼎立。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則是一個為將之才,善於爾虞我詐。

3,帶兵才能。雖然《三國志》中諸葛亮不擅長於勾心鬥角,不擅長於爾虞我詐,但是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的諸葛亮都非常善於領兵。

4,對於三國志,諸葛亮治理政務的能力更是驚天動地。怎麼說,陳壽表示,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這種形容不應該是莊康大道嗎?

是我眼花了嗎?諸葛亮帶的不是一個正在打仗的國家嗎?為什麼他能在國家打仗的情況下還能治理成這樣?

我不理解?但是陳壽這樣一個學術嚴謹的人就是這樣形容他的治國的。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智謀近妖。在三國志裡雖然諸葛亮有缺點,但是陳壽開始把諸葛亮比作蕭何,管仲。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

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陳壽覺得諸葛亮失敗在手下沒有優秀的將領,不能彌補他不擅長你詐我來我坑你的缺點。最後陳壽又說,諸葛亮去世很久,還有樑益之民討論他。

“至今樑、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嗯。陳壽覺得諸葛亮受民的愛戴遠遠超越召公,子遠等人。

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

陳壽寫這句話,和我的感受一樣吶。就是諸葛亮終於讓我相信,這種理想化的東西居然可以成真。司馬懿說的對,天下奇才也!

拓展資料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參考資料

為何《三國演義》如此推崇諸葛亮,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形象是什麼?三國演義裡呢?

因為 裡面需要乙個光輝的正面人物,需要乙個神機妙算的智者,這樣才會有戲劇效果,才會更加好看。只有突出諸葛亮的機智,才能讓故事更加有神奇性。讓觀眾看了之後,覺得真是聰明。觀眾們需要乙個足智多謀的偶像來崇拜。這是為了更好的去塑造人物的形象,在一部書中,需要塑造乙個正面人物,這個正面人物要有不同於常人的聰...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有哪些不同

徐叔話遊戲 魯迅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演義中的諸葛亮 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 葛亮太聰明而所作所為已經像一個妖人了,比如借東風的時候,諸葛亮的行為就像是個江湖術士 一樣,諸葛亮在演義中的智慧用神機妙算來說在貼切不過了,算無遺漏。而三國志中則沒有那麼多誇張的東西,就是諸葛亮的生平,...

少年三國志諸葛亮介紹,三國志諸葛亮的介紹

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被譽為 千古良相 的典範。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 隆中對 策動孫 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