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道服是怎樣的,有什麼顏色,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代表什麼啊?

時間 2021-05-05 05:12:11

1樓:彼岸的暗夜

道士的服裝主要有道冠、道巾、黃道袍等。

道冠,通常用金屬或木材製成,其色尚黃,故稱黃冠。冠以束髮,同一般人戴者相似,如黃冠、金冠、芙蓉冠、五岳靈形圖冠、二儀冠等。後人常以黃冠代指道士,

道巾有九種:混元巾、九梁巾、純陽巾、太極巾、荷葉巾、靠山巾、方山巾、唐巾、一字巾。

道士常服為黃道袍,也叫大小衫,大多交領斜襟。多穿草鞋。宋代道士保持著古代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

這種外衣和內衣,大致同一般人相似,如道教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即係青結巾,穿黃道服,皂絛,草履,手持椶笠的裝束,是同普通人們所穿者差不多的。道士服飾的另乙個特點即頭上所戴的冠、巾,不同於僧侶們源由天竺的佛教的服飾,而道服是源出於本土的服飾,所以《學齋佔畢》載:「然冠、履兩事,反使今之道流得竊其所以,堅執不變,凡閒居則以巾覆冠,及謁見士大夫並行科公升章則簪冠而徹巾穿舄,是三代之制,尚於羽士見之。

」也就是說宋時道士還保持著古人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戴巾也是道家的首服,巾即是指如純陽紫陽巾、幅巾、混元巾又名玄巾等,有邊緣,垂帶。

法衣是道教法師舉行儀式、戒期、齋壇時穿的衣著。僧道也穿直裰,又稱直掇、直身、以素布製成,對襟大袖,衣緣四周鑲有黑邊。道家的法服服色有褐、青和緋。

2樓:僑文敏

和陰陽五德說有關,

戰國鄒衍(〈尋秦記〉裡的那個糟老頭)提出的陰陽五行始終說,把每個王朝都配以金、木、水、火、土(就是所謂的五帝)。具體說就是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秦始皇開始就採取這個系統來證明秦朝的正統性,所以秦尚黑為水德,漢朝起先也尚水德(解釋是秦朝只是乙個過渡期,所以不算),漢武帝又改為土德(土剋水),來繼承秦的水德。

到了王莽,劉向父子又經過一系列手腳,定漢為火德,以後基本按此排序(其實主要也是做**宣傳)具體來說就是:

東漢(火)——曹魏(土)

——晉(金)

——北魏(水)

——北周(木)

——隋(火)

——唐(土)

——後梁(金)

——後漢(水)

——後周(木)

——宋(火)

——金(土)

——元(金)

自元之後,又變為相剋說:

元(金)

——明(火)

——清(水)

宋朝排下來就是火德了,自然尚赤了。所以宋代皇帝皆穿紅袍,戴黑冠。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代表什麼啊?

3樓:素顏

我找了許多材料,放在一起了。希望對你有用哦!回上前前面的,肯定夠了!古代官服的顏色

官服分顏色從唐朝開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官吏有職務高而品級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

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的字樣;州的長官刺吏,亦不拘品級,都穿緋袍。這種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廢除,只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別品級。清代官服原則上都是藍色,只在慶典時可用絳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

改用黑色。

隋統一全國,一方面推行漢族已經形成的的服飾制度,另一方面也難以擺脫北族服飾形制的影響。隋煬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將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黃色衣裳,從此黃色也了皇帝專用的服色。

唐代衣冠服飾承上啟下,博採眾長,是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由於當時絲織業的發達,審美觀念的獨特,所以當時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制富於變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頗為流行,女服色彩艷麗。五代十國享祚日淺,服飾大體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變化。

宋代服裝宋朝建隆二年頒布了新的服飾制度。宋朝的官服仍分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種。祭服維持唐朝的式樣,但各種的等級略有降低。

宋初朝服的式樣仍與唐朝相同,僅將進賢冠的梁數做了改變,由二梁開始,直至五梁。元豐二年,宋神宗廢除了隋唐以來依照**品級確定冠綬的規定改由**職位決定服飾,共分為七等冠綬。 從宋朝開始,**穿朝服,必戴方心圓領。

宋朝的常服繼承了唐朝的衣式,靠顏色區別品級。宋朝官服中變化最大的是襆頭。唐朝的軟襆頭在宋朝變成了硬胎硬腳的一種帽子,有了固定的形狀。

胎架用鐵絲和竹篾製成,外面罩漆紗。**最常戴的是直腳襆頭。至於低階吏員和皂隸,服裝較為簡單,衣裾較短,衣袖較窄,戴的多是交腳襆頭。

宋朝歷史以平民化為主要趨勢,服裝也質樸平實,反映時代傾向。

宋代女子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裝繼承唐裝,女服仍以衫、襦、襖、背子、裙、袍、褂、深衣為主。絕大部分是直領對襟式,無帶無扣,頸部外緣縫製著護領。服式採用衣袖相連的裁剪方式。

有的限於面料的幅寬,因而在衣片的背部或袖椿部分採用接縫和貼邊裝飾。單夾衣有前身短後身長的式樣,也有無袖的大背心式樣。出土的衣服都在領邊、袖邊、大襟邊、腰部和下擺部位分別鑲邊或繡有裝飾圖案,採用印金、刺繡和彩繪工藝,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襲前代,因此宮中的官服也與前代相仿,分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喪服和時服。朝服是紅衣紅裳,內穿白色羅質中單,外系羅料大帶,並有緋色羅料蔽膝,身掛錦綬、玉 、玉釧,下著白綾襪黑皮履。除這種朝服是統一樣式外,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別的。

主要是在有無禪衣(中單)和錦綬上的圖案上作級別變化。穿朝服時必戴"進賢冠"(一種塗漆的梁冠帽),"貂蟬冠"(又名"籠巾",是以藤絲編成形,上面塗漆的冠帽),獬豸冠(屬進賢冠一類)。

時服是按季節賜發給官臣的衣物。上至將相皇帝大將下至侍衛步軍,賜發的品種有袍、襖、衫、袍肚、褲等。所賜之服大部分是織有鳥獸的錦紋。

宋時常服有如下幾種:

"袍"有寬袖廣身和窄袖窄身兩種型別,有官職的是錦袍,無官職的是白布袍。

"襦"、"襖"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備之服。

"短褐"是一種既短又粗的布衣,為貧苦人服。

"衫",這是一種裳下擺接一橫 的男人長衫。

"裳",沿襲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樣。宋時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對領鑲黑邊飾的長上衣配黃裳。居家時不束帶,待客時束帶。

"直裰"是一種比較寬大的長衣。由於下擺無衩而背部卻有中縫而稱"直裰"。

"鶴氅",寬長曳地,是一種用鶴毛與其他鳥毛合捻成絨織成的裘衣,十分貴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著,還有布衫和羅衫。內用的叫汗衫,有交領和頜領形式。質料很考究,多用綢緞、紗、羅。

顏色有白、青、皂(黑)、杏黃、茶褐等。襖的質料有布、綢、羅、錦、 絲和皮。襖的用色有青、紅、棗紅、墨綠、鵝黃等幾種。

貴族褲子的質地也十分講究,多以紗、羅、絹、綢、綺、綾,並有平素紋、大提花、小提花等圖案裝飾,褲色以駝黃、棕、褐為主色。

宋朝皇帝的皇袍是什麼顏色的?

4樓:斑竹威武

中國封建朝代裡,從宋朝以後,明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同時黃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象徵,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主色調。直至現在,它和紅色都是中國的主色調。

黃色是**的顏色,因此也有財富的含義。

古代崇尚黃色,黃色常常被看作君權的象徵。

這首先起源於古代農業民族的「敬土」思想。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的「**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此後這種思想又與儒家大一統思想糅合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乙個處於「**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邊的「四夷」。

「黃色」通過土與「正統」、「尊崇」聯絡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古代有「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的說法,意思是說:龍在打仗的時候,流的血是黃色的。

而君主又以龍為象徵,黃色與君主就發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絡。

這樣,黃色就象徵著君權神授,神聖不可侵犯。周代以黃鉞為天子權力象徵,隋代以後皇帝要穿黃龍袍,黃色成為君主獨佔的顏色。

宋朝的國色是什麼顏色?

5樓:匿名使用者

「國色」,是從歷史文明的過程中錘煉出來的、和現代在我國古代,秦尚黑,大氣古樸;南北朝崇尚藍色,明快飛揚;宋代推崇「存天理,去人欲」,清新雅緻的綠色成為主流

代表宋朝的顏色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灰就是木的意思。宋朝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裡講:炎宋興所以可以用紅色代表宋朝宋朝皇帝的衣服也是紅色的

道袍顏色有什麼講究?

8樓:末你要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裡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裡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

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9樓:射手小流沙

道袍顏色有什麼講究: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等。

1、道服 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

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法服有戒衣、法衣、花衣等。戒衣袖寬二尺四寸,長短隨身,黃色,受戒時用;法衣是道教做齋醮法事時,方丈、高功、經師等職司所穿戴的;對襟,長及踝處,無袖披,長短隨身,根據職司的不同,所繡圖案或顏色也不同;花衣,是持誦經典的高功、經師做日常功課時所穿戴的服裝,素淨不繡花,只是衣與襟、領有顏色間配。

2、道巾 道士所戴帽子的總稱。有九種: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3、道冠 道士所戴的「冠子」。通常有五種:黃冠、五岳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

4、鞋襪 鞋有青布雙臉鞋、青布圓口鞋和青白相間的「十方鞋」等。襪多為白布高筒襪,褲管裝在襪筒內,不能敞著褲管。

5、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

6、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

「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7、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師在齋醮儀式中所穿服飾的名稱。道教法服源於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服飾規定,又與道教教義思想和服飾的時代流變有關。

一、道士諸巾

1、混元巾:象徵混元一炁。是以黑繒糊製而成,硬沿圓帽。頂之正中留有一圓孔,以露髮髻,現全真道士多戴此帽。

2、莊子巾:象徵如莊子一樣,無拘無束,超凡脫俗。亦稱衝和巾,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徵品性端正。

3、純陽巾:明朝《三才圖會》稱:「純陽巾,又名樂天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

4、九梁巾:類似純陽巾。前頂平斜如尾面,排有九疊,九縫。道教奉九為極陽之數,一切修行最終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徵道徒們對大道的嚮往。

5、浩然巾:清代道士閔一得在《清規玄妙》中說:「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中有雪巾的記載:「以玄色紵絲為之,以天鵝皮為裡,

6、逍遙巾:亦稱荷葉巾,全真年輕道士多戴此巾。用塊大方巾將挽好的頭髮包紮起來,留有兩角虛於後背。走路時隨風飄動,顯示出道士逍遙自在。

7、三教巾:應該是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思想時所縫製。體現了道教的包融性,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道士受了中極戒就可以戴此巾。

8、一字巾:舊稱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帶,端頭用優質木雕成太極八卦扣相互銜接。平時為了固定頭邊沿的短髮所戴。該巾扣上為「混元圈」,散開為「一」,正體現了「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的教義思想。

9、太陽巾:形如現代的太陽帽,主要是遮擋夏日陽光。不同的是,太陽巾是用藍布做成。因全真道士挽髮後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間隆起的部分為三角形。

為什麼跆拳道的道服是白色的

失儸 跆拳道訓練 比賽專用道服,採用厚實 優質 吸汗的白布縫製,象徵思想的純潔和追求技術的純熟。其他顏色均為表演用途 遊戲vs天神 目前就我所知,料子最好的應該是阿迪達斯的,用的是一種蜂巢狀的布料,胸前有adidas標誌,肩膀處有阿迪達斯的三條線商標。我自己開始練跆拳道時,買的是國內小廠商生產的道服...

我國的宋朝時期,是怎樣防治疫情的

囯士瀟湘館 在中國古代抗擊疫情的歷史中,蘇軾倡導推動的官方分發醫藥 印製醫書 提供藥方 號召富人捐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令其如同教科書一般存在。翻開歷史典籍,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都無一倖免地曾飽受疾疫之害。據 三國志 魏書 記載,東漢時期,外感熱病流行猖獗,建寧二年 公元169年 疫氣流行,死者極眾。建...

為什麼宋朝的皇袍是紅色,宋朝的龍袍是紅色的還是黃色的? 5

因為宋朝人是漢族人,所以是紅色,在中國紅色代表漢族,黃色代表滿族,白色代表蒙古族,你主意看宋朝和明朝皇帝都是漢人他們的衣服都是以紅色為主,清朝皇帝是滿人所以是黃色為主,蒙古成吉思汗的很多 中都是穿白色衣服的.還有就是在中華 剛剛建立的時候,用的國旗是五色旗,就是五個顏色,漢族的紅色,滿族的黃色,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