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時間 2021-05-04 04:31:39

1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 (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

他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不僅武術超群,而且文才蓋世。天資聰穎,一向重視人才的曹操產生了要打破「立長不立幼」的老規矩的念頭,要將其王位交給這個文武全才的兒子曹植。

因此曹操對曹植特別寵愛,並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但為什麼最後還是曹丕奪了位呢?

一:曹丕當時算是長子,古有立長一說,不立長的大都有變故,曹植畢竟不是長子,曹操想要廢長立幼,當時也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所以曹植想爭到儲位確實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給曹操心底留了陰影.

曹植權謀鬥不過曹丕,曹丕勝在矯情自飾、工於心計,而且即使是矯揉造作,卻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體。在曹操看來,曹丕的確是在政治表現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選。

二:曹植重用楊修的緣故,然而偏偏曹操生來疑心重,妒忌賢能,特別像楊修這種恃才放曠的性格,與他的才華更是讓曹操嫉恨不已。其實曹操一開始與楊修關係還是不錯的,只因為後來的幾件小事:

如「一合酥」的故事。講的是胡人向曹操進獻了一種他們的特產酥,後來曹操在裝酥的盒子上寫到「一合酥」,楊修見了,便將酥全部分給了大臣,曹操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楊修回答說是大王在盒子上寫的,大王在上面明明寫到「一人一口酥」嘛。還有一些諸如「楊修門上刻字」,「曹操做夢殺人」等一些事情,更加激化了君臣之間的矛盾,然而曹植卻在奪位時重用了楊修,並且在曹丕的一謀劃下,更是讓曹操誤以為曹植和楊修要謀反,於是便逐漸疏遠了曹植。

三:曹植思想過於單純。他每日只顧與楊修等一幫文人喝酒,作詩取樂,對儲位爭奪不放在心上,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

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的象徵 ,是曹操重點培養的徵兆。結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的文學家,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

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計,這是他的致命缺點。

四:曹丕有謀士賈詡的輔佐,賈詡畢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國中最聰明的人。而曹植雖然也有楊修等人,文人,恃才傲物,曹操本來就看不慣他,曹植,楊修楊德祖,文化修養素質的確不錯,可惜不懂政治,只會玩弄小聰明。

而且明火執仗的干預了曹操的立儲,這向來是君王大忌。曹操軍中大部分支援曹丕,曹植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援,只有些許文士支援,特別楊修死後,更沒有優秀人才支援曹植了。要是立曹植,發生奪嗣之爭,曹植必死。

曹植因楊修緣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採納賈詡的計策,逐漸使曹操將繼承權交到其手裡。在這之後,曹丕想找個理由除掉曾經對其有威脅的對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內成詩。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內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後,一方面也有感觸,另一方面受母親勸阻,便打消了殺曹植的念頭,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

2樓:老史的辦公文件

才藝固然重要,但器識更重要。換言之,性格和修養是決定性的因素。器量狹隘、性格浮躁、見識短淺的人即使才高八斗,在官場上也必然是失敗者。

如大才子曹植在文壇上傲視同儕,深得其父曹操的賞識和寵愛,離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最終還是跑不過其兄曹丕,被曹丕捷足先登。究其原因,正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飾」,被人抓住痛腳;而曹丕「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揚長避短,贏得了大多數人的支援,最終榮登太子之位。

曹操選擇繼承人

長時間猶豫不決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曹操乘時而起,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打敗袁紹,掃平烏桓,鎮壓燕地,雖不能統一中國,但已無人敢與他爭鋒。到了晚年,曹操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新朝廷」,他自己不好意思當皇帝,把改朝換代的「重任」交給子孫後代。

所以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周文王擁有天下三分之二仍臣服商朝,到他的兒子周武王才滅商建立周朝,曹操想當周文王,那麼由誰來當周武王呢?

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曹操猶豫了很長時間。曹操早年娶一妻兩妾,妻丁夫人無子,妾劉氏生曹昂,卞氏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使丁夫人母養昂,昂死於穰,丁夫人哭泣無節,操怒而出之,以卞氏為繼室」。

這樣的話,曹操的繼承人自然就在卞氏所生的四個兒子之中選擇了。

在四人當中,曹熊年幼,曹彰「好為將」,明確表示過對太子之位不感興趣,只有曹丕和曹植兩人進入「決賽」。建安二十一年(公元115年),曹操晉爵為魏王,曹丕和曹植爭太子之位進入了決定性階段。

曹植優勢:

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

曹植「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在「機警」方面和曹操小時候很像,曹操喜歡文藝,曹植在文藝方面的才能幾乎無人能及,所以深得曹操喜愛,有立曹植為太子的想法。丁儀也是才子,曹操曾經想把乙個女兒嫁給他,曹丕嫌丁儀瞎了乙隻眼睛,極力反對,曹操只好作罷。丁儀因此怨恨曹丕,與弟丁廙及丞相主簿楊修謀立曹植為太子,多次在曹操面前稱讚曹植的才華,勸曹操立曹植為嗣

曹丕優勢:

曹昂死後成曹操嫡長子自古以來,由長子繼承父業都是理所當然的。曹操曾秘密徵求大臣意見。

尚書崔琰認為:「《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尚書僕射毛玠認為:「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復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東曹掾邢顒說:

「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察之。」崔琰所說的「五官將」即曹丕,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後來,曹操召來太中大夫賈詡,屏退左右,問賈詡應立誰為太子。

賈詡默然不對,曹操急了問:「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

「屬有所思,故不對耳。」曹操又問:「何思?

」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公升父子也。」曹操一聽哈哈大笑,已知賈詡傾向於誰了。

袁本初即袁紹,劉景公升即劉表。袁紹有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袁紹偏愛小兒子袁尚。

袁紹死,未立嗣,逢紀、審配與袁譚不和,偽造遺命立袁尚為主,結果造成袁氏兄弟**,袁譚、袁尚互相攻殺,被曹操消滅。劉表有兩個兒子:劉琦、劉琮。

劉表先是偏愛劉琦,後來又不喜歡他,死前立劉琮為嗣,劉琦十分失落,曹操南征,劉琮投降,但劉琦投靠劉備,兄弟倆分道揚鑣。賈詡提醒曹操要吸收袁紹和劉表在選擇繼承人時的經驗教訓,雖然沒有明言立誰為太子,但意思十分明確,一是要及時立嗣,二是要立嫡長子,避免以後產生禍害,曹操當然明白他的意思。

第一回合:

送父出征爭出風頭

有一次曹操出征,出發前曹丕、曹植兩兄弟在路旁相送。曹植當場為父親****,出口成章,文辭華麗,在場所有人聽了無不佩服曹植的才華,曹操也很高興,覺得曹植很有出息。曹丕看到這個場面,感到很失落,不知如何表現才能贏得父親的歡心。

這時,他的謀士吳質在他耳邊悄悄說:「王當行,流涕可也。」曹丕馬上醒悟,在曹操出發的時候,淚流滿面而拜,作出一副生離死別、依依不捨的樣子。

他的這一舉動感動了所有人,「操及左右鹹欷歔」,大家都覺得曹植雖文辭華麗,但誠心不及曹丕。

第二回合:

兄弟之間互相陷害

有一次,曹丕請吳質到家商量對策。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曹丕叫人把吳質藏在車上的大簏裡進入家中,結果被曹植的謀士楊修看見了。楊修馬上跑到曹操面前打小報告。

這一次曹操來不及派人追查真假。曹丕害怕,吳質說:「不用怕,我有辦法。

」第二天,吳質讓人用大簏裝絹到曹丕處,楊修又打小報告,曹操馬上派人搜查,發現裡面只有絹沒有人,於是曹操懷疑楊修有意陷害曹丕。

最終結果:

曹植雖然才華出眾,但「任性而行,不自雕飾」,常有不合規矩的舉動。有一次喝多了,乘車馬行至鄴宮司馬門,喝令守門者開門而出,司馬門只有曹操出門才能開啟,曹操知道後,勃然大怒,把曹植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另外,曹操提倡節儉,不准婦女穿綢衣。

一次,曹操在銅雀台上看見曹植的妻子穿著繡花的綢衣在園林中遊逛,馬上下令賜死。曹植的妻子違背禁令,被曹操責備治家不嚴。曹丕深知古今文人有「不護細行」的通病,所以在日常生活小心謹慎,矯情自飾,讓對方抓不到自己的把柄。

對曹操周圍的人做了很多深入細緻的工作,曹操身邊的「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太子」,最終在曹氏繼承人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登上太子寶座

3樓:丶蛋急

不是說曹植都不夠曹丕,是看情況他根本就沒有想和曹丕鬥,猶記得曹植的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話就能表達他的意思。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沒有那麼大的勢力所以放棄鬥,畢竟曹丕是老大,軍中的擁護可能多些

曹植給我們的震撼,曹植的代表作是什麼

看過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植是徒有虛才.寫文章可以.論治國,其差矣.操不是弱智,選丕是正著.七步詩不是說是植有才華,只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而已. 嗚啦殿 政治悲劇與詩歌才華的展現 骨氣奇高 辭采華茂五言詩的發展 後世詩人 的認同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生於亂世,幼年即隨曹操四方征戰。他自稱 生乎...

曹操曹丕曹植是什麼關係,曹操曹植曹丕三人是什麼關係

曹丕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其實曹操的兩個兒子都是十分有才的人,並不是那種富家公子紈絝子弟,所以在有抱負這方面是不用曹操擔心的。曹丕能文能武,上得了政治會堂,下得了戰場。曹植相對他的兄弟來說更偏文一點,是乙個能文之人,他寫過很多著名的著作,也算是著作滿身了,聽起來是不是就是乙個文鄒鄒的文靜之人。擴充套件...

曹雲金退出德雲社,到底錯在誰,曹雲金為什麼退出德雲社

任何一件事,在不同人眼裡看法不同,我和你看法也不會相同,因為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對與錯,乙個巴掌拍不響。就這個事件表面來看,無論誰對誰錯,曹雲金都應該感激師傅郭德綱給他幫助和教育,而不是應該在公開場合叫囂和師傅對著幹,做人不能忘恩負義。1 矛盾既然出了,乙個巴掌拍不響,誰都有問題,但是郭德綱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