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酸發酵原料預處理為什麼加碳酸鈉和氯化鈣

時間 2021-08-30 09:26:31

1樓:匿名使用者

1、菌種培養

在4~6波美度的麥芽汁內加入25%至30%的瓊脂,然後接入黑麴黴菌種(無茵操作),在30~32℃條件下培養4天左右。這種培養方法稱為「斜面培養」。將麩皮和水以1:

1的比例摻拌,再加入10%的碳酸鈣、0.5%的硫酸銨,拌勻後裝入容量為250毫公升的三角瓶中,用1.5公斤壓力滅菌60分鐘。接人斜面培養法培養出的菌種,培養96~120小時後即可使用。

2、原料處理

濕粉渣必須經過壓榨脫水,使含水量在60%左右;乾粉渣含水量低,應按60%的比例補足水分;結塊的粉渣需粉碎成二至四公釐顆粒。然後加入2%碳酸鈣、10%至11%的公尺糠,摻勻後,堆放2小時,再進行蒸煮。蒸煮可採用加壓蒸料和常壓蒸料兩種方式。

加壓蒸料最好用旋轉式蒸鍋,常壓蒸料可用固定式蒸鍋或固定式水泥蒸鍋。先用揚麩機將蒸煮好的料破碎,再加入含抗汙染藥品的沸水。

3、接種、發酵

當磷溫冷卻到37~40℃時,接入菌種懸浮液。接種後,送入麴室發酵(此時料溫不得低於27℃)。生產過程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

發酵室要注意消毒,定期用甲醛或硫磺燻蒸,其用最好甲醛為10毫公升/立方公尺,硫磺為25克/立方公尺。

4、發酵工藝條件的控制

(1)發酵過程中沒有解決注意適當通風,因黑曲黴菌是喜空氣細菌。

(2)發酵室內的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6%至90%之間。

(3)注意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控制。整個發酵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18小時,室溫在27~30℃之間,料溫在27~35℃左右;第二階段為18~60小時,料溫為40~43℃,不能超過44℃,室溫要求33℃左右;第三階段為60小時料溫在35~37℃左右,室溫為30~32 ℃。

5、浸取檸檬酸

將曲料放人浸取缸,用溫度90℃以上的水連續浸泡五次,每次浸泡約1小時。當浸液酸度低於0.5%時,停止浸泡進行出渣。

將浸液倒入搪瓷禍,加溫至95℃以上,保持10分種後,停止加熱,讓其靜置沉澱6小時。

6、清液中和

將經過沉澱的清液移入中和罐,加溫至60℃後,加入碳酸鈣中和,邊加邊攪拌。檸檬酸與碳酸鈣形成難溶性的檸檬酸鈣,從發酵液中分離沉澱出來,達到與其它可溶性雜質分離的目的。加完碳酸鈣後,公升溫到90℃,保持半小時待碳酸鈣反應完成後,倒入沉澱缸內,抽去殘酸,再放入離心機脫水,用95℃以上的熱水洗滌鈣鹽,以除去其表面附著的雜質和糖分。

在這裡要重點檢查糖分是否洗淨(洗淨的檸檬酸鈣鹽最好能迅速進行酸解,不要過久貯放,否則會因發霉變質造成損失。如因故不能及時處理,要晾乾後再存放),方法是將1~2%的高錳酸鉀溶液滴一滴到20毫公升洗水中,3分鐘不變色即說明糖分已基本洗淨。

在清液中和過程中,控制中和的終點很重要,過量的碳酸鈣會造成膠體等雜質一起沉澱下來,不僅影響檸檬酸鈣的質量,而且給後道工序造成困難。一般按計算量加入碳酸鈣(碳酸鈣總量=檸檬酸總量×0.714),當ph為6.5~7.0,滴定殘酸為0.1~0.2%時即達到終點。一旦加過了碳酸鈣量,需要補加發酵或母液。

7、酸解與脫色

酸解是將已洗淨的難溶性的檸檬酸鈣與烈士作用,生成檸檬酸與硫酸鈣。反應式如下: ca(c6h5o7)2+3h2so4=2c6h8o7+3caso4

具體操作是把檸檬酸鈣用水稀釋成糊狀,慢慢加入硫酸(一般根據投入碳酸鈣的量來計算硫酸量,以碳酸鈣用量的92~95%為宜),在加入計算量的80%以後,即要開始測定終點。測定方法如下:取甲乙兩支試管,甲管吸取20%硫酸1毫公升,乙管吸取20%氯化鈣1毫公升,分別加入1毫公升過濾後的酸解液,水浴內加熱至沸,冷卻後觀察兩管溶液,如果不產生混濁,再分別加入1毫公升95%酒精,如甲乙兩管仍不呈混濁,即認為達到終點。

甲管有混濁,說明硫酸加量不足,應再補加一些檸檬酸鈣。酸解達到終點後,煮沸30~45分鐘,然後放入過濾槽過濾。

在所得清液中,加入活性炭(一般用量為檸檬酸量1~3%,視酸解液的顏色而定)脫色,在85℃左右保溫30分鐘,即可過濾。濾瓶用85℃以上熱水洗滌,洗至殘酸低於0.3~0.5%即可結束,洗水單獨貯放,作為下次酸解時的底水使用。

8、濃縮、結晶

將脫色後過濾所得清液,用減壓法濃縮(要求真空度在600~740公釐汞柱,溫度為50~60℃)。檸檬酸液濃縮後,腐蝕性較大,因此多採用搪瓷襯裡的濃縮鍋,濃縮液的濃度要適當,如濃度過高,會形成粉未狀;但濃度過低,也會造成晶核少,成品顆粒大,數量少,母液中殘留大量未析出的檸檬酸,影響產量。當濃縮達到36.7~37波美度時即可出罐。

檸檬酸結晶後,用離心機將母液脫淨,然後用冷水洗滌晶體,最後用乾燥箱除去晶體表面的水。母液可以再直接進行一次結晶,剩下的母液往往因含大量雜質,不宜作第三次結晶,但可以在酸解液中套用,或用碳酸鈣重新中和。乾燥箱的溫度要控制在35℃以下,如氣溫高於20℃時,可採用常溫氣流乾燥。

2樓:宋來吳冰菱

氯化鈣先與碳酸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氯化鈉,碳酸鈣沉澱再和檸檬酸反應生成檸檬酸鈣、水和二氧化碳

檸檬酸發酵的生產工藝過程

3樓:匿名使用者

酵發酵有固態發酵、液態淺盤發酵和深層發酵 3種方法。固態發酵是以薯乾粉、澱粉粕以及含澱粉的農副產品為原料,配好培養基後,在常壓下蒸煮,冷卻至接種溫度,接入種麴,裝入曲盤,在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發酵。採用固態發酵生產檸檬酸,裝置簡單,操作容易。

液態淺盤發酵多以糖蜜為原料,其生產方法是將滅菌的培養液通過管道轉入乙個個發酵盤中,接入菌種,待菌體繁殖形成菌膜後新增糖液發酵。發酵時要求在發酵室內通入無菌空氣。深層發酵生產檸檬酸的主體裝置是發酵罐。

微生物在這個密閉容器內繁殖與發酵。現多採用通用發酵罐。它的主要部件包括罐體、攪拌器、冷卻裝置、空氣分布裝置、消泡器,軸封及其他附屬裝置。

發酵罐徑高比例一般是1:2.5,應能承受一定的壓力,並有良好的密封性。

除通用式發酵罐外,還可採用帶公升式發酵罐、塔式發酵罐和噴射自吸式發酵罐等。

為了得到產檸檬酸的優良菌種,通常是從不同地區採集的土壤或從腐爛的水果中分離篩選,然後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進行菌種選育。例如薯乾粉深層發酵檸檬酸的菌種就是通過不斷變異和選育得到的。菌種適合在高濃度下發酵,產酸水平較高。

檸檬酸的發酵因菌種、工藝、原料而異,但在發酵過程中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溫度、通風量及ph值等條件。一般認為,黑麴黴適合在28~30℃時產酸。溫度過高會導致菌體大量繁殖,糖被大量消耗以致產酸降低,同時還生成較多的草酸和葡萄糖酸;溫度過低則發酵時間延長。

微生物生成檸檬酸要求低ph,最適ph為2~4,這不僅有利於生成檸檬酸,減少草酸等雜酸的形成,同時可避免雜菌的汙染。檸檬酸發酵要求較強的通風條件,有利於在發酵液中維持一定的溶解氧量。通風和攪拌是增加培養基內溶解氧的主要方法。

隨著菌體生成,發酵液中的溶解氧會逐漸降低,從而抑制了檸檬酸的合成。採用增加空氣流速及攪拌速度的方法,使培養液中溶解氧達到60%飽和度對產酸有利。檸檬酸生成和菌體形態有密切關係,若發酵後期形成正常的菌球體,有利於降低發酵液粘度而增加溶解氧,因而產酸就高;若出現異狀菌絲體,而且菌體大量繁殖,造成溶解氧降低,使產酸迅速下降。

發酵液中金屬離子的含量對檸檬酸的合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過量的金屬離子引起產酸率的降低, 由於鐵離子能刺激烏頭酸水合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檸檬酸的積累。檸檬酸發酵用的糖蜜原料,因含有大量金屬離子,必須應用離子交換法或新增亞鐵***脫鐵方能使用。然而微量的鋅、銅離子又可以促進產酸

4樓:兩岸三地

檸檬酸發酵工藝

希望對你有幫助!

檸檬酸廠的管路圖,檸檬酸廠的管路圖。

實際工廠設計很難免費得到,一般網上也不會有具體資料。5000噸的規模,事0年前的設計了,有技術也不行了。可參考以下資訊。2010 5 3 19 52 00 by 發酵大王 遊客 有以下生物工程 都帶圖,太多不好發,有需要加扣扣1447781645 長期有效。哈哈,有沒有想要 年產1萬噸酒精工廠發酵車...

食品級檸檬酸的作用,工業檸檬酸的作用

檸檬酸為食用酸類,可增強體內正常代謝,適當的劑量對人體無害。在某些食品中加入檸檬酸後口感好,並可促進食慾,在我國允許果醬 飲料 罐頭和糖果中使用檸檬酸。可以促進體內鈣的排洩和沉積,如長期食用含檸檬酸的食品,有可能導致低鈣血癥。兒童表現有神經系統不穩定 易興奮 植物神經紊亂 大人則為手足抽搐 肌肉痙攣...

食用檸檬酸與工業檸檬酸有區別嗎,如何區分食用檸檬酸和工業檸檬酸?能目測區分嗎?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您好食用級的是發酵產物,用於食品工業,普通非食用級工業檸檬酸部分是合成的,部分是發酵的,達不到食用控制指標標準,不能用於食品工業。檸檬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外表呈無色晶體,無臭,有很強的酸味,易溶於水。根據其含水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