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至二戰後的世界主要矛盾變化情況

時間 2022-11-03 21:25: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後列強強加給戰敗國德國一系列枷鎖,原本第二帝國的疆域嚴重縮水,軍隊只有十萬,而且德國的宿敵法國,不顧德國人民的死活一味的要求德國賠款,希望能盡最大的可能削弱德國的國力,甚至出兵魯爾,導致魯爾危機,這一切使的德國的衰落,後來資本主義世界裡的經濟危機使德國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第三帝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德國要實現快速發展,就要有殖民地,可是世界早已被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了,而且一戰後德國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殖民地全沒了,因此帝國瘋狂地擴軍,撕毀了《凡爾賽和約》,退出國際聯盟,開始擴大帝國的生存空間,後來英法想利用德國去牽制東方的蘇聯,防止共產主義禍水西流,但是天公不作美,英法的美夢被《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打破了,為什麼誓不兩立的蘇聯和德國會簽訂這樣的條約呢?因為兩國的領導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的,德國要去攻打波蘭,元首擔心蘇聯會出兵,這時英法如果也出兵的話,帝國將面臨一戰時的東西兩線作戰,到時後一戰的悲劇又將重演,而蘇聯想趁德國入侵波蘭撈一把油水,於是兩國開始合作,德國開始放心地攻向西歐,把英軍趕回老家。義大利雖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一戰後分贓不均,義大利於是想和德國合作與英國爭奪北非的殖民地,於是德國派出了隆美爾,把北非的英軍打得落花流水,同時德國派大量轟炸機轟炸英倫三島,卻由於德國大批生產飛機的時間比英國早,質量沒有英國飛機高,而且英國建立了雷達網,導致《海獅計畫》宣告破產,就在這時元首希特拉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因為元首認為要攻下蘇聯易如反掌,而且元首極其厭惡共產主義,並且攻下後,英國肯定會因懾於德國的強大而投降,這時蘇聯才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但是英美不希望蘇聯更加強大,因此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後來盟軍進行諾曼第登陸,德國遭受東西兩線的猛攻,但是蘇軍與盟軍在還沒勝利的時候就出現摩擦,這是因為英美與蘇聯之間的矛盾,英美希望蘇聯變得千瘡百孔,因為英美不想蘇聯戰後稱霸全球,這種矛盾在二戰後得到公升級,導致了後來的冷戰。

總之,產生這些矛盾的原因就是各國的利益不相同,或為了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稱霸世界的野心,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極度不平衡,以及力量對比的變化。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是歐洲列強在互相搶地盤(物質利益矛盾),搶完之後,打贏的就到「巴黎和會」上分贓去了。很遺憾,咱中國雖也是戰勝國,但連原來被人搶走的東西都沒能拿回來。 二戰就是正義與法西斯的較量了(生存利益矛盾)。

二戰之後是冷戰-----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意識形態上的矛盾)。

一戰到二戰 戰鬥機最顯著的變化是?

3樓:日不落第三帝國

戰鬥機最顯著的變化是雙翼逐漸演變成單翼戰鬥機,除此之外,戰機的種類和**多樣化,戰機各項效能指標有明顯提高。

一戰的3大基本矛盾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緣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問題上的矛盾,是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國回家的主要矛盾,這是答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紀70年代以來英德關係的演變過程表明,英德衝突對於一戰爆發所起的作用雖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軍競爭和協約國的形成與發展是英德矛盾的兩個主要表現形式,二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終於成為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從實際情況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說」並不全面。英國把德國作為主要對手,而德國沒有從國策方面把英國作為主要敵人,只是在具體政策和海軍競賽上把英國作為主要對手,因此,兩國之間的矛盾構不成主要矛盾。德國最大的敵人是法國,無論從歐陸的霸權地位或德國的發展來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說」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戰前英德之間在殖民地問題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不存在嚴重的衝突,俄德矛盾遠比英德矛盾尖銳、突出。如果說一戰是由於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鬥爭引起的,那麼顯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5樓:紅海軍元帥

英德矛抄

盾:德國不滿

襲英國主導的世界bai殖民體系並試圖獲

du得乙份利益

法德矛zhi盾:普法戰dao

爭之後法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領土要求以及兩國爭奪大陸主導權的鬥爭俄奧矛盾:羅馬尼亞和比薩拉比亞問題

德國和沙俄實際上沒有本質上的矛盾。自2023年革命之後,柏林和聖彼得堡就處於非常親密的關係。俄德皇帝是表親,並且在波蘭問題上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

網友推薦答案毫無歐洲地緣政治常識,並不可信。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國際形勢?

6樓:匿名使用者

在二戰時期,因為邱吉爾的努力,把蘇美拉到了一起,那時候邱吉爾算到戰後會有冷戰,因為在戰爭時期各同盟的利益之手就已經伸到了戰後的德國分配問題上,戰後美蘇弄走了大批的德國科學家,製造火箭製造航天工具,製造飛彈,那時候就是一種軍事競爭,誰強大誰說了算,最後蘇聯誇了,隨著蘇聯的失敗,中國也開始慢慢走向共產主義的資本社會,因為蘇聯朝鮮都是共產主義國家,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發人深省,中國目前國情就是努力發展誰也不惹當然誰也不鳥,因為我們現在還不到發達國家程度,再次國家太大。從中國反對戰爭來看,大多數時候都是友好國家或者是周邊國家發生戰爭,衝突,中國會出來說話,這是因為中國要給世界乙個我愛好和平的表象,因為有這個表象任何人打我沒有理由,打我就是侵略,什麼叫趾高氣昂?而戰爭確實是一種利益的賭博,如果你贏了,這個國家的資源就是你的,你看美國打人都是奔著資源型國家還有地理型國家去的,阿富汗,邊上是誰你該清楚,伊拉克,伊朗,你也該清楚它們有什麼,而世界都反對戰爭一方面不能讓戰爭擴大,誰也不知道誰有核**誰會先扔核**,這時候誰敢說誰挨揍了我要去幫?

當然也會去提出反對不讓擴大戰爭,因為戰爭鬧大了對誰都不好,總而言之,這個時代從二戰以後到現在,就是利益的衝突,維護利益的時代、

7樓:絎戠湅綰㈠皹

1二戰前後,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從而為時代主題的轉換準備了客觀條件。首先,隨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強,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即由大戰前的軍事爭奪,轉向全方位的競爭、協調與合作。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呈現相當穩定的狀態。

儘管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依然存在,但這種發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鬥爭不再表現在軍事領域,而是集中在經濟領域。2中國的局勢是國共2黨共存 都有各自的軍隊 整個中國都被內戰的氣氛籠罩著 基本國情 戰爭過後 經濟幾乎崩潰 災民遍野 餓殍遍地 人們渴望獲得和平3 各種矛盾指 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衝突的矛盾 霸權主義妄圖建立和主宰世界次序的矛盾 恐怖主義破壞世界和平的矛盾宗教間衝突的矛盾 等等 抑制戰爭的因素有5點第一,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給人類留下深重災難和沉痛教訓,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的追求十分強烈,民心向背,對霸權主義和世界大戰形成越來越大的遏制力量;

第二,世界經濟的發展加深了各國利益的相互交織和相互依賴,冷戰結束後多極化程序使世界各種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對霸權主義戰爭政策的牽制力量在增加,成為制約戰爭的乙個重要因素;

第三,核**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為制約戰爭的乙個重要因素;

第四,廣大發展中國家力量的發展,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

第五,生存與發展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繼續發展和保持優勢也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對內圖穩,對外思和,是多數國家的政策取向,對抑制戰爭起到積極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格局國際形勢

比較一戰和二戰的異同點

8樓:匿名使用者

一、相同點:

1、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的結果。

2、都產生了錯綜複雜的各種矛盾,出現了軍事對峙基團。

3、都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損失。

4、都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推動了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5、戰後都形成了以戰勝國意志為主導的新的國際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二、不同點

1、背景不同

一戰爆發前,世界上只有資本主義體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結成兩大侵略集團不斷製造戰爭危機。

二戰爆發前,除資本主義體系外,還有乙個社會主義國家。

2、目的不同

一戰時交戰雙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爭奪市場和原料產地;二戰法西斯國家不僅要打敗對方,而且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法西斯制度。

3、性質不同

一戰進行的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戰是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和世界人民,進行的是以打敗法西斯、爭奪人類安全、社會進步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9樓:興大

請看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世

界大戰打的不徹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英法並沒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打敗德國.

德國的投降是因為德國的後方開始十一月革命.德皇被推翻.但德國的那只軍隊並沒有完全消滅.

然後就是凡爾塞條約賠款.德國醞釀要復仇.又出現希特拉這麼乙個善於打仗戰爭狂人.

二戰時的德國在希特拉的帶領下不論實力還是戰術遠遠強於歐洲其他國家.很讓英法等國家吃了很多苦頭.要打敗納粹只有集結全世界的力量.

但大部分功勞還是蘇聯的.德國的那只主力部隊--**集團軍群.是到戰爭的掃尾階段才被蘇聯逐漸消磨掉.

可以說是蘇聯拯救了整個西方世界.但蘇聯也在二戰中消耗了太多的國力.45年後最終也走到了時間的盡頭.

11樓:emily相見歡

共同點 1,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是帝國主義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發動的非正義戰爭。3,都是德國為首挑起戰爭,但最終德國都戰敗。

不同點 1,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二戰的主戰場歐洲、亞洲、非洲。2,二戰後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德國被分割槽占領,英、法的實力被削弱,美、蘇成為兩大超級大國形成冷戰。3,一戰後形成的國際聯盟沒有實際作用,二戰後的聯合國至今發揮著重要作用維護著世界和平。

一戰和二戰的知識點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二戰的轉折點

太平洋戰場轉折點是中途島戰役;北非是阿拉曼戰役;蘇德戰場是史達林格勒戰役

二、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影響和評價

1、大危機給美國以空前嚴重的打擊。

2、時任**的胡佛及其**仍奉行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使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

3、在2023年**中,羅斯福以「新政」為口號擊敗在任**胡佛,於2023年3月就任**。

三、綏靖政策影響

1、法西斯侵略日益膨脹,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2、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四、雅爾達體制

美、蘇、英三大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等問題,通過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波茨坦會議所達成的一系列諒解協議。

一戰後二戰前美國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

加油奮鬥再加油 美國在一戰前gdp和工業總產值就已經遠遠超過了英國,也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發起者。而整個歐洲在 戰中遭受重創,實力大不如前,而美國在一戰中靠賣軍火大發橫財,實力大大增強。在世界上處於領先的位置。政治經濟上,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但美國利用兩戰之間的20年,把握...

一戰後到二戰前,蘇俄實行的經濟政策 指出其特點及作用各是什麼

bill雷帝 蘇俄於1921年實行了新經濟政策,恢復國民經濟,是蘇俄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史達林領導蘇聯實施了兩個五年計畫 1928 1937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新經濟政策的實行,重新建立了工業與農業之間正常的經濟聯絡,鞏固了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受到廣大人民 ...

幾本二戰後的世界歷史書籍,推薦幾本二戰後的世界歷史書籍

徐如林 歷史需要身臨其境地讀,所以推薦尼克森的 領袖們 1999不戰而勝 他算戰後美國 裡經歷最豐富,文筆也最好的了 對讀一本戈巴契夫的 改革與新思維 就完全可以輕鬆讀懂二戰後 冷戰大背景下的世界歷史,而且那種切膚之感比普通歷史教授的書要強。若只是要讀歷史事件串聯起來的戰後世界史 書店世界歷史區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