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意思高三網

時間 2022-03-24 20:10:12

1樓:佼宛亦

意思是:贈送或者耽誤

2樓:晨曦曦

「貽」在文言文中解釋如下:

①《動》贈送;送給。《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之。」

②《動》遺留。《左傳?宣公二年》:「我之懷矣,自~伊戚。」【辨】贈、貽。兩字都有贈送的意思,但在遺留的意義上,只能寫作「貽」,不能寫作「贈」。

【貽訓】傳於後人的格言。

【貽則】遺留的法則。

3樓:

查一下字典就知道了!

古文中貽的意思

迨在古文中的意思

4樓:超神方丈

迨 《連》 dài (形聲。從辵,台聲。本義:

及,到) 同本義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迨及(達到) 等到 迨諸父異爨。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迨至(及至,等到);迨聞(等到聽說);迨後(等到) 趁;乘 請迨其未畢隱(陣)而擊之。――《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

迨吉(男婚女嫁皆合時宜) 迨dài等到,達到。

5樓:麻宛

使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呢使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呢

貽,在文言文什麼意思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6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7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8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10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都有什麼 最好有例

11樓:匿名使用者

堪 kān

名詞義:

1、形聲字。從土甚聲。本義:地面高起。

堪,地突也。謂土之墳起者。——《說文》

堪壞得之,以襲崑崙。——《莊子·大宗師》

2、指天道。

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淮南子·天文》。許君注:「堪,天道。輿,地道。蓋堪為高處,輿為下處。天高地下之義也。」

屢堪輿以壁壘兮。——揚雄《甘泉賦》。注:「天地總名也。」

倏然堪輿變。——陸龜蒙、皮日休《開元寺樓看雨聯句》

又如:堪輿(天地;風水,亦指風水先生);堪輿家(古時為占候卜筮者之一種,後專稱以相地看風水為職業者,俗稱「風水先生」)等。

動詞義:

1、勉強承受(困難、痛苦或遭遇等)。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

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未堪家多難。——《詩·周頌·小毖》

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墨子·非攻下》

口弗堪也。——《國語·晉語一》

零落難堪。——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眾不能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非人世所堪。——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宋· 柳永《雨霖鈴》

2、能夠;可以。

眾云並不堪用,正令燒除。——《世說新語·捷悟》

白璧堪裁且作環。——李商隱《和友人戲贈》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12樓:其凌春潘漪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2、活用為第一人稱

。如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3、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二、用作助詞:

1、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2、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3、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4、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5、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三、動詞,譯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13樓:乞丐碗裡的包子

文言文中的「之」不止乙個意思

作為動詞有「到,往」的意思

作為代詞可做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也可做只是代詞,意識是「這」

還可以做助詞

14樓:文以立仁

「上」在文言文中的意義大多與現代漢語相同,不需要解釋。不同之處主要有:

1、做名詞(代詞),專指皇帝。這在史書中最常見。結合前後的文字可一看就知。如「以達上聽」,就是要讓皇帝聽得到。

2、做動詞,給皇帝寫報告、請示。如上書、上奏、上疏。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但指的是上級,如上報。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及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森振華星戊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 一 作動詞 1.得到,獲得 2.找到 3.得知 4.捕獲 5.成功 完成 6.適,合 7.具備 8.同 德 恩惠,感恩 9.助動詞。能,能夠 10.得意,滿足 11.看到 二 作名詞 1.收穫,心得 2.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 作副詞 必須,應該 四 作形容詞 合適 ...

文言文中強的意思,文言文中強是什麼意思

強 1 健壯,有力,與 弱 相對。2 程度高。3 勝過,優越,好。4 有餘,略多於某數。5 使用強力,硬性地。6 著重,增加分量。7 通 襁 襁褓。文言文中強是什麼意思 古文中的強是什麼意思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這 這個 這樣。嚴先生祠堂記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

殆在文言文中指什麼,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閱讀與表達 形 形聲。從歹 臺聲。本義 危險 同本義 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 詩 小雅 正月 亦曰殆哉。書 秦誓 傳 危殆。晉有三不殆。左傳 昭公四年 注 危也。兵殆於垂沙。荀子 議兵 注 謂危亡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 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 三守 備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