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鷹的白楊的課文理解,袁鷹的白楊的課文理解 5

時間 2021-10-14 23:03:19

1樓:暴走少女

課文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視窗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後),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紮根。

2樓:曲梓穎

寫了白楊樹高大挺拔,堅強不動搖,適應力強這三個特點。也借白楊樹讚美了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盡職盡責的邊疆建設者!巧妙運用了“借物預人”的手法!

3樓:胡瑞琪

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並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麼特點。 (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

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並且很快生根、發芽。) 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麼地點,什麼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

表現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大戈壁上。) (大戈壁荒無人煙、環境很惡劣。

)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麼“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麼特點呢? (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禦災害的特點。) 從這裡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禦災害。

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讚美。以讚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

不是的。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 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麼?

你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麼?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麼工作,怎樣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麼要把他們接到新疆上學?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麼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唸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麼,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麼呢?

思考思考,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幹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麼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爸爸好像對白楊樹情有獨鍾,為什麼?

(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願: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 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們具備了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讚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

可現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麼?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後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徵的是:

邊疆建設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

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邊疆呢? 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邊疆建設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 《白楊》的中心思想。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不僅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課文的中心。

課文借白楊讚美邊疆建設者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白楊樹 白楊樹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種樹,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楊樹的影子。

白楊樹是不太講究生存條件的,大路邊,田埂旁,**有黃土的地方,**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貪戀陽光,只要能夠在哪怕板結的土地上,給一點水分,白楊樹的一截枝條就會生根、抽芽。只要挪動一點雜草生存的空間,她就會把黃土地裝點,撐起一片綠色。

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嬌嫩的草坪那樣去澆灌,只要不揮刀斧去砍伐,給她一點寬鬆的環境,讓她吸收自由的空氣,她就會挺拔向上,她從來不對生長的土地說不。她不枝不蔓,紮根在貧瘠的土壤中,隨遇而安,與世無爭,因為她屬於草根族。 白楊樹雖然出身寒微,卻是最講究生存質量的。

土壤裡還透著冰碴,春風中還夾著寒意,她的枝頭已經冒出翠綠的嫩芽,在沉重的壓力下,她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葉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絕不彎腰乞求,更沒有媚俗的面孔。秋風裡,雖然脫盡了葉子,單薄的枝條依然透著精氣,枝幹向上,高昂著頭。嚴冬裡,她迎著刀霜雪劍,依然佇立在寒冷的黃土地,枝枝傲骨,樹樹無字,樹樹有聲。

而此時,貴族的花草,卻在暖房裡,接受著送到葉面和根部的養料,懶洋洋地打發著沒有血色的日子。 白楊樹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貴的。她可以當柴燒,可以打傢俱,可以做屋檁棟樑,可以製作農具,和養育她成長的黃土地一樣,樸實無華,在一些人眼中,幾乎會忘記她的存在。

可對於荒寒貧困的黃土地,她卻是偉岸的大丈夫,在一年四季裡,留守著,裝點著,給黃土地減幾分貧寒和寂寞,增幾分生動和美麗,因為,她的根已經和黃土地連為一個整體。 白楊樹並沒有想到移栽和遷徙,哪怕她的殘落枝葉腐化歸於泥土,也要為這黃土地增添一點養分和活力。厚實的黃土地下,湧動著白楊樹不朽的生命,黃土地酥酥地勃發了,一片片地延伸著綠。

播種著的人們又播種下一片白楊樹,過幾年白楊樹就又成了更大的一片綠。 我尊敬的老師就是這永遠的白楊樹,而我們就是這白楊樹延伸的一片綠。

4樓:百掣尹永福

課文《白楊》是我國著名作家袁鷹的散文名篇.文章借物喻人,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願.

袁鷹 白楊是什麼文章

5樓:匿名使用者

《白楊》一課作者是袁鷹,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讚揚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不僅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課文的中心.課文借白楊讚美邊疆建設者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課文白楊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6樓:流火若離

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白楊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動搖,讚揚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特點。 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願。 這篇課文講述了在火車上父子三人就白楊樹討論的事,讚美了白楊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借白楊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以爸爸的話為中心,借白楊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動搖,讚揚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特點。 並暗示了對孩子也去建設邊疆的心願。

袁鷹的<<白楊>>的寫作背景

7樓:謙謙的辰啊

袁鷹於2023年秋天寫的《白楊》,當年大批內地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奔赴新疆,開發大西北,艱苦創業。作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願。

《白楊》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說: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暖暖炊煙裊裊 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悽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作者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 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

關於珍愛生命的論述,珍愛生命閱讀答案袁鷹

我為你找到了一些中外名人的重要論述,希望你能用得上 只有為別人而活著,生命才有價值。德 愛因斯坦 生命有兩種,一種是暫時的,一種是不朽的 一種是塵世的,一種是天國的。法 雨果 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法 蒙田 生命最長久的人並不是活得時間最多的人。...

《詠馬》這首詩的全文理解,《馬詩》古詩的意思

是李賀的 詠馬 麼?全文是否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原非詠物詩人,也不是養馬 識馬的專家。他名為詠馬,實是寫懷,借馬為言,以馬自況,表達他對於識才 用才的見解。對這一點,後人看得十分清楚。長歌當哭,為千古懷才不遇之士,灑一掬同情之淚。清人王琦注雲 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