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魯迅挫折快,求魯迅 挫折 快!!!!!!!!!!!

時間 2021-06-20 19:35:32

1樓:

周介孚雖然脾氣暴躁,有時候要打罵孩子,但在教魯迅讀書這件事上,卻顯得相當開通。那時一般人家的孩子,開蒙總是直接就讀四書五經,叫一個六歲的孩子天天去念"學而時習之",他會多麼痛苦?周介孚卻不這樣,他讓魯迅先讀歷史,從《鑑略》開始,然後是《詩經》,再然後是《西遊記》,都是選小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

即使讀唐詩,也是先選白居易那些比較淺直的詩,然後再讀李白和杜甫,這就大大減輕了魯迅開蒙的苦悶。祖母更是特別疼愛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讓魯迅躺在大桂樹下的小板桌上,搖著芭蕉扇,在習習的涼風中給他講故事,什麼貓是老虎的**啦,什麼許仙救白蛇啦,魯迅直到晚年,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興味和愜意。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神態一本正經,卻比祖父更為溫和。

他家教雖嚴,卻從不打小孩子。魯迅在《朝花夕拾》的那一篇《五猖會》中,記過他一件事,就是在小魯迅那樣快樂的時刻,偏偏逼他去背書。可實際上,周伯宜平時對兒子們的讀書,監督得並不緊。

在日常管教上,更常常很寬容。有一次魯迅和弟弟偷偷買回來一本《花經》,被周伯宜發現了,他們又害怕又絕望,因為這是屬於閒書,一般人家都不許小孩子看的:"糟了,這下子肯定要沒收了!

"誰料周伯宜翻了幾頁,一聲不響地還給了他們,使他們喜出望外,從此放心大膽地買閒書,再不用提心吊膽,像做賊似的。至於母親魯瑞,對他的摯愛就更不必說了,幾個孩子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魯迅。從人情來講,父母總是愛子女的,可由於中國人祖傳的陋習,這種父母之愛竟常常會演化成對幼小心靈的嚴酷的摧殘。

當然不能說魯迅就沒有遭過這樣的摧殘,他後來會寫《五猖會》,就說明內心也有深刻的傷痕。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相當幸運的,至少在童年,他經常都是沐浴在溫和寬厚的長輩之愛中。

求魯迅的一篇文章!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2樓:羅納饅頭

談起魯迅,就讓人感到:他既沒有冰心的含蓄委婉,徐志摩的浪漫,也沒有老舍似淒厲的詼諧,給人的盡是尖銳與冷峻之感,他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正因為如此,我欣賞他。

初識魯迅是在六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少年閏土》,一開始,我並不怎麼欣賞他。當時,我將其內容視為平淡至極,為此我感到反感。

後來,我讀了《朝花夕拾》,我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讀了《拿來主義》,我感到它的犀利之風,魯迅直把他的投槍匕首指向敵人。魯迅對敵人的辱罵可謂義憤填膺,犀利尖銳,入木三分。

讓我深深地感到“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媚骨”。讀《藥》、《阿q正傳》、《一件小事》等,激揚的文字間,有他的情緒,平凡中有他的追求。那種感覺,並非一個“佩服”所能言表,“五體投地”或許不太實際,但“頂禮膜拜”倒是真正發自內心深處的。

當舊中國,全中國人民仍處在朦朧黑暗之中時,魯迅卻振臂高呼,以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偉大人格,用不懈的努力,以求拯救中國人民。他經受磨難,卻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在魯迅身上,我感到滿腔悲槍,千古興衰,皆益於其中。早已遠逝的流水,一去不返,但魯迅先生又告訴我們這些後來人,只有經歷推倒的痛苦,阻隔的牆才能成為溝通的橋。

這正是我所欣賞的魯迅。

急求魯迅<<祝福>>的縮寫!!!!快快快!! 15

魯迅的《傷逝》讀後感,求魯迅《傷逝》讀後感

魯迅唯一一部以青年戀愛為題材的 好事者認為有一部分取材自魯迅的自身經歷。 是對娜拉出走後的怎樣的回答 反映女性的反封建意識 以第一人稱手記形式寫的 肖像描寫傳神 心理描寫逼真 多種修辭手法運用 求魯迅 傷逝 讀後感 選擇了就不該放棄,放棄選了就不該後悔 看完 傷逝 相信每個人都會為著涓生和子君的愛情...

魯迅的吶喊的精彩片段,求魯迅《吶喊》與《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

吶喊 是魯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 的結集,你要它的精彩片段,那一篇精彩,那一篇又不精彩,這個不是幾句話能講明白的,你最好還是好好的讀一下.我給你選一段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 仁義道德 幾個字...

求魯迅《社戲》的自然段段意,魯迅《社戲》的段落賞析。 5

冀幻巧 1 3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 看戲前 4 30 看社戲 看戲中 31 40 看戲後的餘波與無窮的餘味 看戲後 失去的痛 第一段 回鄉消夏。寫 我 在平橋村受到小朋友的熱情接待,過著自由的生活。第二段 坐船看戲。寫 我 和小夥伴到趙莊看社戲的情景。第三段 偷吃蠶豆。寫看社戲後返回平橋村途中偷吃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