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時間 2021-05-04 11:53:07

1樓:小黑子也

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

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乙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

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絡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

 李政濤 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 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湧現出來的各種各類資訊,對資訊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三、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乙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乙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

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詢不足的**,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詢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乙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樓:

練習是數學複習課教學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複習課練習的設計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培養積極的情感,發展學生的能力。複習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和學生易錯、易混淆的知識,合理設計練習,及時對知識查漏補缺。設計好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複習課效率的重要一環。

3樓:匿名使用者

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格外重要。

1.充分了解學生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應當對學生做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等都基於對學生的了解。

好的構思和創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了解。對學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學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過及時反饋調節教學的重點與程序,就能適時進行質疑、把問題引向深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每位數學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著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個體,他們都有取得發展,贏得尊重的權利,教師必須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乙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愛每乙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麼,每個智力正常的學生就都能得到健康發展並獲得成功。

2.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

數學教材不再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目標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呈現的內容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任務;數學教材應當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出發點讓學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數學活動平台上數學學習。採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公升的方式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探索式學習方式:即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

另外,教師還要意識到: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乙個憑藉,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的。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乙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

教學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中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定認知衝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要選準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4.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擊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代數知識、幾何知識、統計知識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我採取從直觀到抽象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採用讓每個孩子經歷統計過程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基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

初中階段學生已能進行抽象邏輯思維,但對於一些空間觀念很強的題目仍要用實物展現或者用多**輔助教學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由於學習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樣:自學能力強的班級可以採用自學法、嘗試法;基礎相對較低的班級則可以採用實際操作、設疑法等。

並且同乙個班級中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運用不同方法。如好動、愛說的學生適宜用討論法;不善於表達,喜靜的學生就適宜用發現法、自學法。只有關注學生,「備」學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

5.利用多**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選擇的一種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獲取智慧型的開端,追求知識的先導。

多**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運用這一技術製作的課件**並茂,具有資訊量大、動態感強等傳統教學技術無法具有的優點,特別適用有關幾何圖形和函式影象知識的教學。在常規教學中,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技術製作的課件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6.優化課堂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樹立起信心的風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學生智慧型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不惜言辭,大加讚賞,這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奮發學習的激情。然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進行客觀評價,指正。

與學生交流時,使其明確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敗的襯托下才顯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揚也只有在客觀評價指正下才更有價值和張力,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7.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它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老師們對於課堂練習的選擇和設計都非常的重視。要使課堂練習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經出現的不良傾向。一些教師為圖省事,往往過於依賴書本。

所有的練習來自於書本且不加選擇。書上的練習不是不好,只是書上的練習有共性,是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投入精力設計出一些針對本班學生情況的、土產的、有版權的練習,會更省時更有效的。

另外,有些教師留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太短,練習的要求又太單一,或者要求實踐的作業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這些做法,都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因而我們要優化課堂練習,讓學生的練習練到點子上,練在易混易錯處,使練習題的針對性強,同時注意內容的遷移,要有利於深化理解,活躍思維。這就要求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能體現新舊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對新知識的引申發展與思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當然,還需要設計適量的綜合練習,以不脫離課本為前提,允許學生不做難度大的題,精講多練不能以時間論,該講就講,不該講就不講。

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加強實踐的操作練習。當然,我們得控制練習的數量,要少而精,切記不要增加學生的負擔。

總之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雙邊活動,教師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教學,要盡可能採用高效的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淺談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應當對學生做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等都基於對學生的瞭解。好的構思和創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瞭解。對學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學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過及時反饋調節教學的重點與程序,就能適時進行質疑 把問題引向...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中國學術期刊網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徐天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已初見成效,不僅教師的觀念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而且一些教學行為如 課堂預設 情境創設 學生參與 關注學生個性差異 演算法多樣化 注重對學生的評價等方面,也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有了明...

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措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精品中小學資料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老話題,又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一 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