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屯酸念見慘
岐伯對日: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末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本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現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遊;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凳兆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
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伏粗正。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溼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凜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跳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缺悔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倭附,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2樓:底醬的食分林落
黃帝內經冊液芹狹義分為素問和靈樞經,是醫典的源頭,其中診法除了望、聞、問、切外,十分重視使用針灸,針灸可謂中醫一大看家本領,尤如西醫的聽診器。因此,作為一名中醫者,除了會望、聞、問埋帶、切,理應掌握針灸,針灸是通過經絡治病,望、聞、問、切是使用藥物,州畢前者外治,後者內服,雙管齊下,療效顯著。可如今的一些醫生不懂針灸或不願針灸,這其實對診治的大打折扣,也有違內經的初衷。
因此,除了望、聞、問、切,還應運用針灸,唯此才能提高醫術,成為"上醫」。
記得啊。
《黃帝內經》中是怎麼辨經識症的?
3樓:網友
辨經絡病證方法 所謂經絡辨證方法是指根據經絡循行部位,以及經絡絡屬臟腑的相關生理病理為理論依據,對肢體病證以及內臟病證進行辨證分析的思維方法。 經絡辨證方法是對臟腑辨證方法、氣血津液辨證方法的必要補充。這種辨證方法和氣血津液辨證方法是臟腑辨證這一主體思維方法的兩翼,使腑腑辨證得以更加充實、完善和廣泛應用。
經絡辨證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熟悉每一經脈的主要循行部位,以及所聯絡的相關器官;二是掌握每一經脈與內臟的絡屬關係;三是對各條經脈所絡屬內臟的生理和病理特徵能熟練地掌握。 一、辨手太陰肺經病證 手太陰肺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太陰肺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手太陰肺經病證以肺經所過之處經氣不利症狀及肺衛症狀為特徵。 臨床表現] 肺脹,咳喘,胸部滿悶,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氣,灑浙寒熱,自汗出,以及脯、臂前廉痛。 機制分析]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上膈屬肺。
沿上肢內側前緣上行,過肘、腕關節,沿前臂橈骨外沿,人大魚際,出於大指之端,其經氣不利,肺失宣降而見肺脹,咳喘之症。經氣不利,故有上肢內側前緣疼痛各症。 本法常用於對肩背痛、感冒、肺脹、咳嗽、喘病等病的辨證。
二、辨手陽明大腸經病證 手陽明大腸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手陽明大腸經脈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手陽明大腸經病證以大腸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和所合之肺臟津液不足及大腸傳導失職症狀為特徵,多為熱證。 臨床表現] 齒痛,頸腫,喉痺,目黃,鼻出血,口乾,便秘或洩瀉,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機制分析]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於示指端,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過腕、肘,上肩人缺盆,其一支入胸腔下膈,抵下腹部,絡肺而屬大腸。直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在人中交叉後,止於鼻旁迎香穴。此經有病、經氣不利、故有經脈所過的肩前,大指次指痛,齒痛、鼻出血之症。
其經絡肺屬大腸,故有喉痺、便秘、洩瀉之症。 三、辨足陽明胃經病證 足陽明胃經病的辨證,是指對病邪侵及足陽明胃經所表現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足陽明胃經病證以胃經經脈循行部位症狀為特徵,多屬熱證。
4樓:愛
本文對《黃帝內經》中涉及氣血經絡的一系列概念進行了解析,通過分析《黃帝內經》描述的各概念之間的關係,結合後人的註釋和現代科學知識,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闡明未知概念,指出經絡是對血脈、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級概念,營衛是氣血的部位層次概念,氣在不同的位置和條件下有著不同的名稱,是人體體液的不同表現形式,將氣血經絡概念用列表和圖示的形式顯示出來,成為層次分明的概念體系,為理解《黃帝內經》的思想提供了幫助。
中醫理論由諸多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係所組成,氣血和經絡是這些概念中的兩大類。
在氣血概念中。
有營氣、衛氣、營血、血、精氣、宗氣、邪氣、津、液等等,代表了人體中一系列的動態物質。
在經絡概念中。
有經脈、絡脈、孫脈、節、分肉、經隧、氣道、腧穴等等,是人體的一類結構存在。
這些概念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氣血與經絡兩大類概念之間更有著極其緊密地聯絡,可概括為「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是《黃帝內經》反覆闡述的重要內容。
在這些概念中,有一部分概念是我們所熟悉的,《內經》(《黃帝內經》以下均簡稱《內經》)中所使用的概念的含義與現代人所理解的含義之間沒有太大的偏差,如汗、血、骨、毛、水谷等,另一些概念的外延稍微複雜一些,如肉,它包括現代解剖學中的脂肪和可興奮的肌肉,還是其中之一?皮也是乙個外延模糊的概念,它是否包含解剖學中的皮下組織,有待討論,筋和脈等也是如此,它們不如前一種概念那樣明確。
還有一類概念其意義更加隱晦,如營氣、衛氣、經脈、經隧,我們將這些概念稱為未知概念,是需要文獻工作者和現代科學研究者共同挖掘分析的內容。
概念與概念之間形成的關係類似於數學中的方程式,多個概念形成的多種關係構成方程組樣的關係集合,未知概念對應方程中的變數,已知概念對應於常量。
5樓:呼正林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機、病證、診法、**原則以及針灸等內容。《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相同。
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原則等。——這是乙個大文章,三言兩語難說清。
《黃帝內經》是屬於醫術的範疇嗎?
6樓:網友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學說"、"養生學說"、"藥物**學說"、"經絡**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黃帝內經中的八風之理指的是什麼,黃帝內經中八風是指 八節之風 還是 八方之風
八風指的是四季的風邪濕熱。 八風之理就是適應自然界的規律 從中醫黃帝內經角度說八風。黃帝內經 靈樞經 即 靈樞 九宮八風 第七十七篇中有具體說到哪八種風。九宮,指四方 四隅 九個方位 八風,指八方之風。八風 分別是 1.大弱風南風離火宮,熱盛則風至必微,故稱大弱風。其在人以火臟應之,內應心,外在脈。...
內經中所說的長夏指的是什麼時候,黃帝內經中的“長夏”指的是什麼
路上的期盼 長夏指的是7月7日至8月6日。長夏,首見於中醫經典 內經 之 素問 金匱真言論 篇,並在 內經 全書中共見27次,卻是由鄒衍 季夏 一詞演變而來。時賢孔德立 先秦諸子 說道 季夏 的出現,是鄒衍對陰陽五行學說的一個創舉,解決了土德在四時中不佔具體位置的缺陷。五行學說引進醫學時,為了與脾 ...
佛經中是如何解釋時間的,佛經中怎麼解釋善良
冥想音主站 佛教對於時間講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不可得相。輪迴是六道輪迴是生死輪迴,只有生生死死,緣起緣滅。沒有時間計算,只是緣起則生,緣盡則滅,都是緣。時間對於佛菩薩是沒有意義,因為時間是人道眾生的業力感召,是眾生共業。不用是佛菩薩,就是畜道眾生也沒有時間這種業力。你看哪個動物去算計著年月日了,哪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