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情況可分為5種,是哪5種呢

時間 2022-08-17 01:10:16

1樓:匿名使用者

他分得太細了,下沉的最終狀態是沉底,當物體受到底部支援力時與浮力一起平衡了重力

2樓:朱信飛

物體的上表面和液面正好在一平面上

(原創)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究竟該用哪種方法

3樓:詹才

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究竟該用哪種方法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教學案例與反思 監利縣黃歇口鎮大興小學 陳婧 《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是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一課。本課是沉浮單元的起始課,這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觀察研究物體的沉浮和物體的大小、輕重之間的關係。要研究物體的沉浮,首先要判斷物體的沉浮。

本課的第一部分「觀察物體是沉還是浮」,教材設計了這樣乙個活動:先把木塊、石塊、小紙片、鐵蓋(蓋沿朝上)輕輕放在水面上,觀察發現木塊浮、石塊沉、鐵蓋浮、小紙片先漂浮後慢慢沉下去。接著把上述材料放入水中,觀察發現木塊浮、石塊沉、小紙片先浮上來再慢慢沉下去、鐵蓋沉。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教材設計這個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知道觀察物體的沉浮有兩種方法,由於使用的觀察方法不同,有時觀察到的現象也不相同;並且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統一選擇一種觀察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方法,為後續的觀察物體沉浮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現在,我想結合自己兩次執教《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課例,來談談我在引導學生確定統一的觀察方法後遇到的困惑。案例一:

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我給大家準備了一袋東西,開啟看看裡面是哪些物體。生:

(充滿好奇的開啟袋子)有石塊、瓶蓋、紙片、木塊。師:要是把它們放到水裡,猜猜它們是沉還是浮?

生:石塊會沉,紙片、瓶蓋、木塊都會浮。生:

石塊會沉,紙片過一會兒會沉,如果把瓶蓋的口朝上放會浮,口朝下放就是沉的。木塊會浮。師:

看來同學們平時都很留心觀察呀!到底猜對了沒有呢,放進水裡去試試看!(生小組合作,動手觀察四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師:說說看,你們觀察到了哪些現象?生:

我們組的石塊放到水裡就沉下去了;瓶蓋一碰就沉下去了;紙片和木塊都浮在水面上。生:我們組的石塊也沉下去了,但是瓶蓋和紙片浮在水面上,紙片剛開始浮在水面上後來又沉下去了。

……師:通過大家的匯報,我們發現紙片和瓶蓋有不一樣的觀察結果,這是什麼原因呢?生:

紙片很輕,剛開始放在水上就是浮的,過了一會兒它吸水了就變重了就沉下去了。師:說得真好!

你不僅觀察仔細,還善於分析問題,真是乙個小小科學家呢!那瓶蓋有的小組說是沉,有的小組說是浮,這又是怎麼回事?生:

我們小組是把瓶蓋的口朝上放的,就浮在水面上。生:我們小組是口朝下放的,剛開始是浮的,後來李孫名一不小心碰了一下就沉下去了。

師:(把瓶蓋放在水面上,邊說邊演示)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把物體放在水面上觀察。你們看,瓶蓋是沉還是浮?

生:(齊說)浮。師:

(把瓶蓋按到水底)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物體放在水底觀察,現在瓶蓋是浮還是沉?生:(齊說)沉。

師:在觀察活動中,我們採用的觀察方法不同,有時觀察到的現象也不相同。為了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最終狀態,這節課我們就採用把物體放在水底觀察這種方法,這樣做你會嗎?

生:(齊說)會!……在接下來的實驗、觀察活動中,學生採用的都是「把物體放到水底觀察」這種方法。

學生把教師準備好的泡沫、鈕扣、西紅柿、橡皮塞、蠟燭頭、回形針、玻璃珠、木塊等材料放在水底,觀察到的現象是:泡沫、西紅柿、蠟燭頭、木塊浮在水面上;鈕扣、橡皮塞、回形針、玻璃珠沉在水底。我隨即組織學生進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麼有關的討論,然後學生再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最後學生認識到「相同大小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一樣的物體,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教學到此,水到渠成,本課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這一堂課也得到了聽課教師的好評。反思:

沒想到,這種觀察方法卻給這個單元後面幾課的教學帶來了麻煩。如《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一課,改變橡皮泥的體積、形狀,改變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如果也用這種方法來進行觀察,橡皮泥能浮得起來嗎?

因為無論把橡皮泥如何改變,只要把它放到水底,它都無法浮起,又怎能談得上改變了物體的沉浮呢?第一節課選用的觀察方法在第二課就遭遇了否定。而《科學》課的教材編排特點是非常注重以單元的形式出現,注重內在結構。

我們總不能讓學生第一節課用一種方法,第二節課用另一種方法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我想,如果選擇用「把物體放在水面觀察」這種方法,這個前後課相矛盾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於是,在第二次執教《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我去掉了紙片和鐵蓋這類有爭議的材料,選擇了一些不管用什麼方法放置,沉浮現象都一致的材料開展「觀察物體的沉浮」的活動。案例二:師:

將木塊、石塊、桌球、鐵墊圈放在水中,它們是沉還是浮?生:木塊、桌球會浮,石塊、鐵墊圈會沉下去。

師:是這樣嗎,想不想把它們放到水裡試一試呀?生:

(齊聲回答)想!師:趕快動手試一試。

生:(小組合作,動手觀察四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師:

(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巡視)師:有結果了嗎?生:

我們觀察的結果和我們想的一樣,小石塊、鐵墊圈是沉的,桌球、木塊是浮的。生:我們組觀察的結果和他們一樣。

生:我們組的也一樣。師:

看來大家的發現都是相同的,剛才我發現大家都是把物體放在水面上觀察它們的沉浮情況的,其實這只是觀察物體沉浮的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是把物體放到水底去觀察(邊說邊演示)。生:這樣觀察的結果和剛才我們觀察的一樣啊?

生:我覺得這種方法沒有我們剛才用的方法好,直接放在水面就可以看到沉浮了,為什麼還要把它放到水底去觀察?生:

我們平時也是放在水面觀察的呀。師:既然你們覺得這種方法好,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觀察更多物體是沉還是浮吧。

……接著進行「觀察更多物體是沉還是浮」的活動。學生都採用了「把物體放在水面上觀察」這種方法進行實驗。由於課前對實驗材料進行了精心準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配合也比較好,教學過程也很順利地完成了。

在結束了本課的教學後,反思自己整堂課的設計安排時,總覺得還有所不足。反思:為了使第一課運用的觀察方法與後面幾課的教學不產生矛盾,我去掉了紙片、瓶蓋這些有爭議的材料,換上的是桌球、鐵墊圈這樣放到水裡沉浮情況就一目了然的材料。

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恰恰是這些有爭議的材料,才使「把物體放到水底觀察」這種方法顯得有實踐的必要、使用的價值。沒有了爭議,「把物體放到水底觀察」這種方法好像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正如案例二中學生的看法:

「我覺得這種方法沒有我們剛才用的方法好,直接放在水面就可以看到沉浮了。為什麼還要把它放到水底去觀察?」而且,生活中的物體遠遠不止我們在課堂上展示的這些,它們的沉浮情況也並不都是一目了然的。

比如瓶蓋、樹葉等物體放在水中,既可以觀察到浮在水面上的現象,也可能觀察到沉到水底去的現象,對於這些存在爭議的物體,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呢?下一次再教《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又該用哪種方法讓學生進行觀察,或者有沒有必要統一觀察的方法?這個問題確確實實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教學方法、教學經驗,解決這個難題

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與什麼有關係

4樓:胡蘿蔔與青椒要快樂

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和物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有關。

當物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的時候,物體會下沉,比如說乙個實心的鐵球掉到水裡就會下沉。

當物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時候,物體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比如說我們用鋼鐵造的輪船,雖然是鋼鐵造的,但由於內部是空心的,所以整個輪船的密度比水小,那麼它就漂浮在水面上了。

當物體的密度等於水的密度的時候,物體會懸浮在水中,即可以在水下的任意位置停留。

其實潛水艇是最好的例子,可以通過自身的進水和排水改變自身密度,實現上浮和下沉或者停在水中的某個位置。

此題中的水可以換成任意其他液體。

5樓:jkb科學

五下1.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6樓:匿名使用者

與排開的水量和製成材料有關

7樓:匿名使用者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1、物體的體積大小(物體所受的浮力=它所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的大小,即f浮=v排)

2、物體的輕重 ,準確來說應該是物體的密度與水的密度誰大誰小3、物體的形狀(其實它的形狀就與它排開水的體積大小有關)4、物體的材料

5、物體是否空心

8樓:水泥人生

物體密度與水的比較情況

9樓:千城傾雪

與密度和排開水的量有關

10樓:皓月當空

在於物體的質量結go

11樓:貼草原狼

因為你是個大笨蛋什麼都不知道

不同物體在水中沉浮情況是怎樣的?

12樓:天上在不在人間

密度比水小漂浮

密度和水一樣懸浮

密度比水大沉底

其中懸浮和沉底都是完全浸沒在水中,如果兩種情況下物體體積一樣則受到的浮力一樣。

13樓:jkb科學

五下1.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關於物理浮力的 體積相同的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怎樣算浮力大小,質量相同的呢?都用什麼方法,詳細點,謝

抓住一點,物體在液體裡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的重力,跟它自己的質量沒有關係。不管是物體本身怎樣,浮力計算都如上所說,它本身的重力只是會影響到它的狀態,因為物體在液體裡受重力和浮力,在二者下會有不同情形 1 重力大於浮力,不用說沉底 2 重力等於物體全浸入水裡時的浮力,懸浮 3 重力小於物體全浸...

verilog HDL中在進行測試的時候可以例化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模組嗎

天策寺 兩個模組之間是有訊號連線的咯?那寫個頂層模組,在頂層模組中同時呼叫兩個模組,就可以了啊 whyyxn水瓶座 我自己寫的東西,給你看一下吧,其實 例化很多都是可以的 module duc clk,rstn,datain,dataout input clk input rstn input 15...

在熱傳遞過程中,熱量總是從的物體向物

愼獨 熱傳遞,是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熱傳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就會有熱傳遞現象發生,並且將一直繼續到溫度相同的時候為止。發生熱傳遞的唯一條件是存在溫度差,與物體的狀態,物體間是否接觸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