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何以如此準確,生物鐘是科學事實嗎?(自然辯證法)

時間 2021-10-15 00:11:26

1樓:匿名使用者

個有趣的實驗

乙個關於人體生物鐘的非常有趣的實驗說,即使離開了人體,被移植在培養皿裡的細胞只要接受日照,仍然遵守24小時為週期的基因活動、激素分泌和能量生成,且變化幅度小至1%,一天下來僅僅相差幾分鐘。

我們體內每乙個細胞裡都有「生物時鐘」,它們把人體與地球自轉所形成的晝夜週期配合一致,規範著從血壓公升降到荷爾蒙分泌等多種生理功能。所以,熬夜之後雖然你可以勒令自己保持清醒,但身體的**已經在悄然發生,不是單靠意志力就能隨意控制的。

另一項對自願生活在黑暗洞穴裡的受試者所做的研究也發現,即使離開了日照、鐘錶等的刺激,受試者在生物鐘的帶領下,仍然和在洞外一樣起床、活動、入睡。但不同的是,受試者在洞內的起床和入睡時間,平均每天向後推遲約30~50分鐘。由此可見,生物時鐘也需要日照等外界條件的校準。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熬夜、跨時區飛行、日照不足等都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

醫學專家還指出,由於各個臟器內「生物時鐘」的適應能力不同,因此一旦被打亂,就需要好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才能全部適應並調整一致,且調整期間身體裡將同時存在十幾個不一致的時區,對健康非常不利。就像非「飯點兒」時間,你的胃已經開始蠕動著消化食物了,可其他臟器卻沒有做好提供消化液或吸收營養物質等配合工作,這當然會導致腸胃不適。

好在我們可以通過魔法睡眠來調校生物鐘,及時逃離「假日疲勞徵」、「飛行時差症候群」和「季節性情緒失常」的困擾,健康地過新年。

假日疲勞徵誘因:白天「補覺」,睡眠環境暗度不夠,時間不連續,就餐不規律。

對健康的影響:雖然我們可以隨自己的意願決定入睡時間,卻不能決定褪黑激素和皮質醇的分泌、體溫的公升降……因為這些生物鐘都遵守著自己的變化規律。所以,熬夜時我們常常犯睏。

另一方面,白天就算有充分的時間閉眼,卻由於環境的暗度不夠,導致睡眠質量不高。再加上白天的睡眠常被多種情況打斷,難以保證睡眠週期的連續,所以,熬夜的人多有睡眠障礙,這直接影響身體的免疫力高低。春節期間,就餐也往往很不規律,常集中在晚上。

這與胃腸生物鐘的執行規律不符,難免會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怎樣調校: 熬夜時盡量增加環境亮度,多接受溫暖的光照;白天「補覺」時,拉緊窗簾、嚴格避光。以上措施能幫助生物鐘盡快調整到適宜的狀態,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另外,必須保證白天睡眠的連續性,最好能擁有連續3個睡眠週期(約6小時)的睡眠。實在不行,就安排成兩階段的睡眠,「一長一短」或「一短一長」,長的約4小時、短的約2小時。例如,熬夜前先睡2小時,熬夜後再睡4小時。

不過,也不必由於頭一晚沒睡,第二天就非刻意逼自己睡上16個小時,這又是在和你的生物鐘對著幹,因為它通常會在你睡上10個小時後就把你叫醒。放心,其餘的欠賬,生物鐘會在一周之內補夠。當然如果能使睡眠時間正常化,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至於就餐,最好能保證少量多餐,不要依賴晚上的大吃一頓和宵夜。否則,不僅破壞胃腸生物鐘,還可能導致體重秤上的天文數字。專家根據大多數人的生物鐘,推薦出如下就餐時刻表:

8點早餐、10點上午加餐、12點午餐、15點下午茶、19點晚餐。如果不能在20點之前吃晚餐,就在18~19點之間吃一些小點心,但晚餐的時候就要有所保留了。

飛行時差症候群誘因:身體需要努力適應新的時區。

對健康的影響:洲際飛行後,新環境的日出日落時間與出發地有所不同,甚至完全顛倒。人體內的生物時鐘需要重新設定,導致體內多個時區共存,激素分泌的時間、體溫公升降的時間、睡眠時間等互相難以配合一致。

不僅敏感的腸胃和心臟常常感到不適,還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

如果洲際飛行太過頻繁,則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英國《自然》雜誌醫學期刊刊登的一項對長期在世界各地飛行的空勤人員的研究表明,短時間內頻繁地調整時差會刺激人的大腦,可能產生某種大腦激素,導致大腦萎縮、記憶力衰退。

怎樣調校:乘機前先睡上幾個好覺,另外,參考兩地的時差,如果相差6小時,提前3天調整,每天提前或推遲2小時入睡。選擇航班也有講究,向東飛最好坐白天早一點的航班,這樣在到達目的地後你至少還能享受幾個小時的日照;向西飛則最好坐晚間的航班。

在上機後,立即把手錶調整成目的地時間,根據其安排正常作息、判斷睡覺時間,而不是想睡就睡。其實飛機上的進餐、開燈、熄燈等也多參考目的地時間,幫助旅客來調整作息。不過,需要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仍應參考出發地時間服藥。

抵達目的地後,也不要著急入睡,可以先做些運動幫助除錯身體。

最後特別提醒,在飛機上和到達目的地的兩天內都最好不要喝酒、少喝咖啡或茶。因為研究發現,「飛行時差症候群」在選用以上飲料的人身上持續時間更長,因為它們會不同程度地破壞睡眠。

季節性情緒失常(sad)誘因:日常生活中日照不足。對健康的影響:

這種情緒失常之所以在冬季或陰天多發,是由於日照不足。而科學家早已證實,日照不足會導致人體內執行的生物鐘與從太陽光得來的訊號相差好幾個時區,血清素的分泌受到抑制,而它主要負責調整人的情緒。於是人容易情緒失常,出現煩躁、焦慮,甚至體重增加、疲倦、嗜睡等問題。

但現在,這種情緒失常更多的發生在辦公室工作人群身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michael terman教授就指出:約3%的辦公室工作人群出現sad症狀。

因為,這部分人群上、下班多待在車裡、其餘時間又很少走出密閉在寫字樓裡的辦公室,因此,即使辦公室外的世界陽光普照,他們也很少有機會接觸。

怎樣調校:

實驗顯示,sad患者在冬天如果能睡到天亮才起床,就可脫離情緒失常的困擾。因此醫學專家建議我們隨季節改變每日的作息時間。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提出了類似觀點,根據祖國醫學理論:

春、夏季宜晚睡早起,每天睡5~7小時;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睡7~8小時;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睡8~9小時。

如果受工作時間影響必須早起,尤其是工作空間密閉的人群,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到室外曬曬太陽(每天至少30分鐘),這樣能避免因光照不足影響情緒。另外,適當補充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飲料、食品等也能幫助調節情緒。

2樓:

這是生物進化結果,在嚴酷的進化歷程中,生物鐘不準確就意味著自主控制能力差,就會延誤或者錯過最佳的生存機會,比如,老鼠天黑之後還在睡覺就可能沒有食物吃,白天出來就成了其他動物的食物...通過自然選擇,那些帶有不準確生物鐘基因的動物,逐漸失去了傳播基因的機會...人類是經過很多很多次的被選擇,才發展到今天,所以大多數人的生物鐘沒有問題——除非是因為懶惰,給自己找藉口不起床了,呵呵

祝你事業有成,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3樓:匿名使用者

我有同樣的經歷。

那還是上中學的時候 晚上看了鬼片 半夜2點整驚醒了 後來就不容易入睡可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晚上 都是 在整點醒來 時間和那晚一分不差 甚至每次醒來感到一陣陣恐懼

後來我知道了該怎麼調整 就是要再次打亂生物鐘 你試著晚上比平時更晚睡覺 最好晚很多 或者乾脆熬個通宵 這樣 可能就不會再在同一時間醒來

4樓:曉曉星聞

真人體生物鐘!00後準確找出180秒內隨機3個時間點,不可思議!

生物鐘是科學事實嗎?(自然辯證法)

5樓:格仔裡兮

生物鐘是科學事實。

生物鐘本來就是一種科學事實是生物從誕生到存在一直延續下來的一套生存體系也是一種行為習慣,他是乙個科學事實,不過有些生物鐘是可以更改顛倒的,是根據習慣進行的。

生物鐘就是動、植物的生命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有規律的、週期性的生理現象。作為高等動物的人,也有這種現象。人體「生物鐘」規律,是不受大腦支配的,它是億萬年生物演化進步的結果。

比如,乙個正常的人,不必看神,就知道吃飯和睡覺的時間是否快到了。人們感到餓或困的時候,總是非常接近正常的就餐和就寢的時間。早晨,即使沒有任何外界刺激,人們也會在一定的時間醒來。

科學家證實,人體存在著乙個33天的智力變化週期,在兩個週期交接時,人的智力下降,人容易激動,工作容易出錯。發生口角、車禍、工傷大多數集中在這一兩天。確定這個週期的時間,在國外已經是很容易的事了,許多人這一天在胸前掛上鮮豔的小牌,提醒同事幫助自己避免錯誤。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這一週期,利用這一規律,在每週期的智力高峰時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另外,由於長期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人們還形成了每星期的智力週期。在美國,是星期

六、星期天休息兩天。人們購買汽車,總是爭取買星期

二、三、四生產的,因為星期一和星期五臨近休息日,智力有下降的趨勢,容易出次品。在一天之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週期的,早晨和晚上8到10點最高,上午次之,下午又次之,最差是黃昏。

6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與技術是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內容。自然辯證法既要研究科學觀與技術觀,又要研究技術觀,還要研究科學方**與技術方**,以及科學、技術與自然、社會的關係。...

7樓:洛洛冉冉

親,你是週六要考試的同學嗎

8樓:飛煙挪挪

生物鐘又稱生理鐘。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通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學等新學科。

可見,研究生物鐘,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並對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起著促進作用。 萬物之靈的人類,同樣受著生命節律的支配。什麼是人體生物鐘?

有人把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形象地比喻為「隱性時鐘」。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等。人體內存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種,生物鐘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週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上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他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乙個以23天為週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週期的情緒波動。

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週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週期性節奏,繪製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週期性迴圈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鐘」一詞。

生物鐘的位置到底在何處?傳統的觀點認為,生物鐘應該存在於大腦中,但對於具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鐘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通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鐘保持同一節奏。

也有人認為,生物鐘現象與體內的褪黑素有密切的關係,由於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鐘也應該位於松果體上。 後來產生了外界資訊所導致的外源說、生物體內在因素決定的內源說和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綜合說等。 外源說認為,某些複雜的宇宙資訊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

美國學者弗蘭克布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資訊,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重力場變化、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週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週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週期性。 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對夜間活動的倉鼠的試驗表明,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如在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條件下,仍然有相似的節律。

人在恆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於24小時的節律,因此,人的生命節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什麼是生物鐘,人體的生物鐘是什麼?

握或 人體的生物鐘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 生物節律交響樂 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生物鐘也叫生物節律 生物韻律,指的是生物體隨時間作週期變化的包括生理 行為及形態結構等現象。科學家發現,生物鐘是多種多樣的。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是...

如何把生物鐘調正常,生物鐘怎麼調整

耗子的孤單 1.睡前不要做任何運動 2.睡前飲一杯加糖的熱牛奶,據研究表明,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增加氨酸進入腦細胞,促使人腦分泌睡眠的血清素 同時牛奶中含有微量嗎啡樣式物質,具有鎮定安神作用,從而促使人體安穩入睡。3.睡眠姿勢當然以舒適為宜,且可因人而異。但睡眠以側臥為佳,養生家曹慈山在 睡訣 ...

生物鐘是什麼?如何形成良好的生物鐘

生物鐘簡而言之就是生活的規律性,良好的生活規律有利用身心向著健康 正常的方向發展,更有利於工作效果的提高和事業的蓬勃發展。然後生物鐘一旦紊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將是較為嚴重的事情。因此適時合理的調整自我生物鐘,將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那麼當我們的正常的生物鐘被打破時,該如何進行自我調整呢?下面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