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阿拉伯地區的地形氣候水資源的 最好具體一些多一

時間 2021-09-18 14:16:52

1樓:千朔媽咪

關於“水資源”的含義,有幾十種之多。

水是人類發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和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當今世界,水資源不足和汙染構成的水源危機成為任何一個國家在政策、經濟和技術上所面臨的複雜問題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2023年1月聯合國在冰島舉行了水和環境國際會議,呼籲尋找新的途徑,對淡水資源作出評價、發展和管理。

2023年,世界銀行提出了有關水資源的新課題。糧農組織最近成立了一個關於水和持續農業發展的國際專案(lap-wasad),這些資訊表明,水資源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分兩大類:一類是從水資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滿足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後,數量有所消耗,質量有所變化,在另外地點回歸水源。另一類是取用水能(水力發電)、發展水運、水產和水上游樂,維持生態平衡等,這種利用不需要從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質。

本節所討論的水資源利用情況主要是第一類用水形式。

3、水資源的重要作用

1) 調節氣候。水是大氣的重要成分。雖然大氣中僅含全球水量的百萬分之一,然而,大氣和水之間的迴圈相互作用,確定了地球水迴圈運動,形成支援生物的氣候。

大氣中的水幫助調節全球能量平衡,水迴圈運動起著不同地區的能量傳輸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態。流動的水開創和推動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觀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關鍵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風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3)水具有物質運輸的功能。水可以輸送多種多樣材料和營養物質。水輸送物質的形式有兩種:

溶解的礦物質和整體物質。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質可以沉降到水體,然後由水輸送。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環境汙染物輸送、擴散到更遠、更廣泛的區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質。生命的形成離不開水,水是生物的主體,生物體內含水量佔體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質的組成部分,並參與細胞的新陳代謝,還是生物體內外生物化學發生的介質。

因此,一切生命都離不開水。水與生物以各種方式相互作用。在一個區域範圍內,水是決定植被群落和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之—,還可以決定動物群落的型別、動物行為等。

5)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產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水與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不論是生活或是生產活動都離不開水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水既是人體的重要組成,又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介質,人體的水含量佔體重的2/3,維持人類正常的生理代謝,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業生產、農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但是,隨著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加劇,全球的水迴圈已大大偏離了它的自然狀態,水的流動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口迅速增長,加快了對水資源的消耗,工農業生產發展嚴重汙染了水體,森林破壞改變了蒸發和徑流方向等,這些人類活動造成了水資源的嚴重破壞,使世介面臨著水危機。

1、世界水資源概況

世界各地自然條件不同,降水和徑流相差也很大。年降水量以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亞)的諸島最多;其次是南美洲,那裡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氣候區內,水迴圈十分活躍,降水量和徑流量均為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接近,而非洲大陸是世界上最為乾燥地區之一,雖然其降水量與世界平均值相接近,但由於沙漠面積大,蒸發強烈,徑流量僅為151mm。

相比之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最為乾燥,與降水量761mm相對其徑流量僅為39mm,這是由於澳大利亞的有2/3地區為荒漠、半荒漠所致

2、世界水資源的供給與利用

通常人們將全球陸地入海徑流總量作為理論上的水資源總量,即全球水資源總量為47000km3,而這一水資源數量在全球分佈又是不均勻的,各國水資源豐缺程度相差很大。人類在早期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在農業、航運、水產養殖等方面,而用於工業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紀初,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佔總用水量的12%左右。隨著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長以及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水資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大。

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長,1900~2023年間,每年以3~5%的速度遞增,即每20年左右增長一倍。到2023年,世界總用水量將達到6000億m3,佔世界總徑流量的15%。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對水資源的需要量越來越大,2023年用水量為2023年的3.5倍。其中農業用水佔總水量的比例由2023年的78.

2%下降到2023年的61. %5;而工業用水與城市用水佔總用水量的比例由2023年的22.7%,增加到2023年的34.

6%。但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卻不會增加;甚至會因人為的汙染等因素而使其質量變差,可利用數量減少。加之,世界淡水資源的分佈極不均勻,人們居住的地理位置與水的分佈又不相稱,使水資源的**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很大,尤其是在工業和人口集中的城市,這個矛盾更加突出。

據統計,近40年來,全世界農業用水量僅增加了2倍、工業用水增加了7倍,而生活用水增加的更多。

3、水危機產生的原因

從總的水儲量和迴圈量來看,地球上的水資源是豐富的,如能妥善保護與利用,可以**200億人的使用。但由於消耗量不斷的增長和可利用水域的汙染等原因,造成可利用水資源的短缺和危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自然條件影響:地球上淡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極不均勻分佈,並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致使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可用水量甚缺。例如 國長江、珠江、浙、閩、臺及西南諸河流域的水量佔總水量的81.

0%,而這些地區的耕地僅佔全國的35.9%;而華北和西北地處於幹早或半乾旱氣候區,其降雨和徑流都很少,季節性缺水很嚴重。北非和南撒哈拉地區、阿拉伯半島、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和西印度是年降雨長期平均變化最大的區域,其變化幅度超過40%。

美國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非洲西南部、巴西最東端以及智利部分地區也是如此。因此,世界許多地區會出現區域性的供水危機。

1、概況: 國江河眾多,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萬多條,1000km2以上的約有1500多條。但受氣候和地形的影響,河流分佈很不均勻,絕大部分河流分佈在 國東部溼潤、多雨的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乾燥、少雨,河流很少。

國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個,總面積7187 km2,約佔國土面積的0.8%;湖水總儲量約為7088億m3,其中淡水量佔32%。

國還有豐富的冰川資源,共有冰川43000餘條,集中分佈在西部地區。總面積58700km2,佔亞洲冰川總量的一半以上,總貯量約52000億m3。

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1889億m3,平均降水深648.4mm,年均河川徑流量27115億m3,合徑流深284.1mm。

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由冰川補給的只有500億m3左右。 國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為8287.6億m3。

根據分析計算, 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別為27115和8288億m3,扣除二者間的重複量7279億m3後,則 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124億m3。

2、 國水資源特點

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可通過降水、蒸發、徑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佈反映如下:

1) 水資源總量較豐富,人均和地均擁有量少

國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m3,其中河川徑流約佔94%,低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約佔全球徑流總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徑流深為284mm,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

可見, 國的水資源量還是比較豐富的。然而, 國人口眾多,按12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每年佔有的河川徑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別是美國人均佔有量的1/6,前蘇聯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 國地域遼闊,平均每公頃耕地的河川徑流佔有量約28320m3,為世界平均值的80%。

所以,人 國水資源量與需要不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佔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資源養活著世界上22%的人口。

2樓:愛雅啦

關於水的起源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於水的形成的學說。這裡簡述幾種主要學說。 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雲,類似於現在平均含水0.

5%的隕石,地球形成後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後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關於水資源的資料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

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岩石圈的上地幔。

岩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矽組成,其中矽酸鹽和水分。這些水資源的資料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 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岩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矽酸鹽75%,含水25%。

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於地球內部的關於節約水的資料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 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麵近2023年內上升了1.

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水同其它物質一樣,受熱時體積增大,密度減小。

純水在攝氏零度時密度為999.87節約水的資料千克/立方米,在沸點時水的密度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減小4%。

在正常大氣壓下,水結冰時,體積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時體積又突然減小。 據科學家觀測,在封閉空間中,水在凍結時,變水為冰,體積增加所產生的水的資料壓力可達2500個大氣壓力。

這一特性對自然界和工業有重要意義。岩石裂隙在反覆融凍時裂隙逐漸增大就是這個道理。地埋輸水塑料管為防凍壞,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於凍土層深度)。

水的熱容量除了比氫和鋁的熱容量小之外,水資源比其它物質的熱容量都高。水的傳熱性則比其它液體小。由於這一特性,天然水體封凍時冰體會級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長其封凍時,河流深處可能仍然中液體,水的這種特性對水下生命有重要意義。

水的這一特性對指導灌溉也有保護水資源的資料意義,如進行冬灌能提高地溫,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溫凍害。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

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水汙染資料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採供人類使用。

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的水較易於開採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資料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

7萬億立方米,按2023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2023年下降了37%。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有關水的資料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

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耳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

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共經歷了哪階段,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共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譚銀光 阿拉伯帝國 632年 1258年 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建立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 經行記 舊唐書 新唐書 宋史 遼史 等,均稱之為大食國 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 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 在拉丁文中意指 東方人們的帝國 帝國存在了6...

回族跟阿拉伯人有關係嗎

雲誰思之 回族跟阿拉伯人有關係,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之一。回族的族源比較複雜。就構成的成份來看主要是阿拉伯人 波斯人和中亞人。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 651年 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 泉州 杭州 揚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他們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

阿拉伯帝國曾經非常強大,為何如今的阿拉伯成了戰五渣的代名詞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是特定歷史 文化 經濟發展的產物。首先,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和伊斯蘭教的興起有關。伊斯蘭教並非只具備單一的宗教功能,而是一整套有關社會組織和社會治理的規則。伊斯蘭教使得阿拉伯人異常團結,並且提供了高效的政治軍事管理框架。團結的軍隊 高昂的士氣使得阿拉伯軍隊幾乎戰無不勝。其次,東羅馬帝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