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火德,稱火德公後裔哪些朋友是呢

時間 2025-06-21 11:55:27

1樓:彤珈藍歆

火德公,字炳鳳,號閩海,宋開禧二年丙寅歲(西元1206年)十一月八日子時生於福建寧化縣石壁村。系隴西李氏二十七世裔孫。火德公十九歲任寧化縣儒學教喻,二十一歲時宋元兵亂,與兄木德從石壁村遷至上杭縣勝運裡(即今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豐郎村)。

火德公原配伍氏,年六十而無嗣。六十三歲時由伍氏親自聘媒,隆重納娶側室陳氏(即豐郎村陳梅山的十九歲女兒)。婚後六年生得三子二女。

長元培(三一郎)、次乾培(三二郎)、三坤培(三三郎)。三子又分別名:朝文、朝宗、陪攜朝美。

火德公陽享八十七歲而終。葬於上杭縣稔田鎮勝運裡豐朗崗頭螃蟹遊湖地,辛山兼酉,丁酉丁卯分金,胄宿五吉度。墓前碑碣高大,望柱一對,來龍百有餘裡。

伍氏葬於上杭豐朗崗頭,火德公墓右上廂數丈許,庚山兼酉,庚申庚寅分金,畢宿一度。陳氏葬於上杭豐朗崗頭李家山,坐東向西,享壽五十六歲。本人代表全縣李氏宗親們親到火德公陵墓、伍氏太婆墓和陳氏太婆墓前虔誠祭祀先靈,祈禱先祖在天之靈佑護眾裔孫吉祥平安、家蘆纖伏庭美滿、事業有成、世代榮昌。

據家譜所載:火德公棺柩在送葬途中時,突然雷電交作,火德公棺柩遂在上杭豐郎崗停棺處自陷成墳。豎拍當時有地理先生觀其地形,說此為螃蟹遊湖地,並說:

螃蟹出湖遊,子孫則外遷才能發跡昌盛,而且越遠越好」。故火德公裔孫,現無一在豐郎村落居,而是紛紛遠徙,還有相當數量的裔孫遷往海外,形成今天李氏裔孫在海內外的**、學界、商賈、地方中均佔有重要地位的局面。

有多少人是李氏火德公的後代???

2樓:匿名使用者

李氏起源之[李姓祖先火德公的故事]__李氏後代必看。

李火德,原名炳鳳,號閩海,南宋開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日生於福建寧化石壁村。21歲遷居上杭縣勝運裡豐朗村。為人忠信孝友,樂善好施。

他並非達官顯貴,也不是在某方面有特別成就的名人,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他後裔奇多,分佈奇廣,且名人輩出。

關於他的故事甚多,有位叫松山貞子的人寫下了數萬字的《李火德之謎》。有兩個故事流傳甚廣:一是李火德63歲仍無子嗣,由原配伍氏親自作媒,娶鄰居陳梅山19歲女兒,繼而陳氏連生3子2女。

二是李火德死後出殯之時,行至半路突然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送殯的人只好將靈柩就地停放,回屋暫避。很快雨過天青,眾人只見停放靈柩的地方竟然陷了下去,成了一汪水,棺木也沉了下去,微露頂蓋。這時地理先生恍然大悟:

此乃天陷墳穴,曰『螃蟹遊湖』,就此建墳,大吉大利。」又說:「『遊』者主向外,有水方能遊,他日後代往外,遇水立業,必有所成。

地理先生一席話,火德子孫代代傳。豐朗村李氏全部外遷,一代一代不斷向外拓展。據不完全統計,至今李火德後裔分佈福建28個縣市、江西27個縣市、廣東24個縣市、廣西23個縣市、四川(含重慶)11個縣市、臺灣8個縣市以及湖南、浙江、河南、山西、貴州、湖北、雲南、海南、香港、澳門等省區和海外13個國家。

鶴山客家李氏就是李火德後裔之一。眾多的李火德後裔之中,不少各行各業的出類拔萃者,其中不乏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或影響的人物。正如縣誌所記「所至皆蕃滋碩大,代有聞人」。

故人稱李火德為「南國客家李氏之祖」。有《題火德公貽後詩》曰:

昔遭宋鼎將移日,火德攜家避亂初。

縱在流離猶尚義,旋開卜築竟成居。

萬畝膏腴多家計,百年子孫富詩書。

至今裔木跨杭邑,總是當年積善餘。

又有像贊曰:

觀其貌偉而豐,想其德裕而崇。不顯乎外,恆用其中。好善樂施,不讓龐居口雅範;立身清潔,也分陶靖節高風。

貽爾子孫眾,有如綿瓞,有如蟄螽。古調獨談孰與同?僉曰:

非他人,這就是火德翁!

3樓:楚覓丹

火德公真是千護公五子孟懿之後嗎?我是千護公三子孟會的後代,孟會安葬臨武縣順峰塞。

4樓:匿名使用者

那可多了,我想包括我在內,怎麼也有一億人吧。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啊,廣西賀洲市一帶的客家人幾乎都是。

李火德的子女概況

6樓:俽

三一郎公:原名官懋,字朝文,號元培,諱堡深,以名思榮。生於宋鹹淳五年(12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辰時,1293年25歲時從豐朗遷居太坪湖開基,卒於1339年六月二十一日申時,享年71歲,妣邱氏(生卒失考)田氏,生於宋鹹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初一日未時,婚後生六子,即百一郎、百二郎、百三郎、千三郎、千四郎、百十郎。

卒於元致和元年(1328年)5月,享年55歲。邱、田氏與公合葬於上杭縣稔田鎮太湖村林七坑口「張天海螺形」。

三二郎公:原名宦懋,字朝宗,號乾培,諱堂深。生於宋鹹淳七年(1271年)十月十九日卯時,元至三十一年(1294年)甲午科中武舉,1296年選任江西贛州于都象湖鎮(今屬瑞金縣)都閫府職,1332年奉旨護送少帝進京接位,至上都即帝位為順帝,順帝即位後,朝廷內鬥甚烈。

公於1333年偕同次子百十七郎棄職隱居於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寶山,改名賢德,百十七郎改名續德。卒年失考,原葬於鬆口(今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竹山腦鳳形,以後子孫把公墳遷葬福建上杭縣稔田鎮祝田村虔州坊蛇子岌。妣範氏生於1270年六月十三日酉時,卒年失考,生二子即百十二郎、次百十七郎。

繼妣王氏,生卒年失考,公與王妣在象湖任職時結伴,生一子即:百十九郎。

三三郎公:原名朝美,字景成,號坤培,諱基深,別名秀仲。生於1273年八月十五日酉時,邑庠生,列授州司職。

1293年從豐朗遷居楊梅洞。1295年因兵亂攜妻鄭氏和子四五郎遷居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溪口開基。卒於1367年三月十四日亥時,享年95歲,葬於程鄉溪口。

妣鄭氏生於1273年七月初一未時,卒於1368年三月十九日未時,離年90歲。生五子即:四五郎(仁)、四六郎(義)、四七郎(禮)、四八郎(智)、四九郎(信)。

次妣林氏生一子:仕寶。公妣骸骨於1421年由七世孫子賢、子貴遷葬於福建上杭稔田鎮田背村張坑裡餘屋角上穴,墳形飛鳳落洋。

下穴是三世祖四六郎墓。

李火德的人物生平

7樓:凝帝系列7naz慧

李火德(1206-1292年),名炳鳳,字閩海,號伯莊,生於福建寧化縣石壁村,任寧化縣儒學教諭,次任江寧縣知縣,三任南淮府通判,四任南安府太守,五任九江府太守。因徵寇有功,公升任河南節度使,晉封關內候。先妣鍾氏生二子逝世。

次妣王氏生二子:文瓏、文鳳,戰亂中走散。續娶伍氏為原配。

宋末與兄木德及妻伍氏遷往上杭縣稔田鎮豐朗村開基。原配伍氏未育,宋鹹淳四年 (1268年)納娶豐朗陳梅山(時任潭洲太守)之女陳氏,婚後生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二女(桂英、淑英)。李火德卒於宋壬辰歲八月六日,享年八十七歲,葬於豐朗崗頭「螃蟹遊湖」穴。

原配伍氏,生於宋嘉定元年戊辰歲(1208年)五月十二日子時,孃家在寧化縣禾口村,十六歲與李火德結婚,隨夫遷上杭縣豐朗村,婚後未生育,卒於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時,享年九十一歲。葬於豐朗崗。

繼配陳氏,生於宋鹹佑十年庚戌歲正月十五日酉時,出生於上杭豐朗,十九歲與李火德結婚,婚後生三男二女,卒於成宗大德元年(1300年)壬寅歲十一月九日子時,享年五十三歲。葬於上杭豐朗李家山。

卡羅德鋼琴為何爆火,為什麼卡羅德鋼琴在國內這麼便宜哦?

選材及製造工藝 成千上萬的木材堆積在室外至少數年以上 經過春夏秋冬降雪及日照的反覆陰乾 自然乾燥掉了木材中所含多餘油質 然後再剔除木材變形的部分 所剩下的就是製造鋼琴最上等的木材。每批木材都標有乾燥期,製作音板以使用者地區的自然氣候為依據,來選擇合適的製作月份。完工後還要放置在密閉空間內恆溫恆濕處理...

郭德綱是幹什麼的,怎麼最近這麼火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丰學相聲。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 評劇 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工文丑 工銅錘。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2004年拜師相聲藝術家侯耀文。郭德綱現居北京,在北京德雲社相聲團體發掘上演了一些已...

帝國時代2被遺忘的帝國德古拉戰役第一關火雲展翅怎麼過

仔細觀察地圖和指示,最好用f12截一下圖,不然不知道你現在到底在什麼位置 用10個投石車50個聖殿騎士加10個精銳戰象再加20個毀滅者再加10個僧侶 帝國時代2德古拉攻略 讓德古拉站城堡外面不遠處,再派小兵去拿旗幟,這樣,敵人的火槍兵就會離開城堡附近,前往旗幟處,再讓德古拉進入城堡即可。帝國時代2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