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南邨 不求甚解 從中領悟到幾種讀書方法

時間 2023-02-13 08:30:07

1樓:早如六

1.讀其梗概,了解大意以及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的情感、中心(即把握主旨)

2.讀書要有虛心的態度,不能死讀書,要前後貫通。

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可以得到的一些方法是:

1、首先要廣泛閱讀。其實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泛讀或速讀,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寬度,更好地理解一些事情。

2、要自己頓悟。有些東西只有我們的閱歷增長後才能理解,也許突然明白吧。

3、不要放棄閱讀。不能因為讀不懂就不讀了。

《讀書三境界》與《不求甚解》談讀書方法的認識

《不求甚解 馬南邨》中怎麼理解「不求甚解」

3樓:暴走少女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互動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4樓:沐雨蕭蕭

《不求甚解 馬南邨》中怎麼理解「不求甚解」?

答: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於「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

像讀經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不求甚解 馬南邨 作者是如何證明觀點

5樓:愈黎

先是批駁「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觀點、然後引出處「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接著釋本義:好讀書是不求甚解的前提條件,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要有虛心的讀書態度和了解大意的讀書方法、再舉例證,從反面普列漢諾夫的例子和正面諸葛亮的例子分別論證了讀書要有虛心的態度和了解大意的讀書方法、再然後從反面解釋不求甚解、最後總結全文「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6樓:請問得人

雖然我知道答案,但是我覺得還是自己做好,自己思考過寫出的答案,才能更加深刻的記憶!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動腦光靠查電腦是不行的。

8樓:殘餘的夏音

(普列漢諾夫、諸葛亮)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我只能告訴你這些了。

馬南邨寫的不求甚解的觀點是什麼? 5

9樓:只為罷學

作者的思路大體上是這樣的:

第一段,人們常認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但作者不同意,作者開門見山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簡化一下就是:

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第二段,分析「不求甚解」的出處,陶淵明的原文中人們只斷章取義關注前一句,而沒有看到後一句,從而造成了曲解,並點明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我們應虛心學習。

第三段,這一段講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而會意的基礎則是好讀書。如果不好讀書,談什麼甚解、不甚解都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段,分析陶淵明說「不求甚解」的本意,有兩層含義:一是出於虛心,因為書不一定一讀就能懂,所以說「不求甚解」;二是著重在讀書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子,進而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態度。即虛心讀書,了解書的精神實質(會意)。

第六段,又以諸葛亮為例子,證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

第七段,對「不求甚解」作出解釋,即不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

第八段,舉陸象山的道理論據來證明上一段的觀點,不要因小失大。

第九段,最後介紹了乙個讀書方法,就是書要反覆地讀。這實際上就是說會意不是一步就達到的,需要讀一遍就會意多一點。

綜觀全文,作者所持的總觀點是讀書是可以「不求甚解」,但是這「不求甚解」的含義是:一、會意,即理解書的精神實質;二、整體觀,即不要固執於一點,不要因小失大,應注重整體。

10樓:網友

雖不必提倡不求甚解,但也不能盲目反對。

不求甚解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只抄領會精神,不在一字襲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功夫。現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

【出 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

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功夫。現在則指學習專不認真,不會屬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比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鑽研,深入領會,不能粗枝大葉。

近義詞有: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反義詞有: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13樓:卑世巫憶遠

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不求甚解 馬南邨:對不求甚解又怎樣的認識和感悟?

14樓:七月的豌豆莢

陶淵明 是一種讀書的方法,指讀書只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深究,表現了他的不慕榮利,因為那時的人們讀書都是為了發財做官,他只是為了滿足精神上的需要,為了求知。

現在 指讀書對內容不深刻理解或不深入認識,是一種不好的讀書習慣。

《不求甚解》選自作者

生活 不求甚解 選自 燕山夜話 作者是鄧拓 筆名馬南邨 當代作家。不求甚解 是 燕山夜話 中的一篇代表作,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九年級下冊 第十三課 短文兩篇 朗讀人為梓君 同時此文還被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二期課改的八年級第二學期上冊,為第十課。首先,提出問題,先體現在人們對 不求甚解 古義的否定...

形容人讀書不求甚解的成語,比喻讀書不求甚解的成語

廢寢忘食 手不釋卷 分秒必爭 爭分奪秒 通宵達旦 夜以繼日 鑿壁借光 韋編三絕 目不窺園 焚膏繼晷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勤學苦練 風夜匪懈 風興夜寐 無冬無夏 宵衣旰食 學而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不厭 圓木警枕 幼學壯行 朝乾夕惕 只爭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爭分奪秒 手不釋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

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純真孩子丶乻 好讀書,不求甚解 的意思應該是指陶淵明喜歡讀書,但不追求對字句的穿鑿附會 即不拘泥於對字句的解釋 而重在感悟。後世多有 不求甚解 者,斷章取義,拿此句來做遮羞布,掩蓋其無知的真面目。 當我們面對一本難讀的書時,在初讀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尋或思索。這是一種 粗讀 p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