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是什麼

時間 2021-08-16 23:01:13

1樓:情歌王子老諸江

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一是指君子(忠恕)之道(仁),亦即忠誠、孝敬、責任、廉恥,二是指蘊含在禮樂精神之中的處世之道:樂的精神是和,禮的精神是序。

在孔子所講的君子之道中,有幾個主要的內涵:一是忠誠、二是孝敬、三是責任、四是廉恥。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揭示了國家治亂的根源——道德,教人懂得人之為人應遵循的準繩。

這個準繩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忠恕之道(仁)亦即忠誠、孝敬、責任、廉恥,二是孔子一心要維護的周禮。在當時,仁是用來維護禮的,禮是維護君王的**統治是行為的最高準則。

儒家的處世之道,首先蘊含在禮與樂的精神之中,樂的精神是和,禮的精神是序。作為制度的“禮”是為維護不平等、壓迫和剝削的,但是這種不平等出自天經地義的自然血親,存在於溫情脈脈的人倫之中。在等級森嚴的宗族祭祀活動中,一面行禮,一面唱詩奏樂,洋溢著人倫親密的氣氛和情味。

“樂”在這裡起到了調節“禮”的作用,“中庸”也起到了調節“禮”與“和”的作用,這是禮樂文化內在的矛盾。儒家的禮樂文化還指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諧,這種和諧是個人修養的勝境,也是社會發展的最佳狀態,其途徑是“序”。**的美妙來自於各種樂器巧妙的配合,巧妙的機理則在有序。

“序”是“禮”的精神。樂中有禮,禮中有樂。“禮,理也;樂,和也”,“萬物各得其理而後和,故禮先而樂後。”

2樓:淺醉江月

孔子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揭示了“道德”這個人之為人的準繩即“君子法”,其實是國家治亂的根源。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一是指君子(忠恕)之道(仁),亦即忠誠、孝敬、責任、廉恥,二是指蘊含在禮樂精神之中的處世之道:樂的精神是和,禮的精神是序。

作為制度的“禮”因出自自然血親,戴上了溫情脈脈的面紗。無論作為“君子法”的忠、孝、責任與廉恥,還是“處世之道”的禮樂精神,在現實中都是善惡相混,充滿內在的矛盾與拮抗。

孔子說:“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本身是一種實踐的理性實踐的哲學,它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生命的活力。

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越,“現實中的儒家表現永遠是善惡相混的”(《劉述先》)儒家所講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常道,是我們嚮往的最高理想,它是與天道、地道相互貫通的具有理想色彩的人道。我們不能因為現實生活中有種種違背常道甚至惡德的事情就否定儒家這套常道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把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看成是一個開放的倫理體系,這個倫理體系要靠當下的中國人去創造它、改進它、發展它。

為人處世之道是人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應隨時代的變遷不斷髮展。儒家倫理在其發展的歷程中,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斷與自己的現實生活交融、創化。今天,我們應該把儒家的為人處世之道與我們生存其間的世界一道看成是一個“尚未”完成的過程,在走向永遠敞開的未來中進行創造性地轉化。

3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一生倡導的思想理念就是“愛 、仁”,提倡以人為本,以博愛的眼光看待眾生

4樓:安之別禮

一、“入世”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體來說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二、“仁”的思想。主要是有仁愛之心。

三、“禮”的思想。主張貴賤有序,維護禮制

5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遷怒不貳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義禮智信

什麼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急!!!

6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非“處世之道”,因為孔子提出這一觀點的時候,是有特定環境的。

首先來看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從**來的。

《論語》中關於這句話的原文:

1、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可以看出,孔子並不是泛泛地談做事的原則,而是有針對性的。仲弓(名,冉雍)是孔子**中寬厚智慧的典範,在孔子眼中,此人是個諸侯國君的料。所以孔子從治國方面,論述“仁”體現在,重民,寬民,愛民。

邦,是指諸侯國;家,是指大夫的封地,不是指家庭。

2、“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一則就更好理解了,子貢(名,端木賜)利口巧辭,經商有道,家累千金。在日常生活中,他當然免不了偶爾的口舌計較,孔子認為這是子貢個人修養上的缺陷,所以時常提醒他,要學會寬容。

綜上所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與其他任何一句名言一樣,並不適用於一切情況。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都是有特定的環境,萬不可以偏蓋全,斷章取義。

另外,從這句話本身來分析:

1、“己所不欲”,自己的好惡,不能等同於別人的好惡。自己不喜歡的,不見得別人不喜歡,自己樂意的,別人卻不見得就情願。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個人的品質、性格不同,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觀。

2、“勿施於人”,那要看是什麼事情,物件又是什麼人。如果從法律的層面講,這句話根本就不成立了。因為法律對於違犯它的人來說,都是強制性的。

難道執法者真的會因為孔子的一句話而犯傻嗎。

總之,無論是誰的名言,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語言環境,甚至還有說話者個人的好惡,在引用的時候,一定要能恰到好處,自圓其說。

7樓:匿名使用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將自己所不想要的強加給別人

為人處世之道,什麼是為人處世之道?

首先,如果你以利用別人為目的和別人交朋友,那不是朋友,是上下級關係。其次,誰都不傻,誰都不願意被人利用,所以,要學會共贏。讓那些跟你的人感跟你就有好處。千萬別指望人家會平白無故的對你馬首是瞻,讓別人幫你辦事是要付 工錢 的。我指的並不是鈔票,自己體會去吧 再有,你是不是很想當大哥?建議你多看看 三國...

誰能真正的教我為人處世之道

為人處世之道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這句話雖然聽來未免迂腐,可是,仔細想想,它卻有很值得我們遵行的地方。靜坐常思己過 是一種反省的功夫。我們假如常能在靜下來的時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虧欠的地方,自然就減少了對別人抱怨嫉恨或報復的心情 也同時由於明白了自己的過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後...

跪求為人處世之道,望高手指教,感激不盡

人少不免有些自私自利的醜陋,但你不能光是看人這些缺點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他們小氣,你就不要也小氣一份.應該大方點,男人要頂天立地,豁達大方.不要斤斤計較.百忍成金啊,在學校這些純潔的地方也忍不下去,將來遇上一個醜惡的上司,總是針對你,你不忍,難道跟他作對?你沒有好果子吃的.趁這些時候,多學習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