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裡有在修行過程中“開悟”的人嗎

時間 2021-07-24 14:15:23

1樓:天永

雖然我個人並未開悟,也沒有聽說過這位**

但我覺得他所描述的開悟的境界是不正確的

所謂開悟,根據正果法師及許多大德的開示,是認識到“此心即佛”的道理

但開悟後還有很多路要走,並不象這位法師所說“已到了家,再也沒有任何事讓你可做的了”,相反,悟後才是正式的起修,悟前只是積累福德,是加行

開悟是真正的認識到自己,但還有很多的習氣要慢慢去除,也還要進一步鞏固,五燈會元等等都可看到很多法師開悟後還在修行

同時,個人覺得這位法師所說的難受的境界與教理中的開悟似乎也有差別,特別是"你太敏感了,你太容易受到影響了",與“如如不動”差異似乎很大,似乎是對境起心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從教理上的分析

不過所謂開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樓主可以進一步參照經藏

另外,希望知道的師兄能介紹一下這位法師及其傳承,讓我們能夠有所依歸。如有錯誤,也希望各位師兄發慈悲心,讓我糾正錯誤

2樓:大喬靚

現實裡有在修行過程中“開悟”的人。

但開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對有錯。大小多少對錯,全看自己的修為境界。

如你所提及的萬行上師,說不好聽一點,他自認已開悟,但看起來卻是錯的多。

3樓:以何為心

大慧禪師,大悟十八遍,小悟不知其數。如我解釋大慧悟道因緣,圓悟禪師舉問五祖法演禪師語曰:“我問: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

”又問:“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

”慧師當下豁然貫通。悟道一悟就悟,無階級、無層次、無大小,大悟小悟指解悟之悟,其解深者為大悟,其解淺者為小悟。

4樓:維緣為源

贊同天永 如果想知道什麼是開悟的境界

憨山大師禪宗法要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成。

不欠毫髮。爭奈無始劫來。愛根種子。

妄想情慮。習染深厚。障蔽妙明。

不得真實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裡做活計。

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萬語。種種方便說禪說教。

無非隨順機宜。破執之具。無實法與人。

所言修者。只是隨順自心。淨除妄想習氣影子。

於此用力。故為之修。若一念妄想頓歇。

徹見自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

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

別有可修可悟者。以心體如鏡。妄想攀緣影子乃真心之塵垢耳。

故曰想相為塵。識情為垢。若妄念消融本體自現。

譬如磨鏡垢淨明現。法爾如此。但吾人積劫習染堅固。

我愛根深難拔。今生幸託本具般若內薰為因。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

自知本有發心趣向。志願了脫生死。要把無量劫來。

生死根株。一時頓拔。豈是細事。

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擔荷單刀直入者。誠難之難。

古人道。如一人與萬人敵。非虛語也。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

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蓋因不得直捷下手處。只在從前聞見知解言語上。以識情搏量。

遏捺妄想。光影門頭做工夫。先將古人玄言妙語。

蘊在胸中。當作實法。把作自己知見。

殊不知此中。一點用不著。此正謂依他作解。

塞自悟門。如今做工夫。先要剗去知解。

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諦信自心。本來乾乾淨淨。

寸絲不掛。圓圓明明。充滿法界。

本無身心世界。亦無妄想情慮。即此一念本自無生。

現前種種境界。都是幻妄不實。唯是真心中所現影子。

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滅處。一覷覷定。

看他起向何處起 。滅向何處滅。如此著力一拶。

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當下冰消瓦解。

切不可隨他流轉。亦不可相續。永嘉雲。

要斷相續心者此也。蓋虛妄浮心本無根緒。切不可當作實事。

橫在胸中起時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

則隨他使作。如水上葫蘆。只要把身心世界。

撇向一邊。單單的的提此一念。如橫空寶劍。

任他是佛是魔。一齊斬絕。如斬亂絲。

赤力力挨拶將去。所謂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無念也。

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修行最初發心。

要諦信唯心法門。佛說三界唯心。萬法為識。

多少佛法。只是解說。得此八個字分明。

使人人信得及。大段聖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兩路。

一切善惡因果。除此心外。無片事可得。

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

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

被他障礙。故說為迷。一向專以妄想生滅心。

當以為真。故於六塵境緣。種種幻化認以為實。

如今發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將從前知解。

盡情脫去。一點知見巧法用不著。只是將自己。

現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現浮光幻影。

如鏡中像。如水中月。觀一切音聲。

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都是變幻不實的事。

不獨從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慮。一切愛根種子。

習氣煩惱。都是虛浮。幻化不實的。

如此深觀。凡一念起。決定就要看他個下落。

切不可輕易放過。亦不可被他瞞昧。如此做工夫。

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別扯玄妙知見巧法來逗湊。

全沒交涉。就是說做工夫。也是不得已。

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古人說參禪提話頭。都是不得已。公案雖多。

唯獨唸佛。審實的話頭。塵勞中極易得力。

雖是易得力。不過如敲門瓦子一般。終是要拋卻。

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須要信得極。

靠得定咬得住決不可猶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

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這些思算。

都是障礙。先要說破。臨時不生疑慮。

至若工夫做得力處。外境不入。惟有心內煩惱。

無狀橫起。或慾念橫發或心生煩悶。或起種種障礙。

以至心疲力倦。無可奈何。此乃八識中含藏無量劫來習氣種子。

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現出來。此處最要分曉。

先要識得破透得過。決不可被他籠罩。決不可隨他調弄。

決不可當作實事。但只抖擻精神。奮發勇猛。

提起本參話頭。就在此等念頭起處。一直挨迫將去。

我這裡元無此事。問 渠向何處來。畢竟是甚麼。

決定要見個下落。如此一拶將去。只教神鬼皆泣。

滅跡潛蹤。務要趕盡殺絕。不留寸絲。

如此著力。自然得見好訊息。若一念拶得破。

則一切妄念。一時脫謝。如空花影落。

陽焰波澄。過此一番。便得無量輕安無量自在。

此乃初心得力處。不為玄妙。及乎輕安自在。

又不可生歡喜心。若生歡喜心者。則歡喜魔附心。

又多一種障矣。至若藏識中。習氣愛根種子。

堅固深潛。話頭用力不得處。觀心照不及處。

自己下手不得。須禮佛誦經懺悔。又要密持咒心。

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諸密咒。皆佛之金剛心印。

吾人用之。如執金剛寶杵。摧碎一切物。

物遇如微塵。從上佛祖心印祕訣。皆不出此。

故曰。十方如來持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然佛則明言。祖師門下。恐落常情。

故密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須有定課。

久久純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應耳。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

然悟有解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

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

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

觸途成滯。多做障礙。此名相似般若。

非真參也。若證悟者。從自己心中。

樸實做去。逼拶到山窮水盡之處。忽然一念頓歇。

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

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然後即以悟處。

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

皆熔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此之證悟。

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

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別法。此乃上上利根。

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

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

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是識神邊事。

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

痴人認做本來人。於此一關最要透過。所言頓悟漸修者。

乃先悟己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就於一切境緣上。

以所悟之理。即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

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

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

更為得力也。

幻有禪師開示法語

李封泉太宰。六月六日。辦齋請師至。

問雲。禪師今日。有以教我否。

師雲。貧道教何敢當。然有嗒焉放下一著。

可相勸耳。何也。蓋而我始由最初一念之慾。

未能放下。所以攝入父母胞胎。有此色質以來。

念念輪迴無有休息。以至臨命終時。依然不能放下。

儼如落湯螃蟹。致手足顛倒。忙亂無措。

噬臍不及矣。果而相信。先須要自己識得破。

決得斷。頓把目前萬聚紛紛。一切生滅之念。

嗒焉一齊放下。便覺得於心無事。於事無心。

自然了了分明。當下豁達。一無障礙矣。

又問夢中不能作主者何也。師曰。設夢中果能作主得。

則又不得謂之夢矣。昔所謂至人無夢者。正以此有所檢耳。

又吾禪門下。所謂打成一片。寤寐一如者。

亦以此耳。公曰。何也。

師曰。是吾參禪人做工夫。直須到這田地。

夢中作得主。正是打成一片。寤寐一如之先驗也。

以至不二法門。事理無礙。惺寂雙流。

定慧等學。是非一致。物我同根。

萬物一體。凡聖同源。莫不一以貫之。

皆是打成一片事。所謂若有一人。發真歸源。

十方世界。悉皆消殞。若人識得心。

大地無寸土。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縱橫無礙。左右逢源。且道又是第二著工夫實驗耶

現實中開悟的人不少的 和出陽神無關 那是屬身體的修煉 少數人不經任何身心的磨練就可以乘悟並消 多數人還是要理屬頓悟 事屬漸修 如神秀師所說 時時勤拂拭啊頂禮

5樓:

金剛經如是說: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

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

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

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

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可惜我不是佛教徒,無法理解其中精要,但我認為,可以描述開悟的人,想來還是”不悟”的.

在現實的物流過程中,倉儲的庫存控制方法有哪些

芳 庫存檔點,abc分類法,批量訂購, 庫存管理模型的分類 1 不同的生產和 情況採用不同的庫存模型。按訂貨方式分類,可分為5種訂貨模型。定期定量模型 訂貨的數量和時間都固定不變。定期不定量模型 訂貨時間固定不變,而訂貨的數量依實際庫存量和最高庫存量的差別而定。定量不定期模型 當庫存量低於訂貨點時就...

現實生活中真的會有失憶的人嗎,現實中真的有存在失憶這種病嗎?

奔跑中的憤青 我只能說這樣的人,比電視裡面的少。但是現實的生活中,還是有的。就是少而已。 這個肯定有啊!腦袋受傷是可以導致失憶的! 應該會有吧,只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邊 現實中真的有存在失憶這種病嗎? 河傳楊穎 當腦部受創就有可能會產生失憶,主要分為心因性失憶症和解離性失憶症。失憶症的特點是主要是意識...

在新航路的開闢過程中,到達東方的人是誰

久兒 新航路的開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有無數的探險家嘗試去開闢新航路,發展和東方之間的 進而去推進西方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對於地理情況的認知並不準確,對於世界的探索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哥倫布依據當時盛行的地圓學說向西出發,便可以到達印度,獲得香料,但是最終失敗。迪亞士到達非洲的好望角,達伽馬沿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