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在几几年寫的?
1樓:開心每一天天
對於《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於少年和作於晚年兩種說法。
王瑤根據蕭統的《陶淵明傳》的敘述認為,《五柳先生傳》作於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淵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寫下的《五柳先生傳》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願。
如果這說少年時所作的話,那麼這便不是自傳了,有可能是陶淵明在年少時對生活的構想,表明志向,規劃未來。
可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可見陶淵明筆下五柳先生窮困潦倒,家境貧寒。如此情境不似為自己規劃未來,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文章創作於晚年時期。清代學者林雲銘指出文中讚語中「無懷氏」「葛天氏」 傳達了安貧樂道的情懷和不為官的態度,可以推測這是陶淵明辭官後所作。
<<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
2樓:井家的露寶
是的。陶淵明名潛物仔談,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本文實為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文中言「不」,其實正突出了作者與世罩碰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使得文章顯得與眾不同,讀來生動活潑,很好的表達了陶淵明戚燃平淡自然的境界。
3樓:網友
是的,是他用別人的口吻,對自己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4樓:下雪d晴天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
可以算是吧。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嗎?字數少點。。。o(∩_∩)o~
5樓:晨式╮微笑
本文是作者託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都認為是「實錄」。從傳中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榆柳陰後簷,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5.黔婁。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
齊王又派人送去**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
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
6樓:網友
是陶淵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寫的自傳。
7樓:網友
是的,五柳是陶淵明的號。
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
8樓:頤雯
多數人認為這就是自傳,陶淵明寫自己的自傳。但是我個人覺得不是,自傳是真實的經歷,起碼五柳先生傳本身就有虛構和藝術上的誇張。我覺得像張愛玲的小團圓一樣,看上去是自傳,實際上是虛構乙個更加傾向內心自己的人,完成了自己想做沒做得事。
五柳先生傳的練習
第一題 略。第二題 1.指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會,體會 領會。2.輒,就 期,期望。3.蕭然 空寂。4.晏如 安然自若的樣子。5.戚戚 憂愁的樣子 汲汲 心情急切的樣子。第三題 答 五柳先生傳 是陶淵明的自傳。提示 這是一道拓展性練習,意在溝通課內外的聯絡,溝通本課與學生以前讀過的陶淵明詩作的聯絡...
《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麼?從哪裡看出
1全部參考資料 是他的自傳 五柳先生傳 是作者的自畫像。南朝人沈約 蕭統都說陶淵明寫 五柳先生傳 是用以自況,當時人視為 實錄 它突出地刻畫出乙個脫塵拔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具有高風亮節的人物形象。開篇四句是對人物身分的交代。這位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宅旁有五棵柳樹,便以五柳為號。古人既重...
五柳先生傳表現作者性格志趣的語句
憋死也不冒泡 文章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有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些語句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