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題(關於成語典故的填空)

時間 2025-06-03 07:40:20

1樓:媚媚會想你

1.退避三舍 晉文公重耳 春秋時期 打敗楚,使晉文公越公升霸主。

2.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 春秋末年 富興越國3.圍魏救趙 孫臏 戰國時期 打敗魏軍。

4.指鹿為馬 趙高 秦朝 使秦敏悔哪二世更加依前液賴趙高5.朝秦暮楚。

6.破釜沉舟 項羽 秦朝 使秦勢力從利轉弊7.四面楚歌 項羽劉邦 楚漢爭霸 使項羽大敗8.

三顧茅廬 劉備 東漢末年 使劉備勢力興盛9.草木皆兵 符堅 東晉 使東晉政權更加穩固10.投筆從戒 班超 東漢時期 加固東漢對西域的橋碼統治。

2樓:網友

退避三舍:春秋, 楚王,晉文公,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臥薪嚐膽:春秋, 勾踐,夫差, 形容人刻苦自勉圍魏救趙:

戰國, 孫臏,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使之敵撤退的戰術指鹿為馬:秦二世在位時,秦二世,趙高,比喻黑白混淆,是非顛倒朝秦暮楚:戰國,兩個諸侯大國,比喻人反覆無常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項羽,比喻拼死一戰,決心很大四面楚歌:秦朝末年,項羽,應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後逼伏拿迫的臘豎人事環境而輪廳大致陷於孤立的境地。

三顧茅廬:東漢末年,劉備,諸葛亮,對人才不捨追求,誠心誠意草木皆兵:東晉,符堅,應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投筆從戎:東漢,班超,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3樓:網友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一天下。

西元383 年 ,他調兵90 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乙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告捷,一舉攻佔壽陽。苻堅自信必勝,於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裡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 :「秦軍雖誇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後軍銳氣就可弱 。

於是謝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巖液安,自言自語道:

晉兵真不少啊。」

後來秦軍士氣極粗兆物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猜御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歷史典故的成語 初一上學期(人教版)

4樓:張知斂英耀

我建議閣下是看看《楚漢驕雄》這樣就很明瞭啦。

雖然它講的也很不符合歷史。

但是。它每集之前都會講一點那段歷史的典故,成語還有歷史事件。

初一歷史說出下列成語典故反映的歷史事件、從下列成語故事中找歷史人物

5樓:冰湖萍梅

晉楚城濮之戰 齊助趙打敗魏國的事件呀。 紙上談兵就是趙括呀取代了廉頗,但失敗了。背水一戰該是韓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赤壁之戰呀,風聲 是淝水之戰,東晉敗前秦。

飛。。史記中韓信,范蠡的篇幅中都說過,不入虎穴 班超 明修。。劉邦。鞠。。。諸葛亮,重於。。司馬遷,,太公。。姜子牙。

6樓:演了的夢

韓信、班超、劉邦、諸葛亮、司馬遷、姜子牙。

1、春秋時齊晉兩國一場戰鬥。當時晉國國君晉文公因齊君對自己有恩而答應將軍隊後撤九十里(一舍為三十里),其實是麻痺敵人之計,最後晉軍勝利。後用此成語形容退讓不敢近前。

2、戰國時魏國將領龐涓帶兵攻打趙國,趙向齊國求救。當時齊國的軍師孫臏令齊軍圍攻魏國都城大梁,魏軍立刻回援,解了趙國之圍。

3、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廉頗年老不被重用,代替他大將軍一職的是年輕的趙括。趙括的母親得知,求趙王說,「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將來他若打了敗仗,請大王不要降罪於我。」後來趙括在長平之戰被秦將王翦大敗,趙軍四十萬被坑殺。

形容沒有真才實學,只會誇誇其談。

4、秦末韓信帶兵攻打趙國時,兵力遠不及秦軍。韓信令軍隊駐紮在背水之處,令軍隊沒有後路,鼓舞將士士氣,同時麻痺敵人,取得了勝利。

5、三國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火攻需要的一切已經準備好,只欠一場東南風。

6、東晉淝水之戰,東晉宰相謝安以五萬晉軍擊潰了前秦苻堅的一百萬軍隊。苻堅逃跑過程中,聽到風聲和鶴唳都會害怕,把遠處山上的草木當成是軍隊。形容極度恐慌。

七年級下冊歷史課本中所出現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7樓:網友

酒池肉林,老馬識途。

聞雞起舞,樂不思蜀,破釜沉舟,草木皆兵,四面楚歌,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指鹿為馬。

一鳴驚人。矯枉過正。

學富五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七年級上冊歷史課本中所出現的成語典故

8樓:匿名使用者

桂凌之戰: 交戰國家:趙、魏、齊。

典故:圍魏救趙 影響:無 馬陵之戰:

交戰國家:魏、齊 典故:減灶計 影響:

齊國強大 長平之戰: 交戰國家:魏、齊。

典故:紙上談兵 影響:東方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戰爭。

城濮之戰:退避三舍 我要說的是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這句話告訴我們商鞅變法的作用、好處。商鞅變法對各個國家的作用: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同志,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因為這一點,我國的封建社會形成了。 至於三國故事稿,我就不會了。

數學填空題一,初一數學填空題

牢語蓉尋冰 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兩邊之和一定大於第三邊,且三角形只要兩條短邊大於第三邊,即成立,若當它是短的,則1 2a 3 8,若他是最長的,則1 2a 3 8,這樣就組成一個不等式組,解得 5 a 2,即答案選b 母韶督曼嵐 今年小華父親的年齡正好是小華年齡的5倍,8年後是小華年齡的3倍,求小華...

關於誠信的歷史典故,關於信任的歷史典故?

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果,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束。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更多歷史典故 最出名的莫過於商鞅的立木為信的故事了。還有曾子...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樑景紅色彩與設計 臥薪嚐膽 w x n ch ng d n 薪 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出處 史記 原文為 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裡僅有 嘗膽 沒有提到 臥薪 這是蘇軾發揮想象,戲說孫權 臥薪嚐膽 而創作出來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