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有潤正月(兩個春節)嗎,農曆不是有閏月嗎,有沒有潤正月的時候

時間 2022-06-20 05:15:03

1樓:落帥

陽曆、陰曆和陰陽曆,今年為何閏七月? 新年伊始,當人們翻閱新的日歷時,便會發現明年(狗年)農曆七月緊隨其後的不是八月,而是「閏七月」。為什麼明年會多出個「閏七月」呢?

要弄清其中的道理,就要從曆法談起。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陽曆是以太陽周年視運動週期(即回歸年,等於365.

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

5306日)為乙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

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型之光。 由於回歸年和朔望月兩者不能整除,為方便起見,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365.2422天少11天左右,積四年就要少乙個多月。

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例如,2023年春節在陽曆2月12日,正是寒冬季節;2023年春節在陽曆2月1日,比前一年提前11天,如不採取措施,這樣逐年提前,積上16年,我們就要在盛夏搖著扇子過年了;農事活動也無章可循——時而10月種麥,時而9月種麥……這自然是很不適宜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 遠在西元前六百多年,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採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

這樣,19個農曆年的總日數(12年×12個月+7年×13個月)×29.5306日=6939.6910日,與19個回歸年的總日數(365.

2422日×19年=6939.6018日)基本相等,農曆的月份和四季冷暖也基本相符,日曆和天時就不會錯亂了。 至於閏月如何安排,完全是人為規定。

秦朝以前,曾把閏月置於年末,叫「十三月」;漢初則置閏月於九月之後,稱「後九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各個月份。現在的農曆規定不含「中氣」的月份為閏月。 什麼叫「中氣」呢?

眾所周知,古代天文學家把以立春、雨水、驚蟄……為序排列的24節氣中的單數稱節氣,雙數稱中氣。一年共有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並規定農曆的12個月份要以12個中氣作為標誌,即每個月份必須含有乙個特定的中氣。如正月必須含雨水,二月必須含春分……,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正月、二月……。

凡不含中氣的月份即定為閏月。 為什麼會出現不含中氣的月份呢?因為24節氣是根據陽曆定的,其日期在陽曆中是基本固定的,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之間的平均日數為365.

2422日÷12個月=30.4368日,而農曆乙個月的平均日數是29.5306日,二者相差約一天。

因此,按照陽曆定的中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會逐月有一天的推遲,當推遲到月尾時,下個月份就會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了。 狗年「閏七月」的道理,我們從附表中就可以看出,七月後的那個月只有節氣白露,立秋後的中氣處暑落到另乙個月去了,這樣七月後便出現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因此便把七月後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沿用七月的名稱,定為「閏七月」,這就是今年「閏七月」的道理。 由此可見,閏月和閏哪個月,完全是一種人為規定,與世事風雲,吉凶災祥毫無關聯。

2樓:瑡純

有,閏5月 估計沒有潤正月

農曆不是有閏月嗎,有沒有潤正月的時候!

3樓:良爺良爺

當然有了,閏正月就是閏一月。

由於定氣方法的採用,冬季一節一氣的平均長度約為29.74天,比朔望月長不了多少,節氣逐月向後推遲得很慢,所以冬季設定閏月的可能性就很 小。

相反,夏至附近地球運動得慢,交節氣也慢,一氣可達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後幾個月,如農曆

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定較多。

在公元1821 年到2023年的200年中共有農曆閏月74個。其中閏正月、閏十一月、閏十二月一次也沒有,而閏五月最多,達16次。2023年至今,五百多年中有閏正月年份共1次,就是1640 。

閏正月相當於過兩次春節,但是很少見,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遇不到了。

據推算,自公元2023年至公元2023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分別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0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4樓:匿名使用者

閏正月還是比較多的,像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之類,閏臘月就是史無前例的了。。。

據說到2023年的時候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一次閏臘月。像春節、除夕這樣的節過多了並沒有什麼意義的,除夕嘛就是一月前的那一天算數、春節也就臘月最後一天的第二天才是。。。國家是不會讓你過兩個節的。。。

就像今年的端午只有一次一樣的。。。

「閏正月」或會到來,終於可以連著過兩個春節了麼

5樓:

「閏正月」的那一年的確有兩個春節。

所以閏六月,是因為六月沒有中氣,那麼有沒有可能閏正月呢?如果有一年是閏正月的話,那麼在那一年,我們就可以過兩個春節了。其實是有閏正月的,但是閏正月的現象十分罕見,距離我們最近的兩個閏正月的年份,乙個是在公元2023年,乙個是在公元2023年,所以我們必須等到公元2023年的時候,才能過兩個春節。

為了解決十五的月亮園,中國古代的人們是聰明的,採用置閏月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古代的人們又根據太陽的運動變化而制定了一套曆法,這套曆法就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完全反映了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二十四節氣是太陽曆,二十四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農曆的每個月必須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乙個節氣和乙個中氣,如果乙個月的節氣在月初,但中氣卻落在了下乙個月,則必須再置乙個閏月,使得這個月同時擁有乙個節氣和乙個中氣,這樣一來,才能確保曆法既反映月球的運動變化,又反映太陽的運動變化。

6樓:知禮

不可以的。

兩個中氣間的時間間隔並不是都一樣的。下面提到的 30.4368日只是個平均數。

實際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個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乙個 焦點上。軌道上離太陽最遠的一點叫做「遠日點」,最近的一點叫做「近日點」。

地球在遠 日點附近運動慢,兩個中氣的時間間隔就長,最長的達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氣的可能 多,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些。反之,在近日點附近地球運動快,兩中氣間的時間間隔就短, 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少,閏月出現的機會也就少了。

這樣,我們對正月 或臘月(也包括農曆十一月)不設定閏月就不會感到奇怪。如若閏月要放在正月或臘月,那 我們豈不是可以過兩個春節或兩個除夕了嗎?其實這種曆法在清代前曾經有過,但後來由於 注歷方法的改變,就再也沒有這種巧合的事了。

正月與臘月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出現閏月的。

農曆在中國使用久遠,又稱夏曆。曾被貶為「廢歷」。

最後一次修訂在清乾隆七年(約 2023年),由載進賢對湯若望的「時憲曆」進行修訂後確定的。中國廣大農民對農曆非常熟 悉,很多民俗節日以農曆為根據。與農曆共同廣泛流行的還有二十四節氣,朔,望,十二生 肖等。

農曆比陽曆每年少11天之多,3年則少33天,所以,逢3年加乙個月,叫閏月。

但3年 一閏還剩下三四天,仍不精確。於是採用5年兩閏法。但5年兩閏又多了四五天。

於是用8年 三閏來補救,但8年三閏又少了2天。經過反覆觀測天象和實踐檢驗,終於訂出了19年七閏 法,即19年之間設7個閏月。

公曆19年是6939.6018天,農曆19年(含7個閏月)是6939.691 天,因此兩種曆法之間只差2小時左右,可以說,是比較精確的了。

還應指出的是,中國古 代科學家祖沖之創造性地提出了在391年中設144個閏月的閏法,這就更精確了。 由此可見,農曆年有時十二個月,有時十三個月,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著嚴格的 科學規律的。

但是,閏月究竟放在哪一年的哪一月呢?農曆閏月的安置,歷史上曾有過不同 的處理。大致上,在西漢初期以前,都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

例如,漢初把九月做為一年 的最後乙個月,那時的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而稱「後九月」。到了後來,隨著曆法的逐步 精密,安置閏月的方法也有了新規定,這就是把不包含有中氣的月份做為閏月。這個置閏規 則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所以下面專門介紹中氣。

中氣,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二十四節氣實際上是太陽視運動的一種反映,而實 質上是把黃道分成二十四等份,沒等份應佔黃經15度。因此,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

它在古 代本統稱「氣」。後來人們把在前面的叫做「節氣」後面的叫做「中氣」。

由於兩個節氣或 兩個中氣之間平均日數為365.2422/12=30.4368日,而乙個朔望月是29.

5306日,兩者有將近 一天的差數。因此,中氣在農曆月份中的日期會逐月有將近一天的推遲。這樣繼續下去,必 然有的月份的中氣正好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那麼下乙個月中就沒有中氣了,而是發生在 再下乙個的月初了。

由於每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氣,那麼,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叫做閏月就是 很自然的了。當然,要經過複雜的記算在能具體地決定出閏月的安排來。

下表列出從2023年 到2023年農曆閏月的分配情況。

1949 閏七月 1952 閏五月 1955 閏三月 1957 閏八月 1960 閏六月 1963 閏四月 1966 閏三月

1968 閏七月 1971 閏五月 1974 閏四月 1976 閏八月 1979 閏六月 1982 閏四月 1984 閏十月

1987 閏六月 1990 閏五月 1993 閏三月 1995 閏八月 1998 閏五月 2001 閏四月 2004 閏二月

2006 閏七月 2009 閏五月 2012 閏四月 2014 閏九月 2017 閏六月 2020 閏四月

從上表可知,閏四,五,六月特別多,閏九,十月特別少,尤其是沒有閏十一,十二 月和正月。

擴充套件資料: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乙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漢歷年的矛盾,防止漢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節令月置閏,因此是該閏時置閏)。

有時,閏月也指公曆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曆閏年的2月)。

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漢武帝發現之前的此前的顓頊歷,以建亥為歲首(即農曆十月)已不適用,隨任命司馬遷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曆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覆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頒布新曆《太初歷》。

《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曆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29.53天,一歲一年的日數是354.36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也是中國曆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史籍佐證:

《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孔傳:「一歲有餘十二日,未盈三歲足得一月,則置閏焉。」

《左傳·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何以為民?」

《史記·五帝本紀》:「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西元前104年,漢武帝覺得先秦曆法有諸多弊病,於是下令制定新的曆法,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落下閎絞盡腦汁,制定了「太初歷」,從此中國的曆法中有了設定閏月的明確規則。

《後漢書·朔閏表》:「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閏十二月壬子朔」。(翻譯:東漢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歲次戊子,該年 閏臘月)。

《綿陽通鑑》:「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正月,乙未朔。閏二月,乙丑朔」。

(翻譯: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歲次丁酉,該年閏二月,此外,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閏二月)。

《舊唐書.卷三十七》志第十三記敘:麟德甲子元 「歷凡朔盈朒日名,即為定朔日名。

其定朔日名,十干與來月同者大,不同者小。其月無中氣者為閏月。」,此後的各歷不在記有閏章。

為什麼2023年農曆4月有兩個?

中國舊曆農曆紀年中,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一般年份為12個月,354或355天,閏年則為13個月,383或384天。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 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乙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男農曆8月18,女農曆9月15的兩個屬馬90年人,2023年下半年結婚有什麼好日子

擇吉日行事是中國人的民俗傳統。結婚登記 訂婚 和舉行婚姻儀式是夫妻雙方一生中的大事,最好都擇吉日進行。如要取捨的話,便應以迎親及擺酒的傳統禮儀當日為準,選在吉日舉行,因為中國傳統始終視這天為真正婚嫁日。良辰吉時計算的方法是,用男 女雙方的出生日期時間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時日,這個 吉日 不能與男女方的...

NBA有兩個隊是不是同主場,NBA有兩個隊是不是同一個主場

對湖人和快船 如果同一天比賽就換地板很快的 是啊,la的湖人和快船,共用斯臺普斯球館。一個隊的比賽好了後,立即換另一個隊的地板。 如果是一個體育館,只是兩支隊伍分別再這裡比賽的話,地板,籃球架,坐椅等等凡是有各自隊標的都要換,比如上午湖人在這比賽,下午快船還有比賽,那麼等湖人結束後,工作人員馬上要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