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伯的詩人是誰,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誰

時間 2022-04-01 08:00:09

1樓:匿名使用者

幽人竹桑園,歸臥寂無喧

物情今已見,從此欲無言

這首詩出現在子不語一捲木芙蓉篇中,是這個故事的主線,串聯著每一幅如詩一般美好的畫面。

經查出自「寄趙正字」

正字芸香閣,幽人竹素園。經過宛如昨,歸臥寂無喧。

高鳥能擇木,羝羊漫觸藩。物情今已見,從此願忘言。

作者是待考證的,一說是孟浩然,一說是王昌齡,但是前者的說法似乎是要多一些。

很美的句子,名字卻並不高雅,只是簡單的以乙個應用文的名字——《寫給趙正字》作為標題

首聯與頷聯寫的甚美,於是被夏達,這個有著一雙那雙能發現美的眼睛的女孩收錄了下來放進這個美好的故事裡。

正字兄的芸香閣,門前是幽靜的竹林桑園。一切事物一如昨天,都歸於寂寞沒有喧囂。

頸聯和尾聯突然筆鋒一轉,物是人非的悲愴感頓生。

良禽會擇木而棲,羝羊會試探藩籬的松牢,一切的情致今天見了,從今以後已是無言。

曾經友人已另謀高就,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就讓曾經把酒竹桑的時光隨風散去吧。。。

當然在夏達的故事裡,並沒有那層意思。

根據夏達的文後小記,故事裡「芙蓉花精」的傳說來自乙個叫「龍標」的小鎮,看到這裡,我想已經能判斷夏達筆下的少伯即是王昌齡而不是孟浩然了,當然博學一點的讀者也許根據字少伯就能推斷了。淺薄如我雖不知,卻也知道李白的那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記》,太白的詩如同現今的口水歌一般,當然我是指的傳唱度。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太白對於好友少伯左遷龍標憂慮萬分,但是少伯應該會慶幸吧,若是沒有這一場遷徙,便無緣遇見芙蓉花精,哪怕只是鏡花水月,一面之緣。

龍標便是湖南黔陽縣了,如果她現在依然是一座安靜古樸的小鎮,怕是會因為夏達要開始熱鬧起來了。

後文夏達又給了更為明確的提示。「和芙蓉花精產生傳說的這位詩人,字少伯,爺爺最愛他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那不正是王昌齡留世為數不多的詩中傳唱度最高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中學大家都有學過這是一首送別詩了,可是我總覺得最後一句特別美,如海誓山盟一般。

等等,芙蓉樓,芙蓉!!

只是這裡的芙蓉樓是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時值開元二十九年少伯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少伯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可是少伯「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唐才子傳》)。「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見《舊唐書》)。

回到《子不語》中,小語聽了芙蓉花精的傳說,追問媽媽,後來呢,後來呢。。。媽媽說,後來啊,少伯被妒才的刺吏殺害,那時候廢園裡開滿了木芙蓉異常鮮豔,那時候的廢園有個很美的名字叫緋園。

少伯才華橫溢,被後世稱為七絕聖手,可是一生輾轉顛簸,最後卻連龍標尉這樣乙個小小的職務也未能保住。「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唐才子傳》)離任而去,迂迴至毫州,卻也不能逃過一劫。

嗚呼哀哉,天妒英才!!!

少伯過世後,後人為紀念他建了芙蓉樓。想必是小語媽媽口中的緋園了。

也許少伯真的在龍標與芙蓉花精有乙個美麗的邂逅,也許並沒有。這些並不重要,只需留有乙個美好的念想便可,就像夏達筆下每乙個故事未盡完滿,留給讀者乙個無限遐想的空間。

而芙蓉花精並不一定乙個美麗的女子,也許是乙個一閃而過的靈感,也許是一處稍縱即逝的美景,也許只是乙個美麗的夢。。。

2樓:

王昌齡,字少伯,太原人。開元十五年李嶷榜進士,授汜水尉。又中巨集辭,遷校書郎。

後以不護細行,貶龍標尉。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後張鎬按軍河南,曉愆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

「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慚沮。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蓋嘗為江寧令。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範,其名重如此。

有詩集五卷,又述作詩格律、境思、體例,共十四篇,為《詩格》一捲,又,《詩中密旨》一捲,及《古樂府解題》一捲,今並傳。自元嘉以還,四百年之內,曹、劉、陸、謝,風骨頓盡。逮儲光羲、王昌齡,頗従厥跡,兩賢氣同而體別也。

王稍聲峻,奇句俊格,驚耳駭目。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至歸全之道,不亦痛哉。

3樓:因坐久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其籍貫有山西太原和陝西西安(京兆)兩說。

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

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4樓:醒來愛

是王昌齡。最後有介紹到他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5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如果你相信童話,它就是真的。

唐朝詩人 少伯 詳細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690-756),漢族。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十五年進士,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喝酒過多而病**,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

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七絕聖手的唐代詩人是誰

7樓:退出玄武

是王昌齡

簡歷: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王昌齡

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而《新唐書 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8樓:匿名使用者

七絕聖手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譽稱。

得"七絕聖手"之名的詩人是誰

9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的盛唐詩人是哪位?

11樓:詩緣雅韻

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是盛唐時期一位著名的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人物生平

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

而《新唐書 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嶽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

《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王昌齡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巨集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說,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

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留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說被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紀念王昌齡而建的芙蓉樓

紀念王昌齡而建的芙蓉樓

"。《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但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

'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昌齡"。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

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

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嘆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說:

"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閭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王昌齡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邊塞詩流傳千古。

你最熱愛的詩人是誰,你最喜歡的唐代詩人是誰

食指相信未來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 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淒涼的大地上寫下 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

代詩人是誰,絕句的作者是誰代詩人是誰

尋隱者不遇代詩人是誰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誰 代詩人是什麼意思 登鸛雀樓 唐代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 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

望天山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這位詩人被稱為什麼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篇

黃老師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 青蓮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 詩仙 與杜甫齊名,世稱 李杜 代表詩作有 望廬山瀑布 靜夜思 等。蘇軾 1037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 書畫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與他的父親蘇洵 弟弟蘇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