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在宥」是什麼意思,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時間 2022-03-26 20:55:10

1樓:風在校

.《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成玄英疏:

"宥,寬也。在,自在也……《寓言》雲,聞諸賢聖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後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

多用以讚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2樓:手機使用者

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多用以讚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3樓:阿沾

1、哲學思想

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後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

2、處世哲學

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如「游於羿之彀(gòu)中,**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篇·德充符》)。

3、政治思想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聖賢。

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這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

4、文學思想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

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5、游世思想

游世思想是莊子思想中乙個重要的部分。《莊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數篇章都涉及這個以遊戲態度解脫人生痛苦的主題,尤其以內七篇談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談論莊子比較重視游世思想。

有人甚至說,「遊」這個字就是一部《莊子》的中心。 現代莊子研究,比較重視道論而輕視游世思想。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

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莊子 山木》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意思?什麼境界

莊子 山木 篇 的是莊子的處世之道。在莊子看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處世不易,世事多患,很難找到一條萬全之路,無論是材與不材,都是十分危險的,山木不材不能保全,雁不能鳴卻被殺。即便處於材與不材之間也不能免於拘束與勞累,最好的辦法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於 萬物之祖 和 道德之鄉 也就是說,...

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什麼意思

大意為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能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為了生存,兩條小魚相互吐沫來潤溼對方。這樣的情景也許令人感動,但是,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是正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於魚兒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海水終於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相忘於江湖。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

莊子和老子的主要區別是什麼,老子與莊子的區別

向日葵之傷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 道德經 又稱 老子 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