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篇制勝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時間 2022-02-04 03:25:10

1樓:夢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打仗的時候知道自己和敵人的長處、短處,此戰就可以勝利。

只知道自己的自己的優缺點而不知道敵方的,成敗的機率也就是各自一半。然後不了解自己戰隊的實力也不了解對方的真實實力,那打起仗來會必定失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策略,不僅可以應用到戰爭中,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應用到這一策略,只要做事之前了解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優勢,就一定可以達到成功。

做每件事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以銷售職業來說,想銷售出自己的東西就應該對對方的公司有著全面的了解。首先了解對方的公司是否需要,同時要全面了解自己的產品已達到最後的成功。

在商業中的談判也是如此,要了解到對方公司的精華以及不足並且在談判中用自己的優點彌補對方的欠缺從而達到成功。

2樓: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第三章,講戰術用兵六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其原則為集中自己的兵力,產生兵力對比優勢而獲勝。

孫子謀攻篇提出的四大謀略原則是什麼

3樓:愛情中的那點事

孫子的謀略或者決策原則是:

1、先知。每一篇幾乎都會涉及到知和先知的問題。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將,等等。

2、勝利。勝利分全勝和有利。

全勝就是指,不動手,就贏得勝利,就是孫子的初衷;如果非要動手,就追求速勝。

有利就是指,所有的決策和行動,都是以對自己有利為出發點。「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以利動,以分合為變』。

3、計算。「五事七計」通過五事七計的分析比較,做戰略決策。

4、詭道。用詭道十二法為戰術使用的基本原則。

4樓:o草莽英雄許仙

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謀攻篇》

懂得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和在什麼情況下不能打的會勝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戰法的會勝利;官兵同心同德的會勝利;用自己的有準備來對待敵人的無準備的會勝利;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會勝利。 所以說:知己知彼的人,百戰百勝, 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敵人的, 勝負機率各半; 對自己和敵人都不了解的, 每戰必輸。

《孫子兵法》幾次論述了對將帥或叫對領導人的素質要求,在《謀攻篇》中,孫子提出了預見取勝的方法,實質上是對領導藝術的概括和提煉,他說:「故知勝有五,:1,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2,識眾寡之用者勝;3,上下同欲者勝,4,以虞待不虞者勝,5,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1,「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這是以知己知彼為前提的。

2,「識眾寡之用者勝」,是指懂得根據兵力多少而採取不同戰法的,可以取勝。

3,「上下同欲者勝」,是指官兵有共同目標、共同語言,上下齊心協力者可以取勝。

4,「以虞待不虞者勝」,是說以有準備的對待沒有準備的,就能取勝。

5,「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是說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控制的能取勝。

5樓:可以量化的管理學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第四章,講國君三患而致敗,三患為縻軍、疑軍和惑軍。失敗原因是外行指導內行而導致失敗。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孫子認為謀攻敵國的最高明用兵原則是什麼?強調的是乙個什麼字?

6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段中,孫子強調的是乙個字: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經常說的不戰而勝。

謀功篇中提到了謀攻的幾個層次,分別為伐謀(用計策),伐交(通過外交手段),其次伐兵(在遠離城池的地方打仗),其下攻城(圍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因為攻城是成本最高的一種打仗方式)。

所以孫子認為,打仗也應該盡可能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產出。歷史上很多以少勝多或不戰而勝的戰役都是有記載,希望對你有用。

7樓:匿名使用者

謀攻敵國的最高明用兵原則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強調的是乙個全字。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在這裡,全是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手段(具體手段主要是伐謀,伐交), 以下是全文。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8樓:兵法大師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強調乙個「全」字。全勝。

孫子兵法 形篇勢篇,《孫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孫子兵法 是一部內容完備 結構嚴謹的兵法謀略專著。在書中,孫武把與戰爭有關的軍事問題,分為十三篇加以論述。各篇既能獨立成章,相互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絡,上下承啟,前後銜接,渾然一體。孫子兵法 十三篇,分別為 計篇 作戰篇 謀攻篇 形篇 勢篇 虛實篇 軍爭篇 九變篇 行軍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間篇...

孫子兵法分了多少篇

全書共分十三篇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孫子兵法 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孫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封詩喬朝雨 孫子兵法 全書就是要 那讓人能 立於不敗之地 的用兵之道。這種格局裡的道性就是那能遏制對方的道理,並能讓自己的道理舒展的能力。涉及的是真實意義上的軍爭,也就是可競爭的雙方都有贏的可能性的生死搏鬥,並非如斬上將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形勢。它的要義在於揭示能夠使眾多計策發揮出來的事態和境界。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