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和風俗句子短一點,冬至的由來 各地的風俗 怎麼過冬至?

時間 2022-01-13 13:15:08

1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

「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2樓:弒天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週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歷歷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曆法傳承才對。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一般在公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乙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公升,是乙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乙個吉日,應該慶賀。

《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

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時吃餃子,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冬至節由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3樓:半夏

冬至的傳說各地版本不一。有一說法是說在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使百姓不得安寧。其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4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

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習俗

5樓:知冷暖的天氣網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6樓:蜂見花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公尺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

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麵,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

「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公尺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乙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7樓:芃暘

大一第一年,我說明天是冬至了咱們一起去吃餃子吧(我山西),結果宿舍乙個浙江mm說她們那裡冬至前一點晚上要把花生瓜子擺滿桌全家坐著吃。其他人好像都不過這個節日。

冬至由來

8樓:hupo網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傳說

一、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二、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乙個好兆頭。

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9樓: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 冬至日太陽直射示意圖

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同時,閏月的設定也以冬至為標準(因為冬至總在冬月,冬月建子,為周正農曆的第乙個月)。   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乙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曆一月、二月,我國大部已入春,因此「九九艷陽天」。

一、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二、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乙個好兆頭。   三、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0樓:香蕉客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是一年節氣的轉折點。冬至日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乙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曆一月、二月,我國大部已入春。

冬至的由來 各地的風俗 怎麼過冬至?

11樓:己樂生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公尺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

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麵,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哈哈~好玩的地方話~)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

「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公尺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乙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的由來各地的風俗怎麼過冬至

1.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 甚至有 冬至大如年 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 冬節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 賀冬 例行放假。後漢書 中有這樣的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

關於 冬至 的一段話,描寫“冬至”的句子有哪些?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 黑...

擬人句摘抄大全 句子短一點,擬人句大全 短一點

奴家為官人唱曲 秋天邁著沉穩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2.秋天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3.秋天是美麗的,在曼妙的韻律中舞著她的裙襬。4.花兒在秋風中笑彎了腰。5.夜空中的星星眨著眼睛,似乎正在對著你微笑。6.向日葵不斷地面向太陽公公做運動。7.風兒快活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