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12-20 12:39:58

1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是一種較獨特的樂器,又稱七弦琴,琴面為指板,沒有柱和品。演奏時,將琴橫置於桌上,右手投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標記(不限定在13個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與徽之間),音準上要求極為嚴格。

2樓:赤焰七星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是什麼?

3樓:瑤瑤雨綴

古箏: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

4樓:匿名使用者

古琴是七根琴弦,而古箏有二十一根。古琴的音色比較有……怎麼說呢……歷史滄桑感吧,而古箏的音色就比較豐富了,就像乙個小樂隊一樣。古琴投入比較大,所以你要想學的話,我建議你學古箏

5樓:沐未眠

古琴弦多,沒古箏好學……

6樓:

古箏和古琴有什麼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1、歷史淵源不同

古箏據傳造於戰國時的民間,屬下里巴人,而古琴傳說是伏羲所造,實屬陽春白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也,故此後世文人樂手均將古箏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

2、兩者音色不同

古箏旋律性比較強,輕巧靈動,古琴音調較低沉,旋律輕源緩流。

3、兩者音域不同

古琴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達四個八度,並且可以彈奏出眾多泛音和按音,表現力超強,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即是指古琴。而古箏則通過移動弦馬調整,可以彈奏不同的音高,音域雖然也算寬廣,但個人認為表現力上比古琴差了乙個檔次,但好處是音量比古琴大許多,彈奏古色古韻的樂曲也是游刃有餘。

4、演奏方法不同

古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弦,實際彈奏時,同時可以撥動兩根琴弦作和音彈奏。而古箏則主要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撥弦,左手控制弦的張力。

8樓:啊哈哈嗨

古箏和古琴有音色、形成時間、外形等不同。

1、音色不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

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2、曲譜不同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朝後稱「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3、形成時間不同

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伏羲"、"神農"氏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秦代,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9樓:劍指長空明德

一.外觀區別

古琴古箏

二. 形成年代與名稱區別

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稱「瑤琴」「七弦琴」,而「箏」就叫箏,也稱「秦箏」。古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少有四千多年,據《史記》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而箏的出現要晚於琴,約在春秋戰國時期,距今二千五百餘年。

三.體積的區別

古琴形狀更小巧,方便攜帶。古琴一般長為1.2公尺左右,寬約25至30厘公尺。

而箏要比琴大很多,古箏的規格一般長為1.6公尺左右,寬約40至50厘公尺。

四.琴弦的區別

琴最初為五弦,在漢代後定型為七弦,中間沒有琴碼,一弦多音,一直延用至今。與琴同時期存世的多弦彈弦樂器是「瑟」,為二十五弦,箏應該是在「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箏在最初為12弦,至唐代為13弦(現日本還有使用),後弦數越來越多,中國現代箏普遍已改為21根弦,中間有弦碼,一弦一音。

五.音聲的區別

古琴入心:古琴的音量較小,音色沉厚古樸,能使人靜心放鬆。

古箏悅耳:古箏的音量較大,音色相對明亮華麗。

六.演奏方法的區別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託、擘、打、摘等。

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在右手撥弦、左手按弦取音時,可作往復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等多種技巧奏法,從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風格。

古琴的琴音有三類:散音、按音、泛音。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七.記譜法的區別

古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到了唐代後稱為「減字譜」。

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八.歷史傳承的區別

古琴有大量傳世的古曲(比如:流水、廣陵散、瀟湘水雲、欸乃、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陽關三疊、酒狂等均直接傳承於古譜),僅明清兩代就出版了以古琴專用「減字譜」形式印製的琴譜多達150餘部,歷代古琴專用譜記有三千餘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曲譜尚有六百餘首。

古箏的古譜較少,少數傳承古曲如《漁舟唱晚》,應該是**時期產生的。當代傳播較廣的箏曲多是近、現代箏演奏家、作曲家根據古琴曲以及一些現代曲目進行創作移植改編的,比如著名箏曲《高山流水》、《秦桑曲》、《寒鴨戲水》、《西楚霸王》、《臨安遺恨》、《瑤族舞曲》《春江花月夜》等。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中儲存有數百張唐宋元明清傳世實物,僅唐代古琴就有近二十張,一些唐代古琴還能用於演奏。而箏的傳世實物極為罕見,展出的多為根據出土文物(已不能彈)仿製。這是由於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護、製作工藝更精密複雜,按照傳統工藝製作的古琴使用壽命可長達上千年。

而箏的面底板壁皆薄,沒有漆胎保護,使用壽命短,這就是「只有千年古琴,沒有百年古箏」說法的由來。

九.學習難度的區別

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非常難練。所以技巧上箏更難學,而在意境的表現上,古琴歷來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道器,有其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需要琴者學問修養的長期積累與體悟,才能深入琴道。

拓展資料

關於古箏:

古箏,又稱箏、秦箏,中國撥弦樂器,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箏音域寬廣,音色清亮,表現力豐富。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命名:一說為象其音色,一說來自二人爭奪樂器的故事。

歷史: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漢時,箏為築的琴身加裝至5弦而成。唐朝初年(公元7世紀)有軋箏的記載,證由擊弦樂器轉變為撥弦樂器,並發展至13弦,接近現代古箏芻形。南宋時,軋箏易名「蓁」,7弦箏和13弦同時被使用[,而13弦箏多用於民間。

清以後廣用13弦箏而未有7弦箏。

琴體:箏體為木製空盒,呈扁長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兩端搭在山口上,左山口呈s形,右岳山為平直。

左側為箏尾,或稱鳳尾,有弦釘以固定琴弦,右側有螺絲釘,可以調節弦張力來控制音高;中間有稱為雁柱的琴碼支撐琴弦,移動琴碼也可調音。箏的弦數因地域流派不一,最常見為21弦箏,另有16弦箏、26弦箏等,因流派不同而有尼龍鋼弦、鋼弦、絲弦等。

古箏的高音弦最靠近彈奏者,低音弦在最外,由內至外稱1弦至21弦。21弦箏通常按照d大調五聲音階定弦,過左手在琴碼左方按弦方可得到公升音;在現代多調式(或稱無調式)樂曲中,則是透過特定音階設定達到不同特殊曲風的目的。

10樓:湖南法拍網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首先在外形上,很簡單就是古琴它是7根弦,古箏的通用箏是21根弦,但也可以22根弦,23根弦,那隨意,但是一般情況下各個院校主要運用的古箏和演出團體用的都是21根弦。箏13弦也有過,鋼絲質。但是一般沒有少於這個數的,在近代。

進現代的古箏都是13弦以上,而古琴一直保留了7弦琴的這種特點,古琴因此也叫7弦琴,這是它的特點。還有乙個古箏有雁柱,像大雁長的形狀,而古琴沒有。古箏演奏過程中,由於有雁柱,所以它的各種輔調和支撐演奏成為可能,而且發音相對來說比較洪亮,而且它琴體比較寬大,表現力更豐富一些。

但是並不是因此說古琴表現力不豐富,古琴也非常優秀,我們在學習中國**過程中,任何人必須了解一點古琴文化,作為保留最完整一種傳統**文化,古琴是最具代表性的。

古箏是一種具有優美音色和豐富表現力的繁弦彈撥樂器,外觀呈扁長形,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箏身為中空共鳴體,裡面膠有音梁,表面呈拱形,底部開有兩三個出音孔。琴的首尾都嵌有岳山,俗稱前梁和後梁,前梁至弦柱間為有效弦長。

使用由入字形的弦柱支起,柱在面板上可以活動,位置錯落如雁行,以取得不同的音高。製作箏時,框板使用紅木等質地堅實、木紋順直的木材,面板和底板採用質地較鬆軟、易於振動的梧桐木。除了木材外,弦也是箏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發音有密切關係。

箏使用的琴弦有絲弦、鋼絲弦和尼龍弦三種,它們的音色各不相同。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制,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製,現在多為金屬製;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

演奏技巧複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淨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

約西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厘公尺,寬約20厘公尺,厚約5厘公尺。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梁,又稱項實。

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弦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稜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琴軫上。琴弦用絲制纏弦。

岳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誌。

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 哪更好學,古琴和古箏有什麼區別 哪一個更好學

九月嘻嘻 古琴古琴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繫有七根弦,琴絃由絲絨繩繫住,栓繞於絃軸上,屬彈撥樂類的 無馬樂器 古箏則由框板 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近年增加到24到26弦,屬 類 馬樂器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 ...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最大的是什麼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古琴和古箏最大的區別是外觀上的區別,具體區別如下 一 用途上的區別 古箏 箏常用於獨奏 重奏 器樂合奏和歌舞 戲曲 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 眾樂之王 亦稱為 東方鋼琴 古琴 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於郊廟祭祀 朝會 典禮等雅樂外,普通民眾也會彈奏,使用較廣。二 外觀根弦...

古箏和古琴一樣嗎,古琴和古箏的區別

正麟殿古琴 1.古琴的琴身以獨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稱 七弦琴 琴弦由絲絨繩繫住,拴繞於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 無馬樂器 2.古箏則由框板 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增加到24 26弦。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