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去哪兒了,安史之亂,杜甫流落到哪

時間 2021-10-27 20:17:43

1樓:

一開始漂泊無依,有一段時間被叛軍虜去長安,其間寫下《春望》,後來出來了,在友人幫助下住於一草堂中,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證。

2樓:

3樓:匿名使用者

很明顯三,成都。杜甫草堂。

4樓:

四處飄零,後來在現在的成都杜甫草堂那裡安家

安史之亂,杜甫流落到哪?

5樓:月似當時

浣花溪。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後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幫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6樓:廊下聽風

應該是在"浣花溪"......

杜甫草堂是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後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幫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營建了草堂。他在這裡居住了將近4年寫下了240多首詩篇。

《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就是在這裡寫的。

7樓:

安史之亂時杜甫流落成都,

當時杜甫一個朋友在成都當做官,於是便投奔而來,杜甫到成都後在當時的成都郊區建了一座簡陋的小茅屋,杜甫就住在這裡。

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

到後期,由於杜甫好友不再在成都為官,杜甫的生活變得比較窘迫。

現在在成都有杜甫草堂,就是當年杜甫居住的地方。

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到底經過了什麼挫折

8樓:情感諮詢珊

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僅獲得少許資助,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安史之亂的爆發,會成為盛世的終點。對這場動亂的判斷,杜甫並不旁人更高明。當安祿山起兵的訊息傳來時,杜甫正在從長安前往奉先探親的路上。

對於這次變動,杜甫認為,那是盛世中的災難。但是,憑藉官兵的善戰,這些胡兵會被很快鎮壓下去。

對於在戰亂中要投身戰場的百姓,杜甫感到了憐憫。不過,也正是這種憐憫,可以感受到,杜甫覺得戰爭依然離自己很遠。他剛剛升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不久,前途大有所為。

在叛亂開始的大半年裡,杜甫一直待在奉先。亂世哪有太平日。安祿山進逼潼關後,杜甫帶著家人從奉先逃往天水,準備避難。

僅過一月,京師陷落,唐玄宗倉皇西逃。安祿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就是要最快的速度,攻破唐帝國的核心中樞,促使唐王朝的覆滅。

在無法勸阻唐玄宗逃亡的情況下,太子李亨只能在靈武即位,繼續號召天下義軍,共同抗擊叛軍。

杜甫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避世逃難。他主動前往李亨的靈武大本營,希望能為國效力。不料,卻在半道上被叛軍抓回長安。

如果說,唐玄宗的逃亡,只能杜甫對這場叛亂的耳聞。在長安的經歷,則是他的親生經歷。叛軍在城中比土匪更加殘暴,婦女老幼,統統難以倖免。

老百姓只能卑躬屈膝,換取活下去的機會。昔日王公貴族,現在流落街頭,形同乞丐。戰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杜甫仍在寫詩。只有詩歌,還能讓他的內心的積壓可以得到宣洩。

9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兩年後不幹了,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 也稱“浣花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

兩年後,離開奉節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隻小船中。

10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杜甫曾先後遊歷吳、越(今江浙一帶)和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有詩贈李白,“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堪稱快意。

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可惜的是,由於兩人後半生際遇都相當坎坷,這次分別之後便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僅獲得少許資助,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

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誌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一邊,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訊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任職左拾遺。

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九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在嚴武的幫助下,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返成都。

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千餘首,佔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

天寶十四年(755年),杜甫授河西尉,杜甫不願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十一月,安史之亂開始。

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郝州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

詩人目睹國家的殘破以及叛軍的殘暴,感時傷事,寫下了《春望》、《哀江頭》、《哀王孫》等不朽詩篇。至德二載(757年)四月,杜甫冒險逃出長安投奔肅宗,“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

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但從此受到肅宗的疏遠。閏八月,敕放鄖州省家。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從此永遠離開朝廷。

當年年冬,杜甫由華州赴洛陽,二年春,返回華州,正值唐軍九節度使鄴城戰役潰敗,大肆抓丁以補充軍力,杜甫就沿途所見所感,寫成著名的組詩“三吏”、“三別”。七月,杜甫棄官去秦州(今甘肅天水),開始了“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的人生苦旅。在漂泊的旅途中杜甫全家備嘗艱辛,一度瀕臨絕境。

十月,缺衣少食的杜甫攜家離開秦州,南赴同谷(今甘肅成縣),想解決衣食之憂。不料到同谷後,生活狀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完全陷入飢寒交迫的絕境之中。杜甫在詩歌中用字字血淚記錄下這段最為艱苦的歲月,“男兒生兏成名身已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十二月初,杜甫於無奈之下再次逃難,攜家離開同谷入蜀,於年底抵達成都,時任成都尹的嚴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給予了杜甫許多幫助,杜甫的生活開始安定,“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因為這一年之內奔波流離,不斷逃難,杜甫稱之為“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親友們的幫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而居,即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嚴武入朝至綿州(今四川綿陽)。

因劍南兵馬使徐知道叛亂,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臺)、閬州(今四川閬中)一帶。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為補京兆功曹,他卻不去任職。二年正月,嚴武再任職成都,幾次寫信希望杜甫回來。

六月,嚴武表薦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又稱“杜工部”。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嚴武的幕府。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於五月離開成都乘舟南下,經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渝州(今重慶)、忠州(今重慶忠縣)至雲安(今重慶雲陽),次年暮春遷居夔州(今重慶奉節),甚至以船為家,“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杜甫詩有“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居夔州近兩年,寫詩四百餘首。

大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攜家出三峽,經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陽。之後,詩人漂泊湖南,貧病交加,瀕臨絕境。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時年五十九歲。

唐大曆五年,杜甫在湘江中的小船上因“風疾”病逝。杜甫的逝世至今都是學術界討論的一個話題。一些專家認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並在杜詩中找到證據,“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長卿病是指司馬相如患有的消渴症,即糖尿病。一說杜甫人在耒陽,為洪水所困,十餘日未進食,後來耒陽聶縣令僱小船來接他,並且贈送許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盡,竟大飽而死,郭沫若據此認為杜甫是吃了“天熱肉腐”之物,因食物中毒而亡。

杜甫靈柩停厝在岳陽,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由他的孫子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但現在杜甫的墳墓有八座,分別位於河南鞏義市、河南偃師市、湖南省耒陽(今耒陽市)、平江縣等地。

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到底經過了什麼挫折

情感諮詢珊 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僅獲得少許資助,過著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的生活,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 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 兵車行 麗人行 等批評時政 諷刺權貴的詩篇。而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尤為著名,標誌...

安史之亂相關簡介,安史之亂相關簡介資料

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其中,安指安祿山.史指安祿山的部將史思明.二人先後發動叛亂.攪得中原大地民生凋敝.安史之亂起於755年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結束於763年 唐代宗寶應元年 前後近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的下場如何,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哪裡?

愛被知識問到人 唐玄宗 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685年 762年 漢族,又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竇皇后 竇德妃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擁其父李旦即位,被立為太子。延和元年 712年 受禪即位,改年開元。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