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則天碰上安史之亂,她有能力平定叛亂嗎

時間 2021-08-11 17:27:30

1樓:無厭

安史之亂發生於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給唐王朝造成了極大的災難,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王朝花費了很大的精力才平定,但這也使唐王朝由盛轉衰,經濟重心開始由北方轉移到南方。如果歷史開一次倒車,讓武則天碰上安史之亂的話,我覺得她是完全有能力平定叛亂的。理由如下:

武則天劇照

一、安史之亂是一次公開反叛的非正義性戰爭。安史之亂的發起者安祿山與史思明兩人,根本沒有什麼本事,靠的是溜鬚拍馬和極盡諂媚才獲得權位來獲得反叛的資本的,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反叛是乙個沒有精密計畫的反叛,而且叛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不得民心,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反叛注定不會成功,百姓們會把心思放在朝廷軍隊上,他們反叛的平定,只是乙個時間問題。

安祿山劇照

可是為什麼安史之亂還是持續了八年之久呢?主要還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已經年老昏聵,沒有鎮壓叛軍的膽略與氣魄了,而且新一任君主李亨也是乙個志大才疏的人,導致鎮壓叛亂的時間大大延長了。

武則天劇照

二、武則天本人有著優秀的才能與膽魄。武則天以一介女流登上皇帝寶座,本人自身就有著非凡的膽魄,就像在徐敬業打著太子的旗號反叛的時候,就靈活的調動天下兵馬,迅速平叛,而安史之亂的藉口過於荒謬,很難得到百姓的認可,再加上武則天頒布有很多惠民政策,深得民心。這樣一來,安史之亂無異於以卵擊石,根本不可能取勝。

2樓:

不好說,歷史上的事情沒有如果可言,另外,武則天不是擅長打仗的人,但是不代表不會用人,所以,不好說。不好說,歷史上的事情沒有如果可言,另外,武則天不是擅長打仗的人,但是不代表不會用人,所以,不好說。不好說,歷史上的事情沒有如果可言,另外,武則天不是擅長打仗的人,但是不代表不會用人,所以,不好說。

3樓:常常嚐嚐

很難說,畢竟武則天的手段都是宮鬥和朝堂爭鬥,平叛打仗的事她不一定擅長。

4樓:釋因

武則天如果碰上安史之亂,應該是有能力平定判亂的。武則天不僅能文治,對於武治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可以說在治國方面,武則天很有智慧型,善於用人。

5樓:莊悠

如果是武則天當政,自然不會出現安史之亂這種亂象。但是如果出了這種亂子的話,作為乙個傑出的政治家,她是絕對有能力平定叛亂的。

6樓:

歷史不能重演。就像人不能重來過一樣!以武則天的能力的話!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畢竟中國歷史上就她乙個女皇帝!他是比較有成就的!

7樓:該寂寞時候寂寞

她有能力,一代女皇沒有手段能當上女皇嗎?她不能親自動手,但是她會用人啊,她有這個能力

8樓:龍靖揚

我覺得如果是武則天治國,除非有什麼特殊需求,她壓根不會讓安史之亂發生,她對人心和**的掌控力實在是非同尋常

9樓: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女皇,在她的統治下,中國開創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歷史,不要說安史之亂,就是外敵入侵照樣可以將,入侵之敵打回老家,清明之治是不會發生類似安史之亂的。

10樓:楊近耀

有能力,一代女皇不是吹的,雖然打仗什麼的,可能比不上其他皇帝,但是用人這方面是很牛的,有這個能力把他們降服。

11樓:布耘豪

我覺得吧,安史之亂是一定的歷史時期造成的,如果是武則天可能都不會出現安史之亂

12樓:cygcyg曹豔國

一定能,武則天也不會給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個機會叛亂!

13樓:玉漱

能啊,她連皇帝都能當,怎麼不能平亂

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

14樓:檸檬

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製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15樓:匿名使用者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一共兩個人,乙個是李光弼,另乙個是郭子儀。

1、郭子儀

郭子儀是中唐時期的名將,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太子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並且冊封郭子儀為方節度使(靈武,在今寧夏靈武西),命其討伐安祿山。郭子儀率軍先後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的作用巨大,有人說因為郭子儀的存在才能大唐獲得安寧達20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郭子儀的權利很大但是朝廷並不猜忌他會謀反,郭子儀功高蓋主但是皇帝也不會懷疑他。由此可見史書對郭子儀的評價之高。

2、李光弼

李光弼和郭子儀是很要好的朋友,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建議唐肅宗(唐玄宗的兒子李享)提拔李光弼為大將一起平定安史之亂。論戰功、論軍事才能,李光弼要勝過郭子儀。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是「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需要說明的是,李光弼並不是漢族而是契丹。

16樓:匿名使用者

郭子儀和李光弼中國唐玄宗末年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歷時8年之久的叛亂。節度使置自唐睿宗時,僅是統領邊防軍鎮的使職。唐玄宗為控制和防禦周邊各族,將節度使增為10個,他們除管軍政外,又兼管本道民政及財政,權勢積重。

玄宗統治後期,政治敗壞,**軍備空虛,天寶元年(742),全國兵數為57.4萬名,邊兵竟佔49萬。安祿山即在此外重內輕、尾大不掉的局面下起兵叛唐。

叛亂經過 安祿山身兼平盧(今遼寧朝陽)、范陽(今北京)、河東(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鎮節度使,兵力雄厚。他洞悉長安朝廷腐朽、實力空虛的內情,又因與宰相楊國忠 爭權,遂於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起兵。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逃或降,或被擒殺。

叛軍軍鋒迅速指向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唐玄宗派遣大將封常清到洛陽募兵6萬,很快為叛軍擊敗,洛陽失陷。封常清與駐屯陝州的大將高仙芝一起退守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玄宗聽信監軍宦官的誣辭,殺死高、封兩人,起用病廢在家的大將哥舒翰統兵赴潼關。

次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令部將史思明經略河北。 洛陽失陷後,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與平原(今山東陵縣)太守顏真卿起兵討安祿山,並號召諸郡響應。唐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領朔方軍出師河北,屢獲勝利。

河北10餘郡多殺叛軍守將,重樹唐幟,切斷了安祿山軍隊前後方的聯絡,使家在范陽的叛軍將士軍心動搖,安祿山甚至想放棄洛陽逃回老巢。唐朝很有討平叛亂的希望,但楊國忠猜忌駐防潼關的哥舒翰,不採納他關於據險堅守以待敵內變和由郭子儀、李光弼引兵北取范陽、覆敵巢穴的建議。十五載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兵,結果大敗,潼關陷落,長安震動。

玄宗逃往成都,行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軍士譁變,殺楊國忠,玄宗被迫縊殺楊貴妃,隨即奔成都。太子李亨奔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同年七月即位,是為肅宗,改元至德。 安祿山遣部將孫孝哲入長安,自己仍留洛陽。

叛軍將領日夜縱酒,專以聲色財賄為事,已無再進取之意,致使唐軍得到了重整軍備、調集重兵的機會。長安失陷後,郭子儀、李光弼奉命率步騎5萬自河北至靈武 ,壯大了朝廷的聲勢。河西(今甘肅武威)和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安西(今新疆庫車)節度使的兵也來會合。

唐廷又得到回紇、于闐及西域諸族的援助。至德二載(757)正月,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李光弼堅守太原,屢敗敵軍;郭子儀收復河東郡(今山西永濟蒲州鎮),解除了側面敵人的威脅,為收復兩京做了戰略的準備。

同年九月,廣平王李俶與郭子儀統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眾15萬自鳳翔出發,攻克長安,十月收復洛陽,安慶緒逃往鄴郡(相州,今河南安陽)。此時,留在范陽的史思明不願受安慶緒的節制而降唐。唐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但唐廷又策劃消滅他。事洩,史思明遂反,與安慶緒遙相聲援。 乾元元年(758)九月 ,唐派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統兵20餘萬(後增至60萬),討安慶緒,包圍了鄴城。

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來援,唐軍60萬眾潰於城下。史思明殺安慶緒,還范陽,稱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陽,與唐軍相持年餘。

上元二年(761)二月,李光弼攻洛陽失敗。三月,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十月,唐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窮迫自殺,安史之亂至此始告平定。

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戰亂雖平,安史部將勢力並未消滅,藩鎮割據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戰亂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吐蕃對唐的侵擾也日益頻繁,唐朝國力大為削弱,其全盛時代也從此結束了。

17樓:智冬桖

史思之亂是由安祿山,史思明的判亂。使唐朝元氣大傷。從此一厥不振。最後是被郭子儀和李光弼平定了

18樓:齋凱樂

唐肅宗啟用郭子儀,李光弼來平定的

武則天簡介,武則天的生平簡介

武曌 624年2月17日 705年12月16日 通稱武則天或武后,幷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 注 4 唐高宗時為皇后 655年 683年 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 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 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 690年10...

如何評價武則天,如何正確評價武則天?

切莫仰望幸福 作為乙個女人,在封建的古代生存本來就十分不易,因為在過去,女人總是受著所謂的三從四德的心理約束,還有裹小腳的生理約束。甚至在一開始女子甚至連上私塾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她們的未來就被困在了一方天地之中,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短短的一聲,甚至沒有一天是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的。而武則天...

怎樣評價武則天,如何正確評價武則天?

落葉傳風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 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 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養學生綜合 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