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隨和入字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寫了什麼樣的景象

時間 2021-10-15 00:26:43

1樓:魏你橙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荊門山時,地勢已經漸趨平緩,眼界也隨之開闊起來,大荒,是遼闊無邊的原野。李白剛剛從兩岸高山夾峙的三峽**來,隨著江船的東下,身後蜀中的群山已經越去越遠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而長江從落差極大的三峽奔瀉而下,至此也漸次平靜下來,浩浩蕩蕩地流向這一片廣袤的新天地。

這一聯是李白寫景的最著名的句子,一般來說,李白的名句都是抒發內心的滿腔豪情的,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吟天姥吟留別》),都張揚著極其強烈的個性光芒,使人一望便知是李太白的情懷與風格,而無人能望其項背。不過這一聯卻純粹是寫景,而且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旅夜抒懷》)句式相近,用詞相似,氣勢相當,同為唐詩中最華彩的樂章,而被許多評家放在一起相提並論。我們知道,李白的精神世界是最容易為山川景物所打動、所感染的,當他突然面對一個與自己二十多年來所熟悉的巴山蜀水完全不同的楚地的"平野"和"大荒"時,不但在視野上大為開闊,而且內心感到一種無形的震顫,充滿了喜悅,他要迫不及待地隨著大江一起,帶著自己年輕浪漫的心和建功立業的情,撲向這一片嶄新的天地,"山隨平野盡",預示著作者在船到荊門山時,已將巴山留在身後,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頁翻了過去,留在了記憶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遠眺,楚天遼闊,境界超遠,宣告了詩人在即將進入楚水之際,已經在憧憬一種全新的人生歷程,要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忍不住躍躍欲試、大顯身手了。

這一聯實際上既是寫景,同時也是一位有著遠大抱負的曠世英才,面對新生活,走向新世界時的真情告白呀!

2樓:王永凱

描寫了荊門一帶山盡原出、江流壯闊的雄偉景象。表現了青年李白初出巴蜀時興致勃勃、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詩境淺說》:

“太白天才超絕,用筆若風檣陣馬,一片神行。……此詩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聯,寫荊門空闊之景。唯收句見送別本義。

圖窮匕首見,一語到題。昔人詩文,每有此格。次聯氣象壯闊,楚蜀山脈,至荊州始斷;大江自萬山中來,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縱,故山隨野盡,在荊門最切。

……五六句寫江中所見,以‘天鏡’喻月之光明,以‘海樓’喻雲之奇特。……末二句敘別意,言客蹤所至,江水與之俱遠,送行者心亦隨之矣。”

3樓:匿名使用者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十字勾勒出了荊門的地理形勢和壯闊景觀。這裡的寫景,角度是移動著的,而不是定點的靜的觀察。

這從“隨、盡、入、流 ”四字型現出來。因此這兩句詩不僅由於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於動態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

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後,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4樓:雲長天雨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在這一聯,短短十個字,作者描繪了四種景象:起伏的山嶺,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長江,遼遠的荒原。

每一種景象都是那樣的闊大,讓人窮盡目光,思接千里。這句的意思是山隨著低平的原野的出現而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描寫了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用流動的視角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度到平原,山巒從視線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衝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畫出了一副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寫的是遠景。

其中“隨”字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如何把四種景象融合在同一個畫面中呢?作者用一個“隨”字把“山”與“野”聯結在一起,用“入”字把“江”與“荒”聯結在一起。“隨”字描繪出山脈的走向與趨勢,富有流動感和空間感,彷彿一幅圖畫在你面前徐徐。

隨著山脈的走向越來越低,最終沒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廣闊,詩人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而“盡”字則道出了山脈消失,平原呈現時,詩人眼前豁然開朗的喜悅感覺。 “入”字則帶著強烈的楔入感,描繪出了長江衝擊荒原的力量,也激發著作者的豪情。作者內心的激昂奮進,也隨著水流奔向遙遠的天際。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什麼意思

粘代卉普煦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譯為現代白話就是 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 滔滔江水流向廣闊的莽原。渡荊門送別 是詩人離別家鄉蜀地漫遊,到達荊門時所作。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全境以山地為主,東南接江漢平原。此句描寫大江流眼界也隨之開闊起來。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什麼意思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譯為現代白話就是 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 滔滔江水流向廣闊的莽原。渡荊門送別 是詩人離別家鄉蜀地漫遊,到達荊門時所作。荊門位於湖北省中部,全境以山地為主,東南接江漢平原。此句描寫大江流眼界也隨之開闊起來。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而行,到荊門山時...

賞析「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急需,要正確的啊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 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 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江入大荒流 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