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開示 念佛三昧與開悟有何差別

時間 2021-10-14 23:46:12

1樓:莫文靈雲南

【譯文】

來信所說的念佛三昧,說起來容易,要想得到實在是難上加難,只管收攝心念,懇切念佛,久而久之也許能夠證得。

即使不能證得,有真信心、懇切、願收攝心念念佛的功德,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彌陀佛接引,帶業往生。

事一心不亂,如果按照蕅益大師的分析,尚且不是現在的修行人能夠證得的,何況理一心不亂呢?

因為斷盡見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亂,破除無明煩惱證得諸法之真實體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亂。

如果是內秘菩薩的大行,而外現小乘聲聞或者凡夫之相的菩薩,那麼理一心或事一心,固然不難做到。如果確實是具足煩惱惑業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可多得,況且理一心呢?

應當詳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這封很長的信,就明白了。

至於覺悟無生理體之後,必須還要保護維持,消除存殘餘留的習氣,這個到時候自然知道,何必預先問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樣,是涼是熱自己心裡清楚。否則縱然喝水的人說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麼味道。

居士把悟無生忍看得難免太容易了,私下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護護持,以致使習氣又會**,而導致得到後又失去,所以才有這樣的問題。要知道,真正證得無生忍,實在是非比尋常,是破除無明證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圓教菩薩,也就是別教初地菩薩,談何容易。

請居士依照印光《文鈔》開示而實行,等到了解淨土法門的所以然,以及信願行的意志,都能不被一切其他宗善知善的其他法門所奪取,此後如果有多餘的能力,不妨加以專研各大乘經論,來開啟智慧型,以此作為巨集揚淨土法門的依據。

能夠這樣去做,雖然是凡夫,也同樣可以隨著有緣人的根機弘法利生,行菩薩道。

暫且不要好高騖遠,恐怕或者對於事和理不能明了,便難免會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長信,就是專門治這個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雖然不同,性質其實是一樣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說,請在給他的信中細心領會。

要知道,悟後的人和沒悟的人,修行的方式雖然是一樣,但是心識意念則大有差別。

未悟無生的人,境界還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現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經過去便會回憶、惦念。(攀附、控制的意思,包括喜好和厭惡,不要以為喜愛就是攀附、控制,憎惡就不是攀附和控制。)

而已經悟無生的人,境界雖然有生滅,他的心卻毫無起心動念,猶如明鏡可以照各種物體,而物體映現在鏡子中,鏡子對它毫無粘留,物體映現過之後,鏡子中也毫無痕跡。已悟無生的人,他的心對於所有的境界,猶如鏡子對於物體映現一般,絕沒有一絲毫執著留戀的想法。

然而,雖然對於境界沒有起心動念,仍然猶如波濤執行在大海上、猶如雲朵遍灑甘霖一般,來慈悲地救度眾生;凡是世間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約,和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然喪失生命,也不會有所逾越。

還不要認為對於境界不起心動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揚佛法勸化眾生的事情,全部都廢除了。

如果這樣就是深著拔除沒有因果、否定一切善惡的空魔,而墮落於頑空的邪見之中,從此拔除因果,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肆意妄行,這就是以凡夫冒充得道聖人,破壞佛法,誤導眾生的阿鼻地獄種子了。這裡邊道理、關係,相當深,印光還是不得不稍微陳述其中的利害的。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

若實係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

當過細看印光與永嘉某居士之極長一信,則可知。至於悟無生以後,護持保任,銷鎔餘習,彼自了明,何須預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否則縱令飲者說得十分的確,而未飲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

以居士將此悟無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護持,致餘習復蒙,得而復失,故有此問。真無生忍,實非小可,乃破無明證法性,最下者為圓教初住菩薩,即別教之初地也,談何容易。

祈且依印光文鈔所說而行,待其悉知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及信願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識異說所奪,此後若有餘力,不妨兼研諸大乘經論,以開智識,以為巨集淨土之根據。如是則雖是凡夫,可以隨機利生,行菩薩道。且勿妄意高遠,恐或於事理不清,則難免著魔。

永嘉某居士之長信,專治此病,彼病與汝病,名目不同,性質是一,光固不願多說,祈於彼信領會之。

須知悟後之人,與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則別。未悟無生者,境未至而將迎,境現前而攀攬,境已過而憶念。(攀攬二字,賅攝好噁憎愛,勿謂好愛為攀攬,憎惡為不攀攬,)

悟無生者,境雖生滅,心無生滅,猶如明鏡,來無所黏,去無蹤跡。其心之酬境,如鏡之現象,絕無一毫執著繫戀之思想。然雖於境無心,猶然波騰行海,雲布慈門,凡世間綱常倫理,與夫上巨集下化之事,必須一一認真實行,雖喪身命,不肯逾越。

且莫認作於境無心,便於修持自利利他上巨集下化之事,悉皆廢弛,則是深著空魔,墮於頑空,由茲撥無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濫聖,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阿鼻地獄種子矣。此中關係,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為略陳其利害也。

摘自《文鈔》之《復袁福球居士書》印光大師 著述 佛** 敬譯

2樓:

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亦難得益。

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古德謂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耳。而具縛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則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復濮大凡居士書

佛教既然是無神論的宗教,為什麼他們認為普通人做不到的事念佛就可以做到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寺院裡的各種神像,其實是表法。他們是乙個眾生從學佛到成佛所經歷的不同階段。

近門第乙個是代表包容的彌勒佛,他的背面是韋陀菩薩,韋陀菩薩曾經發願眾生都成佛了,他才成佛,所以學佛第二步是發下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的決心。然後,是大雄寶殿,是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努力學習,依教奉行,並且要象觀世音菩薩一樣護念眾生,慈悲喜捨。最後,大多寺院是供養西方三聖殿的,表示得到極樂淨土的無量無邊的清淨,平等,覺悟的境界,就是成佛,並成就佛土。

佛教是承認有神的,可是佛教的神不是最後的成就,眾神是善的化身,可是他們還是眾生,還會墮落,所以還要再努力,要覺悟。

而且佛教也沒有主宰我們生命的神存在,一切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你行善就往天界等的世界去,為惡就向地獄等的世界進軍。關鍵是你的覺悟。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無神阿,但是它崇拜的是佛...

說白了就是神

佛教教育短片:到底為什麼要念佛

5樓:潛川

佛菩bai薩以四種方便度人,一du、相貌

二、身行

三、傳法zhi

四、名號。dao

所以,觀佛菩薩莊嚴專的相貌、

屬學習佛菩薩的身教、依從佛菩薩的法度、稱念佛菩薩的名號,皆可得福得度。

大家都知道一句話,說:「念佛一聲,福積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六道苦眾,皆是受報而生。

我們來世間為人,就是來受報的,受自己前世造作的福報或是惡報,一切苦樂皆不出此二者。福報大的人自然吃穿受用自在,所求如意,反之亦然。惡報多的人,自然衣食不周,所求不得,百逆橫生。

反之亦然。

所以禮佛時我們應收心攝念,觀瞻佛菩薩的端嚴相貌,觀想佛菩薩的身教,依止佛菩薩的法度,稱念佛菩薩的名號,一心禮拜佛菩薩像,才能令自己滅罪得福,善增惡減,福長罪消,自可改變境遇,所處安泰自在,最終得度苦海,解脫生死,超越輪迴。

——念佛就是屬於佛菩薩度人的第四種方便法門。

佛教念佛堂需要辦理什麼合法手續?

6樓:因緣法

如果是公眾性質,要取得宗教場所的資格,才能進行佛事活動。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要辦理念佛堂這麼辦

佛教中的念佛治病是真是假?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好比問:有沒有天堂、地獄? 信的人說有,不信的人說沒有,誰也說服不了誰。有些東西現代科學還無法證實,只有看各人自己的理解了。

念佛至少可以使心靈得到清靜,有心的話,何不試試。

要想完全明白乙個事物,實踐是最好的辦法。

很多東西用語言是無法說清楚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9樓:香光莊嚴

你苦真的有心就自己去實踐哪,我們這裡有人說是真的你也不會相信的,所,以,佛法的可貴之處就是你能自己親自證實它!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真可假。

從科學角度講,這不是真的,因為佛是被人們意想出來的,不是真實存在的,念它自然不會治病。

但從另乙個角度講,人在念佛時心理上會有一定變化,類似於心理學上的自我安慰法,或者說是人的精神狀態對身體的正面影響,醫學上也有這樣的例子,心情狀態很好或者意志堅強、信念執著的人病比較容易好,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得是記錄片《山西小院》吧,你們不信可到山西大同**去實地調查一下不就知道嗎,不要用唯物的眼光去看精神世界.信佛的人能說假話嗎,那不違背佛陀的教誨

12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是教人向善的.信而不迷!

13樓:安南在此

朋友,佛呀,你信他就靈,不信他不靈。其他宗教也一樣。但生活他是次要的。

14樓:蔣逸聰

佛教治病是迷信的東西,是不科學的,千萬不可相信。否則會有嚴重後果。要相信科學,有了病就去治,不要耽誤時間。

居士林和佛教社、念佛堂有區別嗎?

15樓:海印放光

居士林,是在宗教局登記的正規社會團體,是正規的宗教場所。佛教社、念佛堂,一般都是自發組成的佛教共修團體,非正規宗教場所。

從本質上講,都是佛教在家居士的一種修行團體。這一點沒有區別。

16樓:氯化鈉

都是佛教活活動場地,像各個廟一樣,各有各的名稱。

道教念經佛教念佛內容有捨區別

17樓:匿名使用者

形式上:**完全不同。佛教經典是佛陀宣說的。

發心上:佛教強調以出離心、菩提心攝持(例如慈悲心等)而道教沒有。

境界上:佛教最終會講到空性的見解,而這一點,道教有非常少的一點點的空性表述,但佛教卻有非常甚深,非常殊勝的空性見。這也是其他宗教沒有辦法企及的。

印光大師 念佛時如何對治妄想,印光大師等開示如何對治念佛時妄念

知道妄想起,不理會,心繫佛號。以一句佛號對治種種妄想,時間久了,妄想自然由粗變細,由細變無。這是第一步,不真下功夫不行。南無阿彌陀佛!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

求印光大師開示語錄一則

卍蓮池海會卍 印光大師語錄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之美。靜坐常思已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唸。除唸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

聽唸佛機然後跟著念可以達到唸佛三昧嗎如果可以的話然後再舉個實際例子阿彌陀佛頂禮諸位菩薩

念 阿彌陀佛 開始以佛號代替雜念 妄想,只管念就對了 直到心裡清晰了,清明瞭。第二階段 可觀想,觀想佛的功德,觀想佛的形象,觀想佛的性德,觀想極樂世界都行 隨自已喜歡。勿求心裡空白。第三階段 學習佛理 經 如聽淨空法師講 淨土經典 達理一,心自然不亂。總述三條,一相應 心與佛大慈悲心應 二相續 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