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 念佛時如何對治妄想,印光大師等開示如何對治念佛時妄念

時間 2022-07-26 22:30:18

1樓:

知道妄想起,不理會,心繫佛號。以一句佛號對治種種妄想,時間久了,妄想自然由粗變細,由細變無。這是第一步,不真下功夫不行。南無阿彌陀佛!

2樓:8萬4千法門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

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妄想起時,只乙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主人不理,彼即無勢可乘。若用剛法抵制,彼亦以剛法從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謂主人怕他,又必益加決烈。

二者皆損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見不聞,彼既無勢可乘,只得逡巡而去。(《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溫光熹居士書一》)

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復徐彥如、軼如二居士書》)

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巨集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

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唐能誠居士書》)

問:心業未淨,於往生有無妨礙?

答:功課宜專不宜繁,專易攝心,繁難歸一。往生在信願真切,倘無真信切願,縱心能清淨,亦難往生,不可不知。(《印光法師文鈔三編·答俞大錫居士問》)

今於念佛時,即作已死未往生想。於念念中,所有世間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號外,無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

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朱仲華居士書二》)

印光大師等開示如何對治念佛時妄念

3樓:傻子歡兒

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

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

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

印光大師開示:為什麼念佛時覺得有妄想

4樓: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縱不能完全了無妄念,然亦不至過甚。多有只圖快圖多,隨口滑讀,故無效也。

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

又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

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

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

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

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

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

真有信願,妄當自已。

倘平日有過頭妄想,欲得神通,得名譽,得緣法,得道等。如是完全以妄想為自己本心,越精進勇猛,此種妄想,越多越大。若不覺照,永息此妄,則後來還會著魔發狂,豈但妄想而已乎,固宜汲汲息此過頭妄想也。

做功課,當依功課章程。念佛歸位,有加釋迦,藥師二佛者,亦無礙。論理,未念之前禮佛,則系釋迦佛也。

世人多以人情為事,人無不求消災延壽者,故加唸藥師佛。實則阿彌陀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威神功德,悉皆齊等,非念阿彌陀佛,不能消災延壽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5樓:aaa**王

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

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

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裡,故不知也。

6樓:文與

凡所以為凡者,時時為妄念所纏,不能自已,所以要念佛。

7樓:淨念意

這是妄念,亦是業障!

印光大師:念佛時妄想雜念多怎麼辦

8樓:8萬4千法門

印光大師----念佛時妄想雜念多怎麼辦?

所言念佛妄想多,當一心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勿令空過,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聽即都攝六根之法。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無弊。凡一切人皆以諦聽告之。

余詳文鈔,此不具書。(三編卷二復拜竹居士書三)

念佛妄念多,當攝耳諦聽。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也。(三編卷二復拜竹居士書四)

持佛號時,雜念紛飛,此是多知多見,心無正念之現象。欲此種境象不現,唯專心痛念自己將欲命終。唯恐即墮惡道,勵志念佛。了不起他種念頭。久則自可澄清。(三編卷二復丁普瀞居士書)

凡夫之心,熟處過熟,生處過生。非將死字掛在額顱上,決難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則妄想成主,本心成奴。

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驅逐於三惡道中,永無出期。可不哀哉。(三編卷二復王修本居士書)

若念佛有妄想,當用心聽。字字句句,都要聽得明白。無論大聲小聲,心中默念,都要聽得清楚。

久而久之,心自歸一。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即是攝耳諦聽之法。

當依此而念,不至仍舊妄想紛飛耳。(三編卷二複方聖照居士書二)

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應酬外緣,致心中雜念紛至沓來。當作將死,將墮地獄想,一心念佛,則妄念便可消滅矣。正不在經之生熟也。(三編卷二複方聖照居士書五)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六道中無業不造。若無心修行,反不覺得有此種希奇古怪之惡念。若發心修行,則此種念頭更加多些。

(此係真妄相形而顯,非從前無有,但不顯耳。)此時當想阿彌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雜念妄想,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或小聲念,或默念。

)必須字字句句,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

能如此常念,則一切雜念,自然消滅矣。當雜念起時,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許他在我心裡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則意地自然清淨。

當雜念初起時,如一人與萬人敵,不可稍有寬縱之心。否則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拌命抵抗,彼當隨我所轉,即所謂轉煩惱為菩提也。

汝現能常以如來萬德洪名極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淨。心清淨已,仍舊念不放鬆,則業障消而智慧型開矣。切不可生急躁心。

(三編卷二複葉福備居士書一)

妄想起時,只乙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若主人不理,彼即無勢可乘。若用剛法抵制,彼亦以剛法從事。

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謂主人怕他,又必益加決烈。二者皆損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見不聞,彼既無勢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三編卷三復温光熹居士書一)

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處。若不念佛,汝何由知如是之多妄乎。(三編卷三復温光熹居士書一)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對治念佛時心火,頭火上

9樓:極樂勝境

您好,誦經念佛不要追求數量,要重視質量,有些人《無量壽經》誦了幾千一兩萬遍,還是雜念繁多,煩惱重重,那時間不是浪費掉了嗎。很多同修一直追求數量,又想控制雜念,以急躁心念佛速度快,誦經念佛速度快,導致長期繃頭念佛誦經,久而久之,會發生頭痛,睡眠質量差,繼續發展下去就是植物神經紊亂、神經衰弱、最後身體越來越差,就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念佛誦經的方法。建議您好好看看佟愛國老師開示《妙音居士學念佛》、《如何念佛調息與真幹》,對您提公升念佛誦經功夫有很大幫助,阿彌陀佛。

念佛雜念紛飛妄想多怎麼辦 印光大師

印光的大師生平,印光大師的一生對淨業行人有何啟示

平實和老實,腳踏實地,顓蒙念佛,自己就是愚夫愚婦,不妄想去參禪 去開悟,去做大通家。這是印祖一生的示現!信願念佛 求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合十 印光大師 一生怎樣念佛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

印光大師 怎樣念佛才能消除惡業,使病癒身安

8萬4千法門 心中常須存恭敬心,如對佛前,如墮水火,以求救援,絕不敢起一念不正當之心。從日至夜,睡著則任他去,醒來即接著念。以念佛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可望病癒身安。彼既不能動,則終日以誌誠心念佛,或大聲,或小聲,或心中默念皆可。出聲念,則可唸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難念,宜念四字。無...

印光大師 如果專修唸佛的人,雖然在此界沒有往生西方,但是 譬如太子墮地,貴壓群臣,種性已超二乘之上

南無阿彌陀佛!印光大師還說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增廣卷二 覆鄧伯誠居士書二 唸佛法門殊勝至極! 極贊淨土之了義也。良以因緣成熟,信心成就,橫超三界,非普通聖道自力可望其項背也。故喻為太子,為人王之子,而淨土行者,往生不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