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時間 2021-09-11 22:29:1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有很多,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都各具特色,沒有最著名之說,只是個人眼光和偏好的問題。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

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的有關規定。

2樓:水杉陳曉東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中國古琴藝術 崑曲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2023年9月30日,新添22項: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   2010新添兩項:京劇、中醫針灸   2023年新添一項:皮影戲

3樓:京城「老炮兒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字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

中國最著名的萬里長城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4樓:抉擇誰吧

對於這些他是屬於物質文化遺產,並不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手藝呀,精神這方面的,而長城屬於實實在在的東西。

6樓:愛好是個悲催

長城是物質文化遺產,實實在在的萬里長城擺在那裡。

7樓:個非凡哥

中國最著名的萬里長城好像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應該是個旅遊景點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屬於物質文化遺產吧,因為萬里長城是實在存在的東西。

9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長城當然屬於物質文化遺產了,因為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呀!

10樓:的法國人

我認為他應該屬於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11樓:穎兒三歲

不是啊,長城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自然不屬於非物質的

12樓:可樂花兒開

首先,我們得先明確兩個概念,即什麼是物質文化以及什麼是非物質文化的問題,儘管二者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大相徑庭。

從概念方面來解釋,物質就是具體存在的實物,是由原子構成的,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但無論如何,物質的終極概念都是實實在在的物體。與之相對應的「非物質」顯然已經超越了物質基本概念的範疇,並不具備實物的所有特質。

那麼接下來就解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問題。

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群)和人類文化遺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群)和人類文化遺址。

當然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記憶兩者之間的區別,只要是帶有精神色彩的,並且不是單純的具體實物型別的遺產,都可以稱作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就是說,中國著名的萬里長城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是北京的故宮和頤和園,蘇州園林,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這些物質文化遺產都已經變成了比較熱門的景區了,它是我們用手就能直接觸碰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

如果是需要有人傳承的技藝,拿它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了。比如,我們的國粹京劇、黃梅戲,或者是這兩年比較火的侗族大歌,以及他們的語言等等。

13樓:day小北瓜

這個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畢竟萬里長城實實在在在外面中國呀。

雲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4樓:碎碎念知識小能手

總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個民族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下來的文化以及相關實物場所,是民族獨特、個性的審美習慣的表現。雲南作為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擁有著除漢族外還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個少數民族,因此使得雲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樣性,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雲南的非遺專案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及**、傳統戲劇、傳統美食、傳統技藝、傳統醫學、遊藝與雜技等十多個類別。

首先,雲南有105專案國家級的非遺專案和450項省級的非遺專案。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壯族彝族銅管舞、佤族木鼓舞、獨龍族民歌等多種少數民族傳統舞蹈及**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文學方面有怒族若柔語言、傣繃文、格薩爾史詩等十幾種種民間文學。雲南非遺專案中傳統手工藝作為突出,像有著傣族文化歷史活化石之稱的雲南貝葉經製作、有著濃郁民族風格的劍川木雕和白族織染以及採用多種材料作為原料經過提花、織造等多種傳統手工操作製作而成的雲南傣錦,在我國傳統手工藝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民族文化最寶貴的瑰寶之一。

然後,雲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也是非常多的。雲南省總人口不到5000萬,但居住著26個民族的人民,使得雲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麗,為豐富的非遺專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了讓非遺文化專案得到傳承和保護,雲南省不斷推出各種措施,積極搭建非遺人才培養的平台,做好非遺專案的繼承和傳播博。

在2023年的時候雲南的非遺繼承人只有200多名,通過積極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讓更多的人對雲南非遺專案感興趣,自願成為非遺繼承人,並且還把非遺繼承人送去培訓學習,使得非遺繼承人隊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間得到省級認定的非遺繼承人就增長到一萬餘人,使得雲南的非遺專案得到有力的支援。

最後,除了上面所介紹的之外,雲南省的非遺專案非常多,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到雲南親自去體驗一下。

15樓:諾言

麗江古城、三江並流 、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紅河哈尼梯田。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南方絲綢之路」及茶馬古道上的重鎮。

古城以長江虎跳峽為屏障,以玉龍雪山為背景,以流水為魂魄,完美地將山與水、水與居住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其獨特的城市格局、曲折有致的街道、高低錯落的民居建築與潺潺流水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存空間,充溢著「雪山、綠地、小橋、流水、納西人家」的詩情畫意。它是以世界上惟一活著的象形文本——東巴文為精髓的納西民族文化深厚歷史積澱的結晶,是中華民族、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遺產。

16樓:江淮一楠

雲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彌渡民歌等124項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具體專案:

1. 瀕危民族語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縣 金平縣文化館 。

2. 民間文學 敘事長詩《洛奇洛耶與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縣 墨江縣文化館。

3. 坡芽情歌 壯族 富寧縣 富寧縣文化館。

4. 創世史詩《目瑙齋瓦》 景頗族 德巨集州 德巨集州文化館 。

5. 創世史詩《阿細先基》 彝族 彌勒縣 彌勒縣文化館。

6. 傳統** 宣撫司禮儀樂舞 傣族 孟連縣 孟連縣文化館。

7. 劍川白麴 白族 劍川縣 劍川縣文化館。

8. 彌渡民歌 漢族 彌渡縣 彌渡縣文化館 。

9. 民歌開益 白族 蘭坪縣 蘭坪縣文化館。 10.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縣 建水縣文化館 。

11.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縣 石屏縣文化館 12. 傳統舞蹈 蘆笙舞 苗族 大關縣 大關縣文化館 。

13. 藏族弦子舞 藏族 德欽縣 卡瓦格博文化社 。

14. 弄婭歪 壯族 廣南縣 廣南縣文化館。

15. 棒棒燈 壯族 硯山縣 硯山縣文化館 。

16.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硯山縣 硯山縣文化館 。

17. 水鼓舞 德昂族 瑞麗市 瑞麗市文化館 。

17樓:

貝葉經製作

根據現存的有關傣文史料記載和考證,用貝葉抄寫**,起源於印度。用鐵筆將文字刻寫在經過特製貝葉上的貝葉經,是「貝葉文化」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貝葉文化」的主要載體雲南貝葉經是傣族文化歷史的「活化石」之一,被稱為「刻在樹葉上的傣族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瑰寶之一。

傣族織錦

雲南傣錦,是一種以絲線、毛線、棉線、麻線、晴綸線、金絲線等材料為原料,採用傣族傳統的木架織機手工操作,經提花、織造等工藝形式製作成的長條形織錦物,是雲南的傣族人民從事宗教活動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傣錦幅寬一般為20-60厘公尺不等,長短不一。因其花紋絢麗多彩,形象生動、變化多端 、呈立體形,在雲南少數民族織錦中獨樹一幟,享有很高的聲譽。

鶴慶銀器

大理鶴慶新華村銀器製作源於唐朝的南詔國時期,千年前,這裡的銀匠們沿著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西突北進,在東南亞、西域、藏文化區、漢文化區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腳印,鶴慶新華銀器由此蜚聲。明代開始,這些「走夷方」的銀匠開始在自己的家新華村建立起作坊,用茶馬古道之便,借馬幫之手,讓新華銀器遍布周邊各地。

劍川木雕

經過千餘年發展與積澱,在充分吸收漢族和周邊各民族文化技術的基礎上,劍川木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一幟的雕鑿風格,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技藝是劍川木雕千餘年來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劍川木雕題材廣泛,造型優美,形象生動逼真,構圖嚴謹統一,工藝精美細膩,尤其是傳統的山水、花鳥和人物畫,精緻細膩,有呼之欲出的真實感。2023年,劍川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木雕藝術之鄉」。

彝族刺繡

彝族刺繡以其蘊含豐厚的文化價值、環保價值和藝術價值,彰顯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備受國際國內市場青睞。彝族刺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洱源鳳羽硯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大理州洱源縣西南部的鳳羽鎮,除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樸質的鄉間美景,這裡還生產一種聞名遐邇的民間美術工藝品——洱源鳳羽硯。鳳羽硯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硯石產於久負盛名的鳥吊山。

石色墨黑純淨。石質細膩柔和,故名「墨石」。鳳羽硯台具有易於磨墨,光澤深沉,涵養水分,硯蓋凝珠,有墨不腐,磨出墨汁流利錚亮等優點,曾被《中國書畫報》作為名硯介紹,可與中國四大名硯相媲美。

白族紮染

紮染主要盛行於雲南大理白族地區。紮染古稱「扎纈」、「絞纈」,早在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染織之法。白族姑娘染製的紮染製品、圖案古樸典雅,線條飄逸灑脫,顏色樸實,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

白族紮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一千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織染文化。2023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水紫陶

紫陶為雲南省建水縣的民間傳統工藝品,始於元末明初。是用建水近郊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製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製成。陶器色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磬,其中深黑嵌白者,尤為上品。

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建水紫陶,已成當地乃至雲南文化產業的一張名片。

納西族東巴書畫

東巴書畫是納西族東巴文化藝術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流傳於麗江市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的納西族聚居區亦有分布。東巴畫主要以木片、東巴紙及麻布等為材料,用自製的竹筆蘸松菸墨勾畫輪廓,然後敷以各種自然顏料,色彩絢麗,歷經數百年而不褪色。多以納西族民間信奉的神靈、傳說中的祖先以及動植物等為主題。

繪法以線條為主,色彩多用原色,構圖以文字及繪畫相結合,保留了濃郁的象形文本書法特徵。2023年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滇派內畫

「滇派內畫」是以雲南風土人情及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化為核心創作元素的內畫藝術。滇派內畫作品大多體現了雲南美麗的邊陲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以及民族建築風貌,內畫圖案更具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繪畫技法上既繼承了魯派內畫藝術的傳統技法和藝術表現形式,又吸收了雲南重彩畫的表現形式,色彩濃烈,氣韻生動,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格。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柳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 與自然界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字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1口頭傳統和表述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 禮儀 節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總的來說,大概就是國家的傳統 文化,非物質嘛,具體可以去搜一下 非物...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2008,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注 崑曲 古琴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四項也於2008年一併納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 崑曲 2001,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 古琴藝術 2003,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3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2005,人類口頭和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