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別稱除了九州還有哪些別稱,它們的來歷又是什麼

時間 2021-08-30 10:10:47

1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2樓:唯愛一萌

中國的別稱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

」後來人們就稱中國「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

古同「花」,引用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以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

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做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也許,古人崇尚火,火有紅色光華,所以稱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諸華: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

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中華:

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為乙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亻屋詩:

「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 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

」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了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

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諸夏:此稱類似「諸華」,開始是指華夏民族各諸侯國,以後用來稱呼中國。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關中國的代稱。中夏,《後漢書》:

「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此後,中夏即指中國。函夏,《漢書》:

「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方夏,《尚書》:「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注:

「以撫綏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國。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於世。據說,禹治水後,依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世相沿稱中國為禹城、禹跡(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裡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

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九州,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兗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

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區、九野。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唐詩有「月兒彎彎照九州」之句。 九牧:《荀子》:

「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鄭祀志》載:「禹牧九州之金,鑄九鼎,像九州。

」 九區:晉朝衛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 九域:《漢書》:「《祭典》曰:

『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

《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九囿:

即九州:《通鑑外記》:「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

」 九土:即指九州。《國語》: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九野:

謂九州也。《後漢書》「疆理九野」即指中國。 海內:

《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周圍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戰國策·秦策一》:

「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辭國,制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中國的別稱除了九州還有哪些別稱,它們的來歷又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3樓:手機使用者

中國的別稱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

」後來人們就稱中國「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

古同「花」,引用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以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

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做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也許,古人崇尚火,火有紅色光華,所以稱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華」作為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諸華:由於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

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中華:

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為乙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亻屋詩:

「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 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奴隸制國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

」後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了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

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諸夏:此稱類似「諸華」,開始是指華夏民族各諸侯國,以後用來稱呼中國。

中夏·方夏·函夏:都是有關中國的代稱。中夏,《後漢書》:

「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此後,中夏即指中國。函夏,《漢書》:

「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方夏,《尚書》:「誕膺天命,以撫方夏。」注:

「以撫綏四方中夏。」中夏即指中國。 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於世。據說,禹治水後,依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後世相沿稱中國為禹城、禹跡(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裡是治理的意思)。 九州:

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九州,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兗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

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囿、九土、九區、九野。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唐詩有「月兒彎彎照九州」之句。 九牧:《荀子》:

「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鄭祀志》載:「禹牧九州之金,鑄九鼎,像九州。

」 九區:晉朝衛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 九域:《漢書》:「《祭典》曰:

『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

《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九囿:

即九州:《通鑑外記》:「人皇氏作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

」 九土:即指九州。《國語》: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九野:

謂九州也。《後漢書》「疆理九野」即指中國。 海內:

《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周圍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戰國策·秦策一》:

「今欲並天下,凌萬乘,詘辭國,制海內。」《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除了「九州」,中國還有什麼別稱?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別稱?分別是什麼?它們的起源又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別稱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稜。」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中國的別稱,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音符的美麗 中國還有許多別的稱謂 1 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 史記 孟子苟卿列傳 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 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 赤縣神州 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2 華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 花 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古代中國別稱有哪些

雨中漫步 中國有許多別的稱謂 1 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 史記 孟子苟卿列傳 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驗衍的人,他說 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 赤縣神州 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2 華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 花 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

城市的別稱,中國城市有哪些別稱

jingjing火山 城市雅號與資料 花城 法國巴黎,全市擁有大小花閘圃10萬個。鼓城 西班牙的卡蘭達城市,全城有4000多人口,職業鼓手卻有1000多人。鍾城 瑞土首都伯爾尼,擁有10000家左右鐘錶廠 商店,年產鐘錶達4000萬隻。鞋城 捷克斯拉伐克的哥特瓦爾德夫,年產各式鞋履屐靴有5億雙,銷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