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和《漢書》人物描寫方面的特色

時間 2021-08-30 09:08:32

1樓:匿名使用者

班馬文章——從《李將軍列傳》與《蘇武傳》看《史記》、《漢書》的異同

“蘇武牧羊”“蘇武持節”“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古老的故事,童年的記憶,歷史的瞬間在幼小的心靈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二十四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可以仰望而難以靠近的繁星,儘管白話《通鑑》、新編《二十四史》、圖說歷史之類的圖書火熱出爐,但蔓延千載支流錯綜的歷史長河依然是一副模糊地面孔,留著人們心中只是一些精彩的片段。

李廣和蘇武或許已不是歷史人物,而是活在國人心中有血有肉的英雄,不只是符號。但頑強的生命力不可能是無根之樹,《史記》、《漢書》正是哺育他們存活的源頭靈水。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史記》和《漢書》中的“紀”、“傳”作為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敘事散文,通過對不同階層、個性、職業的人物為讀者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班馬在刻畫人物時,都擅長把握傳主的個性加以渲染。《史記•李將軍列傳》在描寫李廣上著意表現他高超的射藝,射射鵰者,射殺白馬胡將,射殺追騎,射石沒鏃,大黃射裨將……《漢書•蘇武傳》即著意突出蘇的忠貞,兩次自刎,痛罵衛律,嘔血祭君……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對比也班馬兩家喜用的筆法,李廣的簡易,程不識的嚴謹;李廣的神勇,李蔡的平庸;蘇武的忠貞,衛律的反覆。在對比中具體直觀的凸顯出人物的特性。此外,通過他人的評價、感慨,從側面上塑造形象也班馬慣用的伎倆,借文帝的感慨暗示李廣悲劇的一生,借李陵別離的寄語肯定蘇武的功勞。

在表現手法上,班馬的技藝都是爐火純青的,對話、獨白、白描、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等應有盡有。

但司馬遷筆調疏蕩有奇氣,班固筆調縝密而嚴謹,在司馬遷的筆下李廣的形象更為豐富、複雜,不像蘇武那樣單

一、完美。他英勇善戰,撫愛士卒,敢於承擔責任,但也有度量狹小,睚眥必報的缺點,如軍中斬霸陵尉,詐坑降兵八百人。

司馬遷身受奇辱含羞苟活,故其憤懣悲痛之情常溢於筆端,同是悲劇人物,同樣讓人感動、同情、讚美。但對於蘇武的不幸在感慨、激動中時時帶有幾分羨慕之情。李廣的遭遇卻使人在悲憫、不平中扼腕唏噓,留下幾滴痛惜之淚。

班文是一種讚美和弘揚,馬文事一種鳴冤和抨擊。

2樓:甕辰銘

郭沫若說"司馬遷這位史學大師實在值得我們誇耀,他的一部《史記》不啻是我們中國的一部古代的史詩,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集也可以"

由此可以看出,司馬遷的《史記》在刻畫人物上有多麼的精彩

3樓:匿名使用者

幾乎一樣,都是說人的。

4樓:柳蜈

《史記》在描寫人物方面的特點.

第一、選取與天下興亡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戲劇化的、激烈緊張的鬥爭衝突來凸現人物性格.

第二、用"互見法"來補充敘述、交待某些相關的歷史背景、清潔或者細節,既避免敘述的重複,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徵更加清晰、完整.

第三、重視以細節描寫突顯人物性格.

第四、善於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寫出人物的神情.

《漢書》的寫作特點.

第一、行文簡練整飭,詳贍嚴密.

第二、作者常常在平鋪直敘中寓含褒貶,而且分寸掌握得相當準確.

第三、對材料的取捨,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善於剪裁.

第四、結構方面,作者十分注意歷史事件來龍去脈的交待.

第五、作者收錄了大量的辭賦散文,使文學性加強,然引文太多,有時也影響文氣的連貫.

5樓:潤真

地方各級好書法國話..............o

以下句子怎麼翻譯成英文?不要用翻譯器,謝謝! “《漢書》與《後漢書》人物描寫的比較”

人物描寫的,人物描寫 100字的

他,烏黑 散亂的頭髮下長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好像提醒著你什麼。他的一對耳朵啊,活像兩片神氣活現地撐開著的河蚌殼兒 兩隻耳朵守衛在黑黑的臉的兩旁,像兩扇屏風似的。當他會心一笑的時候,時常露出來的一排白得像剛剛去了皮的杏仁的牙齒,與他黝黑的 形成鮮明的對比。他中等個高的身材,有些偏胖,有一幅力士身架。豆腐...

關於人物描寫的作文左右,關於人物描寫的作文500字左右

這件事雖已過去好久了,卻使我難以忘懷,他那瘦小的身影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是暑假的一天,爸爸媽媽都加班去了,我在家沒事幹,就去媽媽工作的店裡玩。半路上,看見路邊有一大堆人擠在一塊,形成了厚厚的 人牆 他們在幹什麼呢?好奇心驅使我快步朝 人牆 走去,使勁鑽進人縫中,好不容易擠到最前面,一看 原來是小孩...

關於人物描寫的作文,關於人物描寫的作文400字

小麗抿著嘴,弓著腰,躡手躡腳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見她悄悄地將右手伸向蝴蝶,張開的兩個手指一合,夾住了粉蝶的翅膀。小麗高興得又蹦又跳。他彎著腰,籃球在他的手下前後左右不停地拍著,兩眼溜溜地轉動,尋找 突圍 的機會。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左拐,一會右拐,衝過了兩層防線,來到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