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難為水 是什麼意思啊, 滄海桑田難為水 是什麼意思啊

時間 2021-08-13 18:22:14

1樓:莘莘學子們

「滄海桑田難為水」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意思是曾經領略過廣闊無邊的蒼芒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

全詩如下: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全文意思: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2樓:小松部落格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曾經:曾經歷過。曾,副詞。經,經歷。

滄海:古人通稱渤海為滄海。

除卻:除了。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年「不向花回顧」(《夢遊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

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曾經滄海難為水》 完解

"曾經滄海難為水",對我而言則是:曾讀此詩難為詩。它把人對某種生死之戀的刻骨銘心寫絕了。

滄海之後,再無水了,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在無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斃吧。

或許有兩種可能。

要麼在記憶之海浬繼續沉浸,在往事裡打撈珠貝,打撈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滄海也將自己漸漸淹沒。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開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澆灌生存的荒漠,或許,當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會令他想起被滄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這樣得以延續。

而記憶裡波光重疊著波光,倒影重疊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複的層次和密度。

愛的體驗是如此,人生的其他體驗是否也是如此?

讀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書,你真的不想再讀那些沒有靈魂的輕薄之書了。

登五岳飽覽山水之勝,你內心裡滿是奇峰深谷,你還想再看那些被眾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樣子、毫無野性和靈氣的商業之山嗎?……

愛情、讀書、攬勝、交往……都會有近似的體驗。

滄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澀;滄海,幾乎就是無限",就是生命與情感的極境。

所以,大部分人並未到過滄海,更沒有到達滄海深處。

頂多只是遠遠地想像過滄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邊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灘上拾幾枚貝殼。

沒有真正經歷過滄海,所以,對水就不挑剔:鹹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淺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濁水也是水。

曾經滄海,再也見不到水,是聖者的苦愛。

未經滄海,到處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氣。

"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又覺得,曾經到過滄海深處,記憶裡灌滿海水的人,當他上岸,當他回過頭來,會不會看見那一汪不顯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許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讓他領略到另一種仁慈,另一種福氣?使他陷於絕境的人生獲得拯救?

何況,"除卻巫山不是雲",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雲是最純潔美麗的,而且有著神話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麼每一座山上公升起的雲都是神話的雲,美麗的雲,她們繚繞著孤獨的山峰,填補並裝飾了天空的巨大空虛,而且,借助風和氣流的醞釀,她們會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會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曾經滄海仍有水,

除卻巫山也是雲。

3樓:

有一位著名的英國民族學家,弗雷責.班傑明在考察了大量的民族歷史傳說後發現,幾乎所有北半球民族的上古傳說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而且內容驚人的相似。

使人在掩卷之餘不禁自問:真的有「大洪水」嗎?就象我們成語裡說的:

「滄海桑田」,所謂的上古的大洪水事件是一次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浸事件!而連綿數月的雨水,只不過是伴隨洪水的天氣現象。只是在這場幾乎毀滅了人類的大洪水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看看《聖經》上是怎樣說的:「在2月17日,天窗開啟了,巨大的淵藪全部被沖潰。大雨伴著風暴持續了40個白天和40個黑夜」。

而諾亞的方舟,也足足在水中漂流了40天,最後才擱淺在高山之巔。

西元前2023年前出版的蘇美爾資料中這樣寫到:「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在空中可怕的呼叫者,大家都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麼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爭開始了……」在古文化研究中有一本很著名的古文書——《波波卡-吳夫》,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大洪水來了,天地變得一片漆黑,還有黑色的雨,不停的下。人們拼命的跑……但還是被滅絕了」

據說,古巴比倫的《季爾加公尺士史詩》是世界上現存史料中對大洪水記載最完整的,因為它是由從大洪水中倖免於難的人口述而成的。在他的記載裡,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讓我們看看中國關於上古的這次大洪水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篇》記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記載:「當饒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

《淮南子.覽冥訓》曰:「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

在各民族的傳說中,有一些地方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所有受到提醒的人,都是被預先告之並受命準備好了船隻,在洪水來臨的時候,依靠船隻逃得了性命;而且都在最後使用飛鳥去探求究竟,並且都是在飛鳥銜來了新生的植物後,才離開了方舟。如,諾亞放飛了三次鴿子,直到鴿子銜回了橄欖枝。

其次,受到警告的人都是男女兩人,並且都在劫難後開始了新的種族繁衍。如中國的伏曦兄妹;英倫群島的比德和碧藍;希臘的奧尼恩夫婦等等。

再有就是,大洪水的水位描寫和時間描寫,幾乎完全一致。洪水都是淹沒了平原、村莊、樹木和矮小的丘陵。最後只有逃到了高山上的人才得以活命。

持續時間可以統一在100到120天左右,也就是3到4個月之間。而高峰期都維持在40天左右。

還有也是最難以理解的就是,幾乎都發生在北半球!集中在現在的赤道以北地區,而南半球很少聽到類似的傳說。

2023年,考古學家倫德納.武力爵士,在波斯灣附近的美索不達公尺亞平原考察時發現了一座掩埋在地下的蘇美爾古吾餌城。在古城的遺址之下,發現了整整有2公尺多厚的黏土層。

在這層沉積層之上是古城的遺址。對黏土層的分析表明,這層黏土屬於洪水沉積後的淤土。也就是說,在人類的這個歷史時期之前,曾經有過一場洪水,洪水的規模之大,足以摧毀舊的蘇美爾文明。

不可否認,目前人類在大陸上找到的證據和痕跡並不足以直接證明大洪水的存在。

但是,從歷史資料,各民族的歷史傳說、和一些不太明顯的地質特徵。足以讓我們大膽的進行這樣的假設和推想:大約在一萬年前,一場大洪水席捲了北半球,所有大約低於1000公尺的山峰都被淹沒。

洪水的高峰期約持續的40天左右;到洪水最後消退,是大約100~120天以後的事了。這場大規模的災害,毀滅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人類。倖存下來的人類,大多是平時居住在高原和山區的人們,在河域文明時代,他們的進化程度要遠比居住在富饒的平原和大河流域的人群低的多。

洪水退後,他們進入了平原,接受了原來的文化遺產。但是這就造成了乙個現象:從上古到現在,似乎我們的文化經歷了乙個斷層。

但是,現在就有了乙個問題:如此大的一場大水,幾乎將整個北半球淹沒。可是這樣海量的水是從**來的呢?真的是雨水嗎?

單靠降雨是不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幾十年內造成如此大的水量。決不可能!

那麼水究竟是從那裡來的呢?答案只有乙個:是海水!

就象我們成語裡說的:「滄海桑田」,所謂的上古的大洪水事件是一次巨大的、全球性的海浸事件!而連綿數月的雨水,只不過是伴隨洪水的天氣現象。

只是在這場幾乎毀滅了人類的大洪水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樣就又匯出了乙個問題,也是最有意思並且最值得討論和探索的現象,是什麼造成了這次幾乎毀滅人類的全球性「海浸事件」?

是神的憤怒?還是一種天文現象導致的氣候或磁場異常觸發這場全球性的海浸事故?(我個人傾向於此)

《聖經》裡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於是宣布將使用洪水,毀滅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在我國的傳說裡,大洪水的原因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發生戰爭,其中一方在一怒之下,撞折了支撐天的大柱子以致於天崩地陷,洪水滔天。

而猶太人的傳說裡有另一種傳說,認為是「主改變了兩個星辰的位置」。

在巴比倫有這樣的預言:「當各大行星會聚在天蟹座的時候,排列成一條貫穿它們軌道的直線時,地球上的一切人類將被毀掉;而同樣的聚會發生在魔蠍座的時候,地球上將再次發生大洪水的災難,前者將在盛夏,而後者將在嚴冬。」而歐洲著名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思在2023年給家人的信中寫到:

「在世界毀滅之前,洶湧的潮水將吞沒一切。持久不退。而殘留在水面上的幾塊陸地也將被從天而降的火焰和石塊覆蓋,美麗的世界將毀於一旦!

」也許預言只是預言,但我們如何去解釋另乙個現象。

在世界上任何乙個有足夠時間跨度的民族歷史和傳說中,都有著驚人相似的「大洪水」的傳說。而且在傳說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內容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我們是否能得出這樣乙個結論:

一、大洪水確實發生過,大致的時間是西元前2023年到12023年之間;

二、一種巨大的能量的突然作用,導致了這次「史前大洪水」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史前全球性海浸事故」。而如此巨大的能量,目前看,應當而且只能來自於我們的星球之外。

三、這次「史前大洪水」造成了乙個史前文化斷層,就象我們傳說中消失的「亞特蘭第斯」

傳說東漢仙人王方平在門徒蔡經家見到了仙女麻姑,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餘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過去了,長得仍如十**歲的姑娘,頭頂盤著髮髻,秀髮垂至腰際,身上的衣服光彩奪目,大家舉杯歡宴、麻姑說:「我自從得到天命以來,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為桑田。

這次去仙山蓬萊,見海水比以前淺了許多,大概又快要變成陸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著說:「難怪聖人說海中行路都會場起灰。

後來人們用「滄海桑田」,比喻人世間事物變遷極大,或者變化極快。「滄海桑田」也簡作「滄桑」。

「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這種「滄桑之變」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因為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公升,有時下降。

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如果地殼上公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

「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氣候的變化。氣溫降低,由海洋蒸發出來的水,在陸地上結成冰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減少,淺海就變成陸地,相反,氣溫公升高,大陸上的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海洋,會使海面公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陸地或低窪地區,變成海洋。據科學家測算,如果地球大陸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公升高

七、八十公尺,那樣將有許多陸地變成海洋。此外,河流每時每刻都在把泥沙帶入海中,天長日久也會將一部分海濱沖積成陸地。因此,這種「滄海桑田」的變化,在地球上是普遍進行著的一種自然過程。

滄海桑田是什麼意思,滄海桑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滄海桑田 滄海,大海 桑田,種桑樹的地 泛指農田。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 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 語出 晉 葛洪 神仙傳 麻姑 麻姑自說雲 接侍以來 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唐 儲光羲 獻八舅東歸 詩 獨往不可群,滄海成桑田。明 劉基 惜餘春慢 詠子規 詞 滄海桑田有時,海若未枯,...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是什麼意思,淪海桑田,世事變遷,物是人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滄海桑田是乙個成語,讀音是c ng h i s ng ti n,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 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也形容變化久遠。物是人非 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出自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 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

曾經滄海桑田,如今歲月蹉跎是什麼意思

鵬老師 解答 這句話意譯過來就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滄海桑田 滄海,指大海。桑田,植桑之田,指陸地。滄海桑田 指大海變為陸地,陸地淪為大海。比喻環境改變很大。語本晉 葛洪 神仙傳 後亦用 滄海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