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造反的時候,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什麼不阻止

時間 2021-08-11 18:10:18

1樓:孺子誠可教

首先要糾正問題裡一個錯誤,高平陵之變時曹爽身邊沒多少部隊,他選擇投降除了比較懦弱外,最重要的是沒有什麼勝利的希望。

曹叡臨死前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顧命大臣,輔佐曹芳。然而司馬懿卻遭到曹爽排擠,最後司馬懿趁曹爽和曹芳出城去高平陵掃墓的機會發動政變,控制京都,以曹爽投降被殺告終。

曹爽之所以不起兵反抗,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事發突然,曹爽身邊並沒有多少部隊。

曹爽陪曹芳出城是掃墓,因此所帶的部隊並不多。根據《晉紀》所記載,當得知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後,曹爽不得不臨時徵發高平陵周圍屯田的數千軍士承擔護衛工作。軍屯的士卒雖然也是軍隊,但是他們戰備任務不重,平時種田為主,戰鬥力較差。

曹爽需要徵發屯田之兵來應急,可見他身邊士兵不多。

反而是司馬懿得到蔣濟的支援,所以控制了洛陽的中軍,並出城控制了洛河的浮橋,切斷曹爽逃往關中的道路。司馬懿之所以不馬上發起進攻,只不過是因為曹芳還在曹爽軍中,為了儘可能減少政變造成的影響,所以希望和平解決,而並非是軍力不如曹爽。

二是司馬懿的政變得到了郭太后和朝中多數大臣的支援,曹爽孤掌難鳴。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並非是想篡奪皇位,而是曹爽為了和司馬懿爭權多次插手軍中事務,結果造成了伐蜀和對吳戰爭的失敗,加上曹爽排斥郭太后,引發了朝野上下極大的不滿。

而且曹魏皇族和世家的關係一向緊張,所以其他世家出身的大臣也大多支援和他們一樣出身世家的司馬懿。政變發生以後,郭太后下了懿旨支援司馬懿,蔣濟、高柔、陳泰等大臣也都倒向了司馬懿一邊,特別是曾經在中軍任職的蔣濟,在軍中影響力很大,他出馬控制中軍以後,在洛陽司馬懿已經佔據了政治和軍事上雙重優勢。

三是地方實力派也大多不支援曹爽。

當時魏國有五大軍區,分別是揚州、荊州、豫州、關中和河北。這五個地方又以對吳蜀一線的揚州、荊豫、雍涼軍隊最多。在五個軍區裡,司馬懿長期在荊州任職,荊豫都督王昶又是司馬懿心腹,自然是支援司馬懿。

而揚州都督王淩、豫州都督毋丘儉雖然後來反對過司馬家族,但是隻是反對司馬家獨攬朝政,他們效忠的是曹魏,並非曹爽,在高平陵之變時,他們並不會支援曹爽。

河北都督程喜則遠在幽州,而且兩人關係不深,曹爽並無把握得到他的支援。

只有雍涼都督夏侯玄是曹爽的心腹,然而司馬懿也曾經在雍涼任職,雍涼軍中他的舊部不少。而伐蜀失敗導致曹爽和夏侯玄兩人在雍涼軍中名聲並不好,所以夏侯玄能掌握雍涼多少部隊也是問題。更何況司馬懿早已防著此事,所以派兵切斷了曹爽去關中的道路。

所以當時曹爽面對的問題是軍隊沒司馬懿多,朝中和地方上支援他的人少,而論能力,他更是沒把握和司馬懿比,加上他性格懦弱,選擇投降也就不奇怪了,畢竟他也沒想到司馬懿會趕盡殺絕。

2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因為他們的實力不足以和司馬懿抗衡,就沒有做無謂的反抗,也沒有去反抗。

3樓:眾鑫星辰玉

在發動事變時,司馬懿只是控制了皇城而已,但是曹爽和天子在一塊,完全可以以天子的名義起兵,號令諸侯勤王,但是曹爽卻妄想自保,害怕失敗,因為一家老小都在皇城,所以不戰而屈

4樓:w自在飛花

當時曹爽上了司馬懿的當司馬懿裝病,認為他中風了。所以超爽放心了銅錢子出去巡遊。並帶了一小部分的部隊。

當時司馬懿聽說天子走後,馬上召集他的兒子和部下殺到了王宮。當時王宮裡的兵馬基本都早被他買通了。見到了郭皇后,當時他就對郭皇后下了通緝令告訴。

必須講超爽拿歸。朝廷案犯,當時郭皇后威逼之下,也值得這樣做了回頭。講超爽滅了三族,這就是,曹爽和天子為什麼無動於衷了?

司馬懿起兵造反時,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何無動於衷?

司馬懿起兵造反時,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何無動於衷?

5樓:七彩論世

三國曆史是最後是三國歸晉,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不僅聰明有城府更是野心勃勃,一直為自己謀反做準備。在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曹爽一行人去高平陵祭祖的時候,趁著京城的毫無戒備,就撕下了偽裝多年的孱弱面孔,率兵長驅直入魏國的京城,不費任何吹灰之力就把曹魏的都城佔領,然後自立為王。

這樣,魏國由曹姓改名為司馬。

很多人奇怪,當司馬懿騎兵造反,篡奪了曹家積累多年的皇位,當時曹爽與皇帝都有兵權,為什麼對這一切都是無動於衷?

這一切歸根於曹爽在位輔政期間,一直飛揚跋扈,得罪了滿朝的大臣。無論是老臣還是功臣,對曹爽都不支援。

從當時曹魏政權的內部分工。受魏明帝的託付,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擔任起了輔佐新帝的任務。司馬懿勢力的強大,曹爽也是難以抵抗。

司馬懿為曹魏政權的元老級人物,有著一定的威望,雖然篡奪政權的確是理虧,可是追隨他的朝臣諸侯肯定不在少數。曹爽雖然是輔助大臣,卻失去了其他大臣的支援,沒有號召能力,自然也不能幫助新帝反抗司馬懿的篡位。而且,司馬懿軍事才能有目共睹,帶兵打仗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再加上他這次是有備而來,實在勝率渺茫。

司馬懿作為四朝老臣,為人奸詐狡猾,決策上果斷。在起兵造反之前,採取以退為進策略,裝病閉門不出成功騙過曹爽,趁曹爽則陪同魏帝曹芳掃墓時,與眾臣發動政變。等叛變完成後,便請奏魏帝曹芳陳明利害,此次政變是不得已為之,目的只是廢除曹爽兄弟軍權,沒有別的意思。

看來司馬懿是善於拉攏經營關係網,做好政變的充分準備,掌握勝利的主動權。

當時,朝廷很多將領軍士的家屬都在城內,被司馬懿控制了人身自由。尤其是曹爽也看到自己的妻兒都在司馬懿手裡!曹爽當年捨不得不要妻兒,將領也不願不顧家眷的打回去。

由於司馬懿以洛水為誓,保他全家平安榮華富貴。再加上曹爽也知道司馬懿久經戰陣,長期對陣諸葛亮這樣的神人,沒有能力打敗司馬懿,自然對司馬懿的叛亂也是無動於衷。

曹爽的不反抗,最重要一點就是覺得司馬懿只不過是想要政權,卻不敢有任何公然廢帝的念頭。當時他想著,司馬懿只要不廢帝,那麼自己還是可以保全性命甚至享受榮華富貴的,可是,由於曹爽的誤判,最後落得家族被誅殺三代的可悲下場。正可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6樓:情懷與歷史

一首先,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已經有人向曹爽建議效仿曹操了。根據《三國志》,司馬懿奪權後,大司農桓範帶著大司農印尋找曹爽。桓範見到曹爽兄弟後,勸他們帶著皇帝曹芳到許昌,以皇帝為號召要求天下的軍事力量支援自己,從和司馬懿對抗。

如果曹爽真的聽從了謀士桓範的建議,曹魏歷史的走向,很可能就會發生改變。但是,猶豫不決的曹爽,還是選擇了向司馬懿投降,希望換回餘生的榮華富貴。由此,曹爽之所以向司馬懿投降,第一個原因就是曹爽自己貪圖享樂,不敢放手一搏。

二針對曹爽的這一心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先後派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所親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誘勸曹爽放棄權力,並以洛水為誓允諾其只交出兵權,便可保留爵位和之後的榮華富貴。同時,曹爽雖然掌握了天子和兵權,但是,自己和心腹的家眷留在了都城洛陽,並且被司馬懿所掌控了。所以,這也是曹爽投降的重要原因。

即便曹爽可以捨棄自己的家眷,曹爽的手下也不一定都能捨棄。一旦有人因為洛陽城中的家眷和司馬懿裡應外合,曹爽也可能會面臨險境。

三再者,軍事能力上相差司馬懿甚遠,也是曹爽沒有抵抗的重要原因。曹爽雖然是曹真的長子,出生於將門之家,但是,就曹爽自己來說,既沒有軍事天賦,也缺乏戰場上的歷練。正始五年(244年),鄧颺和李勝等人為了令曹爽建立軍功名聲而建議征伐蜀漢,結果,曹爽真的率領了大軍征討蜀漢,結果被蜀漢大將軍費禕擊敗。

此戰,曹魏大軍損失慘重,不僅曹爽自己信心備受打擊,也導致曹魏將是對於曹爽頗有怨言。

四最後,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即便曹爽效仿曹操遷都許昌,召集天下將士討伐司馬懿,因為自己軍事能力較差,而很多曹魏老將在公元249年之前就去世了,這導致曹爽缺乏戰勝司馬懿的信心和勇氣,從而選擇了交出了兵權。並且,司馬懿篡權是後來的事情,在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獲得了郭太后和蔣濟等朝中大臣的支援。與此相對應的是,曹爽在此之前則排斥異己、專權跋扈,導致自己在曹魏宗室和朝廷都失去了人心。

更為關鍵的是,對於皇帝曹芳,也不一定會站到曹爽這一邊,畢竟在當時,起居自比皇帝的曹爽,更像是亂臣賊子。總的來說,基於以上幾點原因,曹爽放棄了抵抗,接受了司馬懿的處置。對此,桓範大哭道:

“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也即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剩下了曹爽、曹羲這樣的兄弟,最終會導致滅族之禍。

7樓:孤獨的yu呀

因為他們的軍隊都在外面,皇宮裡的進軍都是歸司馬家交管的,還有洛陽的守城軍也是司馬家的人管理的,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這時候也沒有辦法了,反抗就是死亡,只能無動於衷

8樓:adhas獅子

司馬懿是靠著曹爽外出,一舉奪了都城。首先司馬懿在魏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對抗蜀國表現的智謀也是無與倫比的。

奪權後,天子和曹爽就先認了,認為自己就對付不了司馬懿,這從曹爽跪地請饒就可以看出。

所以根本沒有反抗。其二,如果敢反抗,就肯定會被就地處置掉。司馬懿肯定也不會放虎歸山的。

司馬懿起兵造反時,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權,為何無動於衷?

9樓:北九

這個的話相對當時四萬一起並,反正草場天子他倆不是出去了嗎?出去,然後司馬懿在半路截殺,就這樣,這個書寫金文

10樓:風逸安

因為他們的實戰經驗不足,而且還缺少政治經驗。

11樓:bat誰主沉浮

當時天子還很小,因此沒有主見。而曹爽是草包一個。他不敢和司馬懿硬抗,因此他向司馬懿投降了。

12樓:瘋狂的綠帽子

因為當時曹爽的兵權就是虛的,天子那時候也沒啥用了,曹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中曹爽有天子和兵權,為何選擇投降?

13樓:傲玉

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暴起發難,趁著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現權力真空的短暫縫隙之時,以私養的三千死士發動政變,佔武庫,攻皇城,長驅直入司馬門,挾郭太后以號令天下。這是司馬懿奪權的最後一役,史稱"高平陵事變"。

從此後,曹魏天下改姓司馬,權力被司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裡,三馬食槽的預言終於成真了。

這條路,司馬懿走了41年。然而,與以往司馬懿"快穩狠"的風格有所不同,這一次的司馬懿,其實頗為"弄險",實在是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他賭的,是大將軍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

在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問自己的兒子司馬昭:"你覺得曹爽跟諸葛亮比,怎麼樣?"司馬昭回答:"螻蟻爾!"

其實,在歷史上,曹爽可不是什麼螻蟻之輩。魏明帝託孤後,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輔政大臣。一開始,曹爽事事詢問司馬懿的意見。

不久後,曹爽採用丁謐的計策,讓司馬懿成為太傅,榮其位,虛其權,漸漸將司馬懿權力架空。就這樣,曹爽生生壓制了司馬懿長達9年,而司馬懿唯有裝病,拿出當年拒絕成為曹操幕僚一樣的老套路,才能夠勉強保命。

高平陵事變前夕,曹爽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控了**最高權力。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將,比如當年的"四聰八達"。他絕對想不到,已經"瀕死"狀態的司馬懿會絕地反擊,發動這樣一場明目張膽的叛變。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謐前去司馬府探病,司馬懿裝出眼快瞎耳快聾的衰弱狀態,騙過了丁謐。這讓曹爽**大為放心,他們一心盼著司馬懿適時的壽終正寢。如果真是這樣,四朝老臣就功德圓滿了,司馬懿將作為大魏的名臣良將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們的願望還是落空了,這隻"冢虎"似乎註定要成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毫無疑問,當司馬懿暴起發難時,曹爽的狀態是徹底懵逼的。

"爽得宣王(司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三國志》)

曹爽雖"不知所為",但也並非毫無能為。他的部下,當時從洛陽逃出來的大司農桓範,就給他提供了兩條可行性建議:一是帶著天子去許昌,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以謀逆罪討伐司馬懿。

如果真是這樣,司馬懿很可能身敗名裂,落得一亂臣賊子的下場。

看到曹爽猶豫不決,桓範又去勸曹曦,提出暫用闕南別營和他典農校尉的軍隊來抵抗司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親自去為他們籌措糧草,而且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司馬懿公然叛變,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卻仍然聽不進去,他們在猶豫什麼?

大司農沛國桓範聞兵起,不應太后召,矯詔開平昌門,拔取劍戟,略將門候,南奔爽。宣王知,曰:"範畫策,爽必不能用範計。

"範說爽使車駕幸許昌,招外兵。爽兄弟猶豫未決,範重謂羲曰:"當今日,卿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

且匹夫持質一人,尚慾望活,今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者?"羲猶不能納。(《三國志》)

司馬懿聽說桓範逃出去了,說了一句"曹爽肯定聽不進桓範的話",他怎麼這麼有把握呢?難道真的是神算?比諸葛亮還神了?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是司馬懿安慰自己的話。因為隨後,司馬懿就派出侍中許允、尚書陳泰以及曹爽的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一批人,輪番前去說降曹爽,甚至對著洛水賭天發誓,可見司馬懿也是心慌也是急眼了啊。

而在曹爽那一方面,卻在關鍵時刻慫了。這一慫,葬送了曹魏的江山。我們試著解讀曹爽當時的心態,有天子和兵權在手,並非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為何會毫無抵抗就投降了呢?

一方面,自然是憚於司馬懿的威望,四朝老臣,門生故吏滿天下,而且用兵如神,幾無敗跡。跟司馬懿打,勝算不高。就眼前情況,司馬懿先發制人,恐怕也是早有準備,就算用天子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也許到時也沒幾個人響應,大家都觀望,這就很尷尬了。

另一方面,曹爽貴為曹氏宗親,天下是曹家天下,司馬懿再大膽,也不敢廢天子吧?只要天子猶在,便基本能保富貴,何必去跟司馬懿去爭個你死我活呢?將來天子親政,權力自然又會迴轉到曹氏家族手中。

所以,可以不爭這一時。

而且司馬懿也屢次派朝中大臣來說明,甚至對天發誓,似乎出於至誠,不妨信他一次。由此也可見,曹爽以前也很可能確實只是想專權,非但沒有要殺司馬懿的意思,而且也允許他長保富貴,所以才會將心比心,天真地以為司馬懿也會跟他一樣。殊不知,箭以離弦,刀已懸頸,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叛亂的行徑,哪還有和你共生的餘地。

高平陵之變時,若曹爽聽從誰的建議,司馬懿不會成功

但是改朝換代這個東西說到底還是要靠武力。當時的司馬懿可以說是手無實權,根本不能調動部隊,而且就算能調動很多次,並也不會聽他指揮。瑞典再後來也得到了證實,就是司馬家真正掌權稱帝之後一些外姓都督叛亂不斷。到最後甚至司馬家裡邊兒的自己人也都起兵開始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司馬家族的根基實在是太過於薄弱,根本...

諸葛亮的師傅是司馬懿他爸嗎,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乙個師傅教的嗎?那個人是誰?

諸葛亮也許屬於自學成才,但他很多東西是和其妻黃月英所學,據說黃月英人長得奇醜,但卻十分有才氣知識也很淵博,諸葛亮聽說之後便去提親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雖然不是很特厲害,但也是一流的,他所學就是黃月英教的。司馬徽等人和他只是友,平時吟詩作對而已 好像諸葛亮沒有什麼師傅,不管是在 三國志 還是 三國演義 ...

司馬懿什麼時候出山,又是什麼時候死的

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 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 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 子所及也。晉書 宣帝紀 建安六年 201年 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椽。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