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的兒化音是完全無規律的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8-11 17:42:23

1樓:峰佘無敵

全國人民都知道北京人說話愛帶兒化音,所以不少剛來北京的外地朋友會說“前門兒”、“東直門兒”、“朝陽門兒”,卻不知道這恰恰暴露了他。兒化音不是北京話獨有,它存在於大多數北方方言甚至普通話中,比如打雜兒、**兒、掉價兒。可要說最愛用兒化音,就要數北京話了。

有人統計,發現北京人說話平均每38個字就出現1個兒化音。北京的兒化善於把不一樣的發音搞成一樣的。比如,在老北京人的口中,“花兒”和“歡兒”、“一把兒”和“一板兒”都是一樣的。

初到北京的外地人最困惑的,就是北京人的兒化音幾乎沒規律,同樣一個條字,在“麵條兒”裡帶兒化音,“油條”中就不帶。北京話的兒化音有多種**,其中3種是音的訛變形成的,包括“裡”、“日”、“了”。還有一種是表示小,比如鋼鏰兒、花瓣兒。

北京話裡只有說到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和廣渠門兒三個小門兒時帶兒化,因為這幾個城門是明朝嘉靖年間新修的偏門,地位和規模都比其他城門低。天安門、中南海,就萬萬不能加兒化。另外一種是口語中說話語速過快形成的,比如“不知道”說快了就會變成“不兒道”。

當然,北京話中兒化音更多的只是一種約定俗成。比如情緒,有人在興奮的時候說話帶兒化音就會特別多,而像“抽大煙兒的”就明顯帶有一種瞧不起的感情。不過顯然,越正式的場合,兒化音出現的就越少;越親密的人之間,兒化音用得越多。

兒化音還和區域有關。你在北京南城能聽到更純正的兒化音。從清朝滅亡到建國後共和國功臣們進入,北京北城的居民一直在變,而南城始終都是普通的本地老百姓居住。

因此,南城大多數祖上幾代就是北京人,他們的兒化音也更重。北城不少人都是建國後才進入北京的,再加上普通話的推廣,所以他們說話更趨近於普通話。

2樓:尹朶月

常言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全國各地有多種方言,與其地域、水土有很大關係。老北京話與河南話沒有相象之處,舉一例來說:

甲:這件事這樣做,你看怎麼樣。用河南話回答會說“中”發音 (zhóng);用北京話說,“行(xíng)”或“行了”。

至於北京話的兒話音,是有一定講究的,不是所有話全用兒話音,即使是用兒話音的方言,前邊的主語多是讀正音。這與其它地區方言有著根本的不同。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有自己的規律,都要慢慢品味。

北京話的兒化音是完全無規律的嗎?

3樓:額臨

有規律,最常見的三個字:“北京人”而不是“北京人兒”在人字後邊兒加兒話音多是形容孩子,比如:哎呦喂,這麼點兒個小人兒就知道娶媳婦兒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兒規律吧,一般小的東西加兒,小木棍兒,小孩兒,小不點兒。東便門兒,西便門兒,角門兒。

5樓:北京範兒爺

所謂的兒化音只是誤傳。應該是分大小轍發音。比較正經的東西要走大轍,比較隨便的東西用小轍就行了。

北京人說話是不是都快。有兒化音,有時候聽不清楚,

6樓:胖爺神器滅小妖

老北京人說話都是那味兒,京腔。

7樓:蛇王陳

北京西站,我就沒聽清楚那些工作人員到底再說什麼,就聽到鼻子嗡嗡響,然後話說完了。靠

8樓:斯托伊夫

聽不清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聽不懂普通話,你如果能把普通話說得像電視臺主持人那樣,聽別人說北京話就能聽清了,不論他說多快也能聽清。北京話有兒化音是真的,但北京話與普通話除了個別音之外幾乎沒有區別。

北京話“悶得蜜”是什麼意思,北京話燜得兒蜜是什麼意思

雙魚貝貝 悶得兒蜜是一句老北京的方言。發音 men der mi意思大致為 獨自享受,一般指睡覺 例如 你趕緊悶得兒蜜去吧。在經濟困難時期,中午帶飯這季節也就是是發麵餅,雪裡蕻炒黃豆芽什麼的。你買的燒餅夾肉,找個沒人的地方吃,恰巧被熟人碰見,調侃道 嘿,真行,一人兒在這兒悶得兒蜜吶!京 是一個漢語詞...

北京話叫花頭是什麼意思,北京話被花的什麼意思?

除騙安良 叫花子就是要飯的,叫花頭就是要飯群裡邊兒的頭目。這是罵人的話。形容別人很窮酸。 平常心新號 花頭hu tou 方 花紋。花招兒 出 新奇的主意或辦法 這些人裡面就數他 最多。奧妙的地方 這種遊戲看起來簡單,裡面的 還真不少。 軍曉曼 乞丐的意思!看不起人 北京話被花的什麼意思? 高冷貓 北...

北京話特好聽,我想把我的普通話改成北京話,怎樣改

不知道樓主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我畢業之後即來北京工作了,一直至今。我是遼寧人,剛來的時候說話雖然北京同事也能聽懂,但是還是在個別地方有出入,鬧了幾次笑話之後就決定得學會地道的北京話,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也許還不到,就練成了,這是實話,不吹牛。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如果你要是北方人的話,可能會很快就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