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持念珠念觀音,觀音持念珠念誰

時間 2021-08-11 17:34:59

1樓:嚴佳玲

不知道是不是這首偈子……「觀音持珠念彌陀(表上求佛道),觀音持珠念眾生(表下化眾生),眾生只道念彌陀(表眾生迷惑顛倒),哪知觀音念觀音(表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2樓:匿名使用者

有個佛門故事說的,觀音持念珠在念佛。

3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也要修行,因為他不是最高境界。

佛也要修行,同樣的道理。

只是,是不是拿念珠修就不知道了。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形式都是有為的,但對人只能如此才能表達,人才能懂!

4樓:大千本是一微塵

你見**有觀音菩薩拿念珠的形象?是你的猜測?

菩薩形象都是表法的,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表示的修行方法。

比如老師教學生,老師讀課文,並不是因為老師不懂,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懂而作示範。菩薩利益眾生也是如此。

我們念佛,用念珠計數來鼓勵自己,菩薩如果有持念珠的形象則不是為了計數了,是表達這種法。我們有貪嗔痴業障,通過這樣的法來修行,就能夠得到真實利益。菩薩沒有貪嗔痴,因此與我們不同。

雖然看起來像是做同樣的事,內涵完全不同,目的也不同。因為所證不同。心不同。

為什麼我每次遇到事情腦子就發混總是冷靜不下來

求人不如求己的例子

5樓:本意策劃大咖

觀音拜菩薩:求人不如求己

乙個本來純屬杜撰的段子,卻幾乎成了經典故事。說的是某人某時某地,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

觀音接著說,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人又遇到了麻煩,便去廟裡求觀音。當走進廟,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乙個人在拜菩薩,長得和觀音乙個模樣。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正是。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樣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其實,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記載。宋代張義端《貴耳集》中稱,宋孝宗幸天竺,至靈隱寺,有輝僧相隨。見飛來峰,問輝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

對曰,一動不如一靜。又有觀音像手持念珠,問曰,何用?答道,要唸觀音菩薩。

疑問,自念則甚?曰,求人不如求己。孝宗大喜。

我想,那現代的段子,大概也是脫胎於此。看來,求人不如求己是一條古訓。

還有乙個故事,說的是宋朝時的佛印禪師,與大學士蘇東坡在郊外散步。看到路邊,有一座馬頭觀音石像,佛印立刻向前合掌禮拜。蘇東坡則突發奇想問,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我們禮拜的物件,為何他的手上也拿著一串念珠?

他好象也在合掌念佛,他拿著念珠在念誰呢?佛印禪師說,這要問你自己了。蘇東坡一頭霧水道,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最後解疑道說,求人不如求己。言下之意是,念觀音、求觀音,不如自己做個觀世音;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修行,其實也是完成自己。禪師的座右銘就是,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都是學禪者的榜樣。

我們如能用禪心、禪眼,去想、去看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與其天天去念佛拜佛,還不如自己去修行,自己去度自己。

6樓:小糊塗看世界

佛學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7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求佛菩薩,就沒有想到求自己,猶如我們在人間說的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但這個「己」必須要有智慧型的自己,實際上自己也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這個自己又分成大自己和小自己。當有災  難、有煩惱來的時候,求大自己就是說求乙個團體或者求一群學佛修心的人,這和求自己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乙個人的能量有限,只有合群,只有和大家相處在一起,他才感到自己有力量。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很難控 制一切,什麼事情都會變,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今天台長首先跟大家談談佛力和自力。佛力稱為佛菩薩的力量,又可以稱為佛的能力和能量。人間有一句話,叫「加持力」。

實際上,加持力就是希望靠佛菩薩或者佛的力量來給自己加持,讓自己能夠度過很多的難關,讓自己事事順意。那麼,加持力來自於何方呢?加持力來自於菩薩和佛的力量。

當今世界,很多人不知道,已經是呈正覺之古佛視線,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已經有太多的菩薩在人間了,而且佛 經上也講到,末法時期,佛法在家,現在的廟已經搬到自己家裡了。你們想想,每個人家裡拜佛,是不是有廟啊?我們要記住,佛力就是依靠佛菩薩的力量。

依靠佛菩薩的力量,為什麼又要談到自力呢?因為要好好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出來,就是佛的力量。當乙個人很愚痴的時候,他哪有力量?

他什麼智慧型都沒有。一旦他擁有了佛菩薩的智慧型,他的能量會加倍出現。所以,在利 用佛力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自力。

自己的力量也很重要,獲釋了自己的力量就是獲釋了佛菩薩的力量。因為學佛的人,就是本身擁有了智慧型,你要把它發揮出來,把它的能量展示出來,那麼你也就像佛一樣了。所以很多人只知道求佛菩薩,就沒有想到求自己,猶如我們在人間說的一句話,「求人不如求己」,但這個「己」必須要有智慧型的自己,實際上自己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這個自己又分成大自己和小自己。當有災  難、有煩惱來的時候,求大自己就是說求乙個團體或者求一群學佛修心的人,這和求自己還是有區別的。因為乙個人的能量有限,只有合群,只有和大家相處在一起,他才感到自己有力量。

聽眾朋友們,台長經常跟大家說到,很多佛菩薩是乘願再來。那麼乘願來了之後要示 眾,就是展示給眾生看。很多佛、很多菩薩為了度眾生,他們乘願再來,乘願示 眾,這是真的事情。

燃箕是身,也絕不說我是某佛。就算到了人間,他也不輕易地說,我是某某佛下世,我是某某菩薩。那麼,等到一輩子度眾生結束的時候,到了涅槃就開始把自己的本慢慢地告訴大家。

菩薩乘願再來,以斷見惑,菩薩下來,他們已經斷了思惑了,已經沒有見思惑,沒有迷惑,沒有看見,不會迷惑在裡面了,看見的任何東西能夠明斷,就像人間講的明斷是非一樣。

雖然是菩薩下來,或者神下來,他們雖然大部分已斷思惑,但是他們的小思惑還沒有完全斷盡。按照佛法講,需公升 天上,七返人間,方斷思惑。就是說,這個神也好,這個菩薩也好,要下到人間,回到天上,要七次,才能覺得這是正思維、斷思惑了,人間的話說是經過七次考驗。

所以說,初果,一生在天上,一生返到人間,實際上是初出因果。然因為壽命的長短不定,就算到了人間,也會隨業受身者。也就是說,菩薩下來救人,也會隨著他的業力,他的人間壽命,他的業力果報,跟人間的人是一樣在受的。

所以,要與欲界思惑已盡,要斷絕迷惑,就是說要學佛做人,天上下來的菩薩,到人間要隨緣續修,首先要把欲界的思惑斷掉,還要歷盡多劫,才能斷掉思惑,就是思維上的迷惑。大家想想看,學佛度眾生是多麼的不容易。

台長曾經碰到乙個朋友,他就是整天跟他父母頂嘴,只要父母說什麼,他就反過來做,結果他的童年是在悲哀之中度過的。父母親最後跟他說,「孩子啊,你不要去上山下鄉,你好好留在這裡吧。」孩子就說,「我一定要去。

」最後,他在農村呆了幾年,碰得頭 破 血 流,改變了自己,他的腳也弄斷了,思維徹底地變成了另外乙個人。等他回到城裡和父母團聚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有嚴重的憂鬱症了。

大家要知道,人生多劫,人生多難,人生真苦。不要說人的命苦,就是在人間做人,都是這麼的難啊。台長多次跟大家講,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

所以學佛修心必須克制自我,必須去除自我,才能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連自己的毛病都看不見,連自己的孽障都不懂,他在人間怎麼會順利呢?佛菩薩下來也是經過劫 難的,所以他才可以完全地明白,他才可以證得果位。

所以要發巨集願。大家要記住,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心,我們學佛就是今天要邁過乙個乙個的障礙,來爭取人生的勝利。如果乙個人碰到障礙停滯不前,或者視而不見,那麼這個人的結果也是相當危難的。

學佛、乘願菩薩都是受苦的。有一位聽眾說,乙個菩薩下來救人,既然他是菩薩,他有觀世音菩薩保佑,為什麼他還會受苦呢?他還會生病呢?

台長告訴你們,大家知道,唐僧已經是佛菩薩了,當年在人間吃了多少苦,觀世音菩薩一直在保護他,為什麼他還要受這麼多劫 難呢?因為這個道理和人間的道理是一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修心人。只有還盡劫 數,歷盡劫 難,方可證得正果,就像我們在人間,當你碰到很多困難的時候,你能夠挺 立,那你才能進步,你才能成功。

這裡面的道理是多麼的相像啊。

大家知道,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財布施是指拿錢救濟貧苦人的衣食住行等。

當乙個人不知道善惡邪正,或者不懂得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或者不了解成住壞空,所以要用方便善巧為他來宣講,這叫法布施。印刷流通兼有財布施和法布施,這樣的話,你讓很多聞到這個法 門的人有正信心,然後漸次昇路,以至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無畏施分兩種,一種是小無畏施,比如勸人做 好 人,不要殺生等。

現在的人好生惡死,所以我們要勸同仁戒殺護生。當有人有恐怖、有畏懼、有災 禍的時候,我們就幫助他們,勸導他們。如果你讓一切眾生終難免死,死而復生,生而復死,永劫常懷。

就是說,你如果勸導他們,告訴他們人不會死的,死而復生,生而復死,人在人間就是成、住、壞、空的延續,所以,勸人活在這個劫 數當中,今天是這樣,明天是那樣,今生是這樣,來世是那樣,所以,你就不會恐怖了。當乙個人覺得他還有希望的時候,他的恐怖感就會慢慢地沒有。就像台長當今在勸說眾生一樣,叫你們相信佛菩薩,叫你們要成佛道,叫你們要成菩薩,要你們慢慢地漸次進 修,就是由慢修到快,像這樣幫助人家,就是大無畏施。

在這三種布施中,財布施得財。你現在布施財的話,你今生今世馬上就好。如果你能夠幫助別人,成全他們的智慧型,你自己就是福慧者,既有福氣,又有智慧型。

所以我們要勸人多做布施,要讓他們看到,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果報因緣就是這三種布施所為的一種。當今世界,人心不惑,人以物質享受為重,把精神修 煉拋在其後,殊不知,我們做人學佛應該把精神思維放在第一位,而把享樂放在第二位。如果乙個人只知道享樂,不考慮周圍環境,那麼,這個人是會被社 會所淘汰的。

所以學佛的人,要懂得理解人,要懂得慈悲人。心裡整天充滿仇 恨的人,是修不好,也學不好佛法的。

如何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該怎麼正確的念觀音菩薩聖號

樓主所問,是口上念誦的方法,口上念,樓上師兄的回答甚是如法,大致上行住坐臥亦可,語言類別讀音都無分別。但其實 念 這一字,心上有,謂之為念,修行人不是因為口上發出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音節,就可以獲得福報,或者修成正果。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如果口念觀音,然心上無慈無悲,甚至作奸犯科,經常犯貪嗔痴三毒,豈非與...

念觀音菩薩佛號,觀音菩薩的佛號怎麼念的?

玉音居士 但憑一心,無有差別,若實有差別,就看尊駕用心了.一切法門以信為基.願力多大,感應多大.唱念對於初學者,有節奏比教容易接授.等你念好了,或者講提得起來了,直接念方便的多.說白了是一種方便,就像世尊對不同根性的人選了不同的法門一樣 用心念是最好的,什麼也不想,也不生雜念,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就好。...

念觀音可以繞念嗎,因坐念定力不行。如何繞念做到六根念觀音聖號 感恩菩薩指教!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對照五戒十善,每乙個都落實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平常人當然還沒有那個定力的,這種定力不是生硬壓住念頭就可以的,而且功夫也要時間積累的。嘴念,耳朵聽,一字一句聽得清清楚楚的,一有妄念跑出去了,再把念頭拉回來到聖號。念聖號,這方面可以去看大德開示,平常人解釋的或者不知道亂講,或是以盲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