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的根是什麼意思,佛教甘露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7-18 09:41:22

1樓:幻彩

【三根】

(一)指眾生的三種根性︰即上根、中根、下根三者,又稱利根、中根、鈍根。上根指根性優良,速發智解,堪忍難行,能忍妙果者;中根次於上根;下根為最劣者。《法華玄論》卷九雲(大正34·441b)︰   ‘能化之佛有三世益物,所化眾生有於三根。

(中略)就三世分者,若過去久習無所得觀,觀強而煩惱弱者,於過去值釋迦得了悟名為上根。二者於過去習無所得觀,觀弱而煩惱小強,故值惡知識流浪五趣,乃至漸習善根,今日釋迦出世從初出至聞說法華,皆得領悟,名為中根也。若過去習善弱而煩惱強,亦流浪五趣,然後稍習善根感釋迦出世,從初生乃至法華,歷聞諸教不悟,至涅盤唱滅方得悟解,如此之人名為下根也。

’   就聲聞、緣覺、菩薩三者之優劣而言,聲聞是下根,緣覺為中根,菩薩是上根。   (二)指三無漏根︰即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屬於二十二根。《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雲(大正30·436b)︰   ‘復有三根︰(一)未知欲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

云何建立如是三根?謂於諸諦未現觀者,加行勤修諸諦現觀,依此建立未知欲知根;若於諸諦已得現觀而居有學,依此建立已知根;若阿羅漢明帝作已辦住無學位,依此建立具知根。’

較淺的意思你懂得。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2樓:y心靜如水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 這就是佛教經典裡說的六根。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

一眼根謂眼能於色境盡見諸色。瑜伽論雲。能觀眾色。

二耳根謂耳能聽聞眾聲。瑜伽論雲。數由此故。聲至能聞。

二鼻根謂鼻能齅聞香氣。瑜伽論雲。數由此故。能嘗於香。

四舌根謂舌能嘗於食味。瑜伽論雲。能嘗眾味。數發言論。

五身根謂身為諸根之所依止。瑜伽論雲。諸根積聚。

六意根謂意於五塵境界。若好若惡。悉能分別也。

佛教甘露是什麼意思

3樓:遂心摩羯

甘露就是菩薩發菩提心時,身體內出現的甘露法水灑心的境界,悲水滋潤心田的意思!

佛家的 根性 是什麼意思?

4樓:海印放光

很簡單,就是bai適應性du。有人愛吃甜,有人zhi愛吃鹹,有人愛吃dao辣,有人愛吃酸.....

佛祖版說法,為適應眾生不同的

權口味,說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來因材施教。眾生的這種與之相適應的修學性格,就是佛教說的“根性”或“根器”。

比如,現在把適應修學禪宗或密宗,稱為“禪宗根性”或“密宗根性”,適應學小乘的叫“小乘根性”,適應學大乘的叫“大乘根性”。而淨土宗則認為一切人都適合修淨土宗,號稱“三根普被”。

當然也有人把修行人按智慧深淺分為:上根、中根、下根。這種分別就把“根性”說成“先天智慧”了,這種分法是不太嚴謹的,沒有絕對的尺度的,古籍記載有的人看起來很遲鈍,一生只念“阿彌陀佛”最後預知時至往生極樂;佛典記載的周利盤特尊者什麼佛法都學不會,只會唸佛祖教他念的“掃帚”二字而證阿羅漢。

這些人能稱為“下根”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根性”即眾生善惡的業力和習性。所謂“根”即能產生善惡的力;所謂“性”即善惡的習氣。“根性”實際指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質。

6樓:匿名使用者

悟性,就是說有沒有學佛的天賦和緣法

7樓:一向專念生極樂

阿彌陀佛

所以學佛不能亂看亂學,要依照佛經和祖師大德的講經專說法,淨空法師的屬講的多明白易懂啊。這些在他老人家講經裡都開示過

淨空法師---眾生根性不相同,根性是怎麼來的?可以說是無始劫以來,往昔生中的習氣,一直帶到這一生。世間人不知道這些事實,誤會以為是遺傳。

佛法裡面不講遺傳的,佛法裡面完全說明是過去生中的習氣。這個習氣實在講,他到這個地方來投胎,找到的父母或者眷屬裡面,總有一些習氣跟他相同的,所謂"臭味相投"。假如他要不相投的話,我們俗話講人要不投緣就很難相處,不投緣他就不會到這兒來投生,來投生就一定是很投緣的,因此有些習氣就接近。

 

淨空法師--說實實在在的,什麼叫上下根?佛法是平等法,哪有什麼上根利根。上根、利根是不懷疑,真幹;中下根是懷疑,不肯幹,認為自己做不到,這就叫中下根。

你是上根、中根、下根,不要問別人,問你自己,你有懷疑你就是下根,你要真信那你就是上根,真信、真幹這個人就叫上上根人。

佛教講的意根是什麼啊

8樓:y心靜如水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 這就是佛教經典裡說的六根。

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餘可類推。

一眼根謂眼能於色境盡見諸色。瑜伽論雲。能觀眾色。

二耳根謂耳能聽聞眾聲。瑜伽論雲。數由此故。聲至能聞。

二鼻根謂鼻能齅聞香氣。瑜伽論雲。數由此故。能嘗於香。

四舌根謂舌能嘗於食味。瑜伽論雲。能嘗眾味。數發言論。

五身根謂身為諸根之所依止。瑜伽論雲。諸根積聚。

六意根謂意於五塵境界。若好若惡。悉能分別也。

9樓:

【意根】   (梵mana-indriya,藏yid-kyi dban%-po)   (一)六根之一︰指知覺器官所有的知覺能力,亦即掌管知覺作用的心。在十八界中名為意界或意根界。依《俱舍論》卷一所述,此意根雖非離六識而另有其體,但十八界中所以另立意界,是因前五識是以眼等五根為各自之所依,第六意識別無所依,為成此依故說意界。

但俱舍等小乘家不許六識俱轉,因此,六識中的任何一識起時,是以無間滅的六識身之一為等無間依。所以,前五識是以無間滅的意及五根為所依,第六識唯以意根為所依。在唯識大乘方面,因允許八識俱轉,所以,八識各以自類為開導依,第七末那識是第六意識的近所依,因此,特名之為‘意’。

  (二)二十二根之一︰指六識界與意界的七心界。如《俱舍論》卷二雲(大正29·13a)︰‘意根通是七心界攝’。   日前有位友人拿了一本從信法師的著作《阿含經的疑難》(圓明出版社2023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93頁),有論及意根,其解釋如下:

「色身是心識所依之根,色身就是心識之根,簡稱為意根」、「意根的內容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五根一一是意根之部分……,若要指出意根之所在,惟有全稱眼耳鼻舌身意。若一定要指出意根的話,色身活生生的生命就是意根,色身若壞即是意根敗壞,命也盡。」 略辨:

如是說全部色身即是意根了,而意根即屬色法了,言下之意謂無色身即無意根了,因如是所說色身若壞即是意根敗壞,命也盡。但事實上非如是所言,如三界中之無色界天人,是屬無色蘊無色身之天人,也稱為有情,其也有意根,命未盡了,只是無色身爾,常劫處於定中,屬無色身之天人。因此意根非是色法,屬心法,但為與意識有所區別,乃取其音譯為末那,即是大乘法之第七識意根末那。

  阿含經常雲:「意法為緣生意識」意根緣法塵而生意識了別,意根是意識的俱有依,若無意根緣法塵,便無意識了,因此在五無心位中(昏迷悶絕、睡眠無夢、無想定、滅盡定及生無想天),是無意識而有意根的。   意根的特性 是恆審思量,處處作主,有覆無記,是遍一切時、遍緣一切現法,且只緣現境,不緣過去、未來之法塵境;因遍緣一切現法的緣故,所以了別慧差,只與十八個心所法相應,因此,緣法塵需了別時,即轉生意識加以深細了別。

而意識是意根的工具,其特性是審而非恆,審察犀利,與五十一心所法相應,緣現境、過去境、未來境之法塵,如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皆是意識之作用,但不遍一切時,於五無心位中即斷,不能同時遍一切法,只能專注一二法,而加以深細了別。如上課時只專注於眼所對之色塵,與耳所對之聲塵上;閉著眼睛走路時只專注於耳所對之聲塵,與身所對之觸塵上用心了別,不能同時遍五塵,何況同時遍一切法。又如不小心手被割傷時一定會痛,但如果意識專注於其它事情上用心,則意識便忘了手痛的覺受,但手痛還是在的,只是意識不在其痛上用心而便忘了手痛;如意識專注在此手痛上的覺受,則會覺得手會越來越痛。

由此可知意識不會像意根一樣同一時間而遍緣一切現法,以上略說意根與意識之差別。   《雜阿含經》三二二經雲:【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說:『眼是內入處』,世尊略說,不廣分別。

云何眼是內入處?」佛告彼比丘:「眼是內入處,四大所造淨眼,不可見,有對。

」耳鼻舌身內入處亦如是說。復白佛言:「世尊!

如世尊說:『意是內入處』,不廣分別,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

「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   如是說前五根(指淨色根、勝義根,非言扶塵根)是內入處,不可見,有對。如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

而意根非是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如是言「意根如心意識一樣非是色法」,以此證明意根乃心法,為何無對呢?因意根普遍執著一切法,無如前五根而有所對應之塵相,而此心體的存在,亦非凡夫所能自己加以檢查核對,故名無對。

  於平時又如何體驗觀察、證知意根末那的心行呢?如人深睡無夢時,以羽毛輕觸其臉,其人即會以手抓搔癢,及深睡時因睡姿過久發麻,而翻身變換睡姿,此現象乃因睡眠時意根仍遍緣一切現法,透過前五根所對五塵而生的法塵而起作用,令意識現起少分而運作之;亦如醒時「明知不可為而被習性控制所產生的作主心行」─身、口、意微細剎那作主之心;即如明知此事不可做而決定做之作主心、此事不可說而仍說之不可控制性,即是意根之遍計執性。亦如喜歡攀緣六塵境上之境界受,如眼見喜好之色塵境便不由自主的多看幾眼、喜好**者口中便時常哼唱著弦律而不自知;亦如老人獨坐時似無意識的抖腳,或如年輕人以手旋筆之動作而不自知,都是因習慣之養成後,意根又喜歡攀緣六塵境上之境界受的結果,以茲體驗而證明意根末那之心行。

  由上可知意根絕非如從信法師所言:「要指出意根之所在,惟有全稱眼耳鼻舌身意。若一定要指出意根的話,色身活生生的生命就是意根,色身若壞即是意根敗壞,命也盡。

」色身若壞時,意根末那是不隨之敗壞的,乃隨業力牽引,隨所生所繫,於三界六道中往生,過去世中之意根染汙習氣也帶至未來世中,直修至俱解脫阿羅漢,入滅盡定(滅受想定)時,意根末那會少分的消失,意根的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心所,滅了受想兩心所,而入滅盡定,意根還有少分繼續存在。入了無餘涅盤時,十八界俱滅,意根末那則是永滅無餘。   以上略辨從信法師對意根之誤解。

擴充套件閱讀: 1 《法蘊足論》卷十;《阿毗達磨發智論》卷十四;《大毗婆沙論》卷一四

四、卷一四五;《俱舍論》卷三;《俱舍論光記》卷一~卷三;《成唯識論》卷十。開放分類:

佛教說的開光到底是什麼意思,佛教說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小腳威爾 開啟自性光明的意思。佛教說的開光,是通過學習明白道理,開啟我們的自性光明。絕不是社會上所做的舉行儀式撒淨水,更不是凡人替佛像開光。說到凡人替佛像開光,我就覺得好笑,佛菩薩本就光明萬丈,何須區區凡人替佛菩薩開光,這不搞笑呢麼,不讀書真可怕,社會上居然還有不少人相信。 國學祕籍 開光 是什麼意...

佛教的大無畏是何意,佛教無畏是什麼意思

佛菩薩不屈不撓地度化一切眾生,宣示正道,降伏一切外道邪說,謂之 大無畏 大無畏 出於無我無私的平等慈悲精神。像釋迦牟尼前生為薩埵太子時捨身飼虎,藥王菩薩前生燒臂供佛等,均是 大無畏 的例子。再舉一例 宋 許申 重修靈山開善院碑記 稱 唐代大顛和尚曾參訪南嶽石頭希遷禪師,得 大無畏法 後遇 張遠凡以刃...

佛教中的「嗔」是什麼意思?佛教 嗔恨什麼意思

嗔 又作嗔怒 嗔恚等,指仇視 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 中說 雲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 中則說 嗔者,於苦 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 三毒 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