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臺階古代稱謂,古代宮廷中的稱呼

時間 2021-07-04 04:24:14

1樓:涼雲茶煙

可以叫香階:

香階:臺階的美稱,即飄散香氣的臺階。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也可以叫雁齒,尤其指橋的臺階。

唐 白居易 《答王尚書問履道池舊橋》詩:“虹樑雁齒隨年換,素板朱欄逐日修。” 宋 張先 《破陣樂·錢塘》詞:

“雁齒橋紅,裙腰草綠,雲際寺、林下路。” 清 金農 《十五夜對月有懷淮上舊遊》詩:“西風一桁秋河路,涼笛三更鴈齒階。”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字的基本解釋

1.〔~下〕對國王或皇帝的敬稱。 2.〔~見〕謁見皇帝。 3.〔~辭〕臣子向皇帝告別。 4.宮殿的臺階:~級。階~。

“陛”的字**釋〈名〉(形聲。從阜,坒(bì)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臺階)

同本義陛,升高階也。——《說文》。按,天子之陛九級。

舉傑壓陛,誅譏罷只。——《楚辭·大招》

陛者,皆聞焉。——《漢書·五行志》。注:“謂執兵列於陛側者。”

大王陛下。——《漢書·高帝紀》。按,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

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墨子·備城門》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臺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階次;品第。如:陛級(地位;等級)

〈動〉執兵器列於陛側。如:陛戟(衛士持戟列在皇宮陛下兩側)

“陛”字的詳細解釋

"陛bì【名】

形聲。從阜,坒(bì)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臺階)

同本義〖aflightofsteps〗

陛,升高階也。——《說文》。按,天子之陛九級

舉傑壓陛,誅譏罷只。——《楚辭·大招》

陛者,皆聞焉。——《漢書·五行志》。注:“謂執兵列於陛側者。”

大王陛下。——《漢書·高帝紀》。按,臣與至尊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告之。

陛高二尺五,廣長各三尺,遠廣各六尺。——《墨子·備城門》

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臺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階次;品第〖rank;position〗。如:陛級(地位;等級)

陛bì【動】

執兵器列於陛側〖standinlineaside〗。如:陛戟(衛士持戟列在皇宮陛下兩側)

陛下bìxià

〖yourmajesty;his(her)majesty〗對君主的尊稱

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不得永奉陛下。——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竊為陛下惜之。——漢·賈誼《論積貯疏》"

現代漢語字典

陛bì (名)〈書〉宮殿的臺階。

《名》 (1)(形聲。從阜,坒(&x)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

本義:帝王宮殿的臺階) (2)同本義 [a flight of steps] (3)又如:陛衛(帝王身邊的衛士);陛檻(宮殿臺階兩旁的欄杆);陛兵(皇宮前殿陛兩旁的警衛士兵) (4)階次;品第 [rank;position]。

如:陛級(地位;等級)。

古代宮廷中的稱呼

3樓:nm牛虻

1、皇帝

天子(源於商朝)、皇帝(源於秦始皇)、萬歲(最早是代表喜慶,漢武帝后用到皇帝身上,到了宋朝專用)。皇帝的自稱:聯、寡人、孤、孤寡、予一人、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2、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對其稱為皇祖母。自稱本宮(對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後自稱)。簡稱太皇,或稱太母,是古代中國皇帝及東亞地區部分時代的君主法定祖母的正式封號。

在部分朝代曾出現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皆為太皇太后的變體。

3、世子

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與“太”字意義相通。

4、皇后

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5、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

6、貴人

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后。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

7、太妃

已故皇帝的遺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皇貴太妃、貴太妃。

擴充套件資料

稱呼是一種文化現象,從一個時代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時代的風貌。稱呼也是一面鏡子。稱呼的變化是文化的變化,同時也被視為歷史文化的折射。

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反映,尊長、後輩、上級、下屬各有各的一套稱呼,誰也不能逾越。

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卑長幼等禮法習俗的重視,對官職、科舉的表示方式。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稱呼既反映出了人們對於成功的觀念,又透射著一種“自卑下之道”的“謙恭精神”,這種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們的語言、稱呼中體現出來。

兄弟排行稱謂: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後來父之弟都統稱為“叔父”。

古代父母稱呼:父母又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考妣等。

古代後宮稱呼:

1、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置。

《舊唐書·后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2、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4、昭儀: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漢元帝時始置。漢朝妃嬪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儀是第一等。“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後世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5、婕妤:又作婕伃。宮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

漢武帝始置。當時有趙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漢朝妃嬪十四等中列第二等。

後世(明代以前)雖然亦多沿用此名號,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6、內主:先秦時諸侯夫人的稱呼。後代有時也指皇后。《晉武帝立皇后大赦詔》:“以儀刑萬邦者,必須內主。”

4樓:從頭再來好風彩

一、妃別稱姬、國陰、側室、別房、妾身,對皇帝的妾氏及太子、王、後的妻子稱謂。下人稱為“娘娘”。妃子的自稱:

妾身、賤妾、小妾(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平時則用“我”或者“吾”。

二、嬪古代皇宮裡的女官,皇帝的妾。位於妃以下,貴人以上。嬪的自稱:妾身(對皇帝)、本宮(對大臣、奴才)

三、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對其稱為皇祖母。自稱本宮(對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後自稱)。

四、皇上:

即皇帝。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五、宗子:

大宗的嫡長子叫宗子。對大宗來講,他是家長;對於小宗來講,他是族長,宗子繼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廟的祭祀。

六、世子:

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與“太”字意義相通。

七、支子:

古代把嫡長子以外的其它兒子稱為支子。

擴充套件資料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后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禮記·曲禮下》:

“天子之妃曰後。”

2、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3、王后: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12、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漢書·元后傳贊》:“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5樓:小英英小陽陽

皇帝 其他別稱:皇王、皇辟、主、主上、主公、天子、君主、君王。

皇后:皇帝的正妻稱皇后,是皇帝的原配。別稱坤極、正室、正宮、中宮、嫡妻。

原本夏商時期,帝生前稱後,死稱帝,有君長之意。商代以後,後稱為君王的配偶轉成。皇后一詞始於秦朝,下人稱呼為“娘娘”“天下母”“國母”。

太子 的稱呼:

周時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或稱太子,或稱世子,並無統一標準,秦朝國祚短,未立太子,漢代稱皇太子,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

列舉介紹:

1、後、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時稱“後”,死後稱“帝”。后稷、后羿等的“後”,都是君長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在商代,“後”開始成為君主配偶的專稱。《禮記·曲禮下》:

“天子之妃曰後。”

2、皇后:皇帝正妻的稱呼,始於秦朝。歷代相襲。

3、王后:國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別稱。《後漢書·皇后紀贊》:“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5、元妃、元嫡:國君或諸侯元配夫人的稱號。《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傳二》:“穆宗即位,禮臣議:’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廟。”

7、女主:女子為君者,多指臨朝執政的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女主,欲王呂氏。”

8、君婦:君主正妻的稱呼。

9、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10、慈壺、慈闈:對帝王母親或皇后的敬稱。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

11、中宮:皇后的住處,代稱皇后。

12、國陰:后妃的別稱。古代稱男為陽,女為陰,所以帝王的后妃稱國陰.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婦之下。《禮記·昏義》:“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對皇后的敬稱。《漢書·元后傳贊》:“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宮妃的稱呼。

16、坤極:皇后的別稱。《後漢書·樑皇后紀》:“樑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

17、妃:對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稱呼。

18、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於皇后,在諸妾中地位較高。

19、妃嬪:帝王妾侍的統稱。唐杜牧《阿房宮賦》: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歷代帝王妃嬪眾多。《禮記·昏義》:

“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秦始皇滅六國,盡收其宮女充實內廷;漢武帝妃嬪有昭儀、婕妤等四級;晉武帝有宮女近萬人;康熙有妃嬪五十一人。

20、嬪、九嬪:皇宮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嬪,也稱嬪婦。

《周禮·天官·內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嬪。

據說,宮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歷代多用其制,但名稱不一。唐代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新唐書·后妃傳》。

21、妃嬙、嬪御、嬪嬙:宮中的女官,天子、諸侯的姬妾。妃嬙地位高於嬪御。

22、貴人:宮中女官,妃嬪的稱號。東漢光武帝始置,其地位僅次於皇后。此後,歷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並不相同。例如,清代貴人位在皇貴妃、貴妃、妃、嬪之下。

23、貴妃:妃嬪的稱號,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后。南朝宋武帝時始置,與貴嬪、貴人號稱三夫人,位比相國。隋以後歷代均沿置。

24、貴嬪:宮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時地位僅次於皇后。以後,歷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盡相同。

25、德妃、賢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時為正一品。

26、淑妃: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明帝始置。當時地位較高,僅次於貴嬪和夫人。以後歷代多設定。

27、太妃:已故皇帝的遺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親遺留的妃嬪,分別稱皇貴太妃、貴太妃。

28、椒房:又稱“椒室”。漢代皇后所居宮殿,用花椒一類的香料和泥塗抹牆壁,取其溫、香、多子之義,以表示吉利。後來就以椒房代稱皇后。應劭《漢官儀》:“皇后稱椒房……”

29、淑媛:宮中女官名,三國魏文帝時始置。位在淑妃後。

30、惠妃、麗妃、華妃: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唐玄宗開元時置。《舊唐書·后妃傳·序》:開元中,“乃於皇后之下立惠妃、麗妃、華妃等三位,以代夫人,為正一品。”

31、少妃:先秦諸侯之妾的稱呼。

32、儲妃:太子妃。

33、東妃:太子妃。

34、美人:宮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嬪的稱號。西漢始置。據傳,漢宮妃嬪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後一直到明代,宮廷中皆有美人名號。

35、良娣:太子妃妾的稱號,始於西漢。此後,魏晉至隋唐後宮皆沿置。

36、女君:君主的妃妾尊稱嫡妻為女君。

37、內寵、內嬖、嬖人:帝王寵幸的姬妾。《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38、正嫡、正室:嫡妻、正妻的別稱。

39、側室、別室、別房:妾的別稱。

40、繼室:諸侯次妃的別稱。

41、大娘、小娘:皇后與妃妾的別稱。清樑章鉅《稱謂錄》:“天子妻古稱大娘。”

42、細君:原為古代諸侯之妻的稱呼,後來轉化為妻子的通稱。

43、夫人:周代諸侯的嫡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後來,諸侯之母也可稱夫人。漢代皇帝的妾皆稱夫人。魏晉以後,或稱夫人,或另立名號。

44、寡小君:古代國君夫人對諸侯自稱的謙詞。《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後來臣民對別國也謙稱本國國君的夫人為寡小君。

古代「主公」一詞涵義,古代稱謂公是什麼意思

簡可 明公是指不是自己的上司 君主,但是地位和自己的上司 君主差不多的人,一般是其他勢力的核心人物。主公就是指自己的上司 君主。這2個稱呼是敬詞,就是當面才說的。 我們古代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有許多以顯示我國傳統文明的平等的 禮義稱呼 當然許多都含著 尊稱 的意思。如 孔子 孟子 老子 和 韓非子 ...

二十歲古代稱呼是什麼?二十歲有什麼稱謂, 比如三十歲被稱為而立之年

中國有句古訓 十歲不愁 二十不悔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 七十古稀 八十耄耋。這句古訓是對人從生到死的經典概括。你知道它意思嗎?我國古人根據某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概括出了各個階段年齡的別稱。如13歲叫 舞勺 15歲叫 舞象 20歲叫 冠歲 弱冠 之年,30歲稱 而立 之年,40歲稱 ...

古代中壽是什麼年齡,古代年齡稱謂中八九十歲是什麼?

中壽 所指年齡歷來說法不一,從道家角度可以以莊子為準,認為指80歲。而後代的用法,如歐陽修,大致以50歲為中壽,而左傳中的所指年紀尚未確實,代考。估計最低應不低於60歲。以下例句供參考。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盜蹠 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 太陰 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