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許多傳統民俗和禮儀現在都不流行了,而日韓還保留著許多民族風俗禮儀。這是為什麼,什麼原因

時間 2021-06-26 21:18:15

1樓:翩翩烏鴉白

我覺得可能有兩點 一是 他們的國民教育比較強 在小孩初級教育的時候 就灌輸自己的國家 強大 比別國強 也就是說愛國教育 和民族意識 培養的很到位

二是 他們對外宣傳的時候 也著重宣傳他們的民族文化【比如一些綜藝節目和影視作品什麼的】

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也還是很多的 也很有特色 造成風俗不流行 我覺得會有以下幾點:

我國的幅員廣闊 少數民族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有所侷限 人員也少 所以大範圍的宣傳起來 就有點難度

再有 我們的漢族人很多 千百年來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可能大家也都見怪不怪 而且和很多民族融合之後 差異感就會少很多

所以說 不是不流行了 是我們的民族文化滲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了 反而不顯得如此了

2樓:

教育體制有重要原因。

3樓:蜜糖r如此甜

各個國家文化發展不同

4樓:

現在的人都記得外國的洋節,民族意識淡漠了,而日韓的民族意識很強,教育下一代的觀念變了,少了,社會宣傳力度不夠。

5樓:骨枯木重生

這就要牽扯到上級了、少年、問多了小心被和諧、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與習俗?

6樓:檸檬一家人

1、火把節-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

(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2、社節-苗族。

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共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3、潑水節-傣族。

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

4、厚南節-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5、古爾邦節-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曆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對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習俗禮儀簡單地介紹一下。

1.藏族

8樓:張黑色金三角

希望大家說具體點.

只說三個嘿嘿

1、火把節-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2、社節-苗族。

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共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3、潑水節-傣族。

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西雙版納及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

9樓:匿名使用者

有沒有?火把節傣族。傣族不是最的火把節,是白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這些傳統節日呀?真是沒完沒了的媽媽咪呀。

10樓:匿名使用者

花山節 苗族

正月初三 對歌、蘆笙舞、爬花桿

擴節 拉祜族 正月初 接新水、蘆笙舞、狩獵目腦縱歌 景頗族 正月十五 跳文崩舞

棒棒會 納西族 正月十五 賽馬、交流農具

三朵節 納西族 二月八 賽馬、跳「阿哩哩」、野餐插花節 彝族 二月八 插馬纓花、插花、「左腳」舞三月三 壯族 三月三 對歌、跳扁擔舞

三月街 白族 三月十五 賽馬、龍舟競渡、歌舞特懋克節 基諾族 播種前 跳鼓舞、竹桿舞、打砣螺、唱歌牛玉節 布依族 四月八 吃牛王耙、給牛散食、歌舞繞山靈 白族 四月二十三 繞山祭祖、金錢棒、八角鼓舞潑水節 傣族 傣曆新年 潑水、丟包、放高公升、賽龍舟、端陽節 藏族 五月五 賽馬、鍋莊舞、弦子舞轉山會 普公尺族 五月五 轉山、歌舞、鳴槍

盤王節 瑤族 五月二十九 祭祖、歌舞

苦扎扎 哈尼族 六月二十四

前後 串寨、磨秋、歌舞、摔跤、祭秋房

火把節 彝、白族 六月二十四 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開齋節 回族 回曆十月一 禮拜、贈「油香」等古爾邦節 回族 回曆十二月 團拜、宰殺牛羊等會街 阿昌族 九月十五 刷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卡雀哇 獨龍族 冬月 剽牛、祭祀、鍋莊舞、互邀作客端節 水族 冬月 會銅鼓舞、對歌尋偶

闊時節 僳僳族 冬月 祭神、射弩比賽、對歌拉木鼓 佤族 臘月 剽牛、拉木鼓、跳舞

11樓:匿名使用者

藏曆新年--時間在漢族春節前後--除夕夜裡準備食物,大年初一,婦女去井邊,河旁"汲新水'',預示新的一年風調魚順.

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的故事 10

中國民族風俗禮儀 10

12樓:♀被愛是幸福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

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乙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

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豔的絹花;老太太們的髮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乾淨。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

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淨、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髮,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髮收拾乾淨整潔。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

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艾蒿、龍船花,制**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自己的隊伍,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公尺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公尺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公尺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

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

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遊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

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遊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 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 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 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 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 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 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 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公升起,於露天設案,將 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 後,全家人圍桌 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 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 著團圓。月餅的製作 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

「小餅如嚼 月,中 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 裝桃肉 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 近了。

中國傳統文明禮儀的最佳概述,中國傳統文明禮儀的最佳概述?

1全部就八個字 忠孝仁義 禮儀廉恥。其他都是這八個字延伸而來的。中國文明禮儀有哪些 尊老愛幼。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解釋 我國自原回 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答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 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

怎麼看待近現代中國傳統禮儀的衰落以及最近興起的復古漢服和古代禮儀的風潮 自我理解與看法

冰夜風吹雨 先下一個簡單的定義 所謂 古代漢服 是指民族傳統服飾在歷史上的總體集合。即 暫未考慮場合問題,單純地考證考據出來的漢服。古代漢服 與 現代漢服 的根本區別在於 前者是歷史客觀存在,而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高度凝練 為現代人服務的現代民族傳統服飾總體集合。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僅僅再滿足於把歷史上...

中國傳統服飾,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嵇幼絲 1 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 漢服 從古代開始,夏商周一直到明朝,這是我們的傳統,只是後來滿清入關,滿洲殖民者強行讓我們脫下了自己的衣裳!導致今天都沒有多少人知道漢民族曾經存在如此美麗的服飾 漢服!我覺得旗袍唐裝什麼的不能代表中國,中國自古以來其實指的就是華夏 中原一帶,少民不過是加上去的而已。漢...